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欢  陈建文 《宇航学报》2013,34(2):262-269
对校正天波超视距雷达电离层相位污染的五种典型方法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估,主要从校正效果、对不同污染的普适性、污染参数变化对方法的影响、信噪比对方法性能的影响、运算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实际工程实现和改进电离层相位污染校正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多基线相位干涉仪进行测向定位的雷达侦察系统,分析在近场条件下进行相位一致性校正时引入的波程差,提出了近场条件下的相位校正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消除或减小环境因素对雷达侦察系统相位校正和测向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测向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在内定标设计中,生成的定标信号为模拟回波信号,与雷达射频信号相比,除了经过时延、衰减等处理之外,还加入定位向的相位信息。本文分析了进行多卜勒相位调制时,相位量化对信号匹配滤波器输出的影响,给出了量化bit数的下限。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相控阵雷达外场相位校正受风影响无法保证校正精度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外场高精度相位分级校正方法。采用激光标定法测量标校源风载条件下的晃动曲线和最大晃动速度,根据雷达工作频段及校正精度要求,计算出标校源最大晃动速度条件下的最小保精度校正时间,以最小保精度校正时间作为分级子阵规模划分的依据,通过多级校正完成全阵外场校正。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5级风载条件下,X波段相位校正精度均方根小于5.8°,最大栅瓣电平降低了9 dB,达到模拟移相器可以实现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跟踪接收机不同通道之间相位差的漂移问题,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作为校正环节来消除此相位漂移。通过原理分析用数学方法描述跟踪接收机存在的相位漂移问题,介绍BP神经网络的网络模型和一种动态全参数自适应学习算法,进而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相位漂移校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位校正效果较好,不仅保证了系统的角跟踪精度,而且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GPS载波相位以及雷达测距方程的非线性,采用UPF法融合处理载波相位及雷达测距数据,获得高精度的目标飞行轨道参数,克服了测量GPS卫星较少时不能定位等缺点。仿真结果表明,采用UPF法融合处理GPS载波相位及雷达测距数据,能稳健地确定飞行目标的三维坐标分量及三维速度分量,对比EKF等融合方法其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应用在飞行器跟踪测量的数据融合处理中。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X-K波段全倒置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直波锁相接收机的相位噪声模型,导出了实用低增益二阶环的传递函数H_r(s)和误差传递函数H_(er)(s),讨论了实际附加低通滤波器和中频滤波器对环路传输特性的影响,并对连续波锁相接收机的相位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X和K波段连续波锁相接收机相位噪声特性的一些测试结果.基于分析与测试,给出了兼顾两种最佳条件下直波锁相接收机相位噪声的设计与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考虑电离层对GEOSAR影响的改进CS成像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轨道位置高且合成孔径时间较长,电离层的空时变化特性严重影响该雷达的聚焦性能。为解决电离层对GEOSAR成像聚焦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chirp scaling (CS)成像算法。结合GEOSAR的轨道运动特点,给出因电离层空时变化引起的回波信号模型,提出了改进CS成像算法用以解决电离层对成像聚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成像方法能较好地处理电离层影响,可获得理想的聚焦成像结果。该方法为GEOSAR实现高精度成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载体处于高动态机动、障碍遮挡、信号干扰和多路径等复杂环境时,GNSS接收机跟踪环路易发生信号失锁和相位失调,导致载波相位观测值发生较大变化,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将严重影响导航精度。为改善GNSS接收机导航性能,对电离层效应及延时校正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α-β滤波算法提出了基于积分多普勒平滑伪距的导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在静态、动态条件下定位精度优于5m,测速精度优于0.05m/s,可显著提高GNSS接收机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0.
姜岩  陈筠力  王赟 《上海航天》2010,27(3):54-59
建立了螺旋桨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对模型回波信号的相位混叠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回波相位混叠效应出现的原因,通过模型改进获得了螺旋桨的雷达回波相位的理论表达式。提出插值与可调门限相结合的算法和自适应数值积分算法两种相位解缠方法,分别用于桨叶数为偶数和奇数时的相位解缠。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乔铁柱  尚尚  石依山  刘强 《遥测遥控》2024,45(1):126-132
电离层杂波的精确预测对提升高频地波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兔子算法优化门控循环单元 (Opposite Artificial Rabbits Optimization optimized Gated Recurrent Unit, OARO-GRU)网络的电离层杂波短期预测模型。首先,依据高频地波雷达接收到的电离层杂波具有混沌特性这一先验知识,通过相空间重构技术构造GRU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样本集;然后,融入反向学习和柯西变异两种改进策略用于改善标准ARO的寻优能力,并将其用于执行GRU网络的包含隐层节点个数、初始学习速率和最大迭代次数在内的三个超参数值的优选;最后,重新训练优化后的GRU网络,输入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并依据给定的评价指标评估模型。实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7种对照模型,所提出的OARO-GRU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有效改善高频地波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研制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污染控制体系的完善,控制技术的成熟,对航天器研制至关重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由于污染造成航天器失效的例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航天器项目各阶段污染控制的一些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污染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调整雷达跟踪通道相移的方法 ,即在雷达天线主面上配置偏馈振子 ,利用偏馈振子做为校准源调整雷达跟踪和 /差通道间的相移 ,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及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频地波雷达的海上目标探测能力与电离层杂波的抑制效果息息相关,而电离层杂波的复杂性与变化多样性又为抑制带来了难题。为实现电离层杂波的抑制,分析了电离层杂波的混沌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抑制方法,解决了粒子群算法易早熟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一种自适应概率变异的策略,丰富了种群多样性,使得整个迭代过程中粒子群能够跳出当前最优,寻得全局最优。实测实验表明,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PSO-WNN)能够基本预测电离层杂波的数值,进行电离层杂波的抑制,有效改善了信噪比,对电离层杂波的抑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超  郑远  胡仕友  强文义 《宇航学报》2011,32(8):1819-1825
将雷达的频率捷变技术与相参技术相结合,分析了在频率捷变条件下,运动目标回波相位的变化规律。影响相参积累的因素包括因频率捷变带来的回波中载频与距离及速度的两个耦合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相位补偿原理来进行有效相参积累的方法,主要包括参差脉冲重复间隔法及基于代价函数的补偿法。算例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通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波导管中进行测距具有广泛应用。讨论波导传输 FMCW波的近距离精密测距雷达相位算法。此算法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测量中的相位模糊问题 ,有效抑制色散作用和 FMCW波的扫频非线性而引起的测量误差。文中给出这种算法的原理。仿真结果表明 ,这是波导管型 FMCW雷达实现高精度测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雷达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战术雷达,它可以地面、舰船为平台,也可以飞机为平台。机载平台中,除了作多用途雷达外,也可用作预警机预警雷达(如美E-8A中的APY-3)。由于它具有高的主瓣增益和超低副瓣电平、相关接收技术,加上有的相控阵雷达采用实时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使用灵活的控制和排序软件可有效对付多部干扰机,给对主瓣干扰带来极大困难。对相控阵雷达干扰有多种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干扰方法,即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雷达和通讯系统中 ,本振相位噪声越来越成为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本振调相、调幅噪声对相参雷达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主杂波环境下雷达发射机调相噪声以及发射机泄漏的调幅噪声的数字仿真模型。在雷达数字仿真系统中使用这些模型 ,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定量分析微波本振相位噪声对目标探测性能的影响 ,对昂贵的微波系统提出满足总体设计要求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