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卫星承力筒结构的模态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详细阐述了某型号卫星承力筒结构的模态试验设计及试验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采用单点随机激励法、两点随机激励法、单点步进正弦扫描激励法均能得出较准确的航天器结构主频。较好的办法是:为获取大型航天器结构的一阶主频,可先采用单点随机激励法得出结构主频,然后采用单点步进正弦扫描激励法进行数据结果的验证;为获取大型航天器结构的高阶模态参数或结构阻尼系数,应采用两点或两点以上的模态试验激励方法,使激励输入能量平均且更接近于航天器结构实际受力工况。文章中对承力筒结构模态试验设计及方法的探讨对大型航天器的结构模态试验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轻量化卫星承力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力筒是卫星结构的关键部件。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轻量化的蜂窝夹层结构承力筒,一体化设计了柱段和锥段,优选了蒙皮铺层;随后详细阐述了承力筒的主要工艺流程,给出了制造结果;在通过模态试验、振动试验等验证后,该承力筒成功地应用于某卫星上。最后,文章给出了该承力筒研制成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侧挂构型发射任务中,中心承力筒与卫星直接连接,其动力学特性对卫星的振动响应有直接影响。首先分析中心承力筒的模态特性,据此完成粒子阻尼器的结构参数设计。随后,使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仿真方法,确定了阻尼器填充粒子的最佳直径和阻尼器最佳安装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下星箭界面减振效果可达40%。最后,使用最优粒子阻尼参数开展水平激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安装粒子阻尼器相比,中心承力筒+粒子阻尼器组合体的减振效果可达35%以上,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蜂窝夹层结构承力筒在FY-3卫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骏 《上海航天》2004,21(1):52-57,61
为进一步提高卫星的性能,将蜂窝夹层结构用于“风云三号”(FY-3)卫星推进舱和服务舱的承力筒。对蜂窝夹层结构承力筒进行了设计、生产和试验,并对承力筒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卫星采用蜂窝夹层结构承力筒,能满足设计要求,对结构减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承力筒一体化结构设计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卫星结构质量并保持良好的力学传递性能,文章在不改变原中心承力筒构型和外部接口的情况下,对碳纤维T800H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桁条加筋承力筒进行了锥柱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包括:采用可行方向法优化了承力筒的尺寸,确定了蒙皮单层铺层厚度和铺层方式,对端框进行了一体化的设计,以及各部件采用胶接的方式。优化后的承力筒结构质量减小约52.4%。对该承力筒在整星状态下进行相应的力学分析,完成了承力筒静力试验和整星的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承力筒的结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长期贮存对卫星典型结构件的形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大型卫星经历了长期的地面贮存,从结构生产完成至卫星发射历时9年。文章提取此卫星承力筒、结构板的工程数据,与同类型其他卫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长期贮存后卫星承力筒和典型结构板——对地板的形变规律,并探讨影响结构变形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卫星的贮存设计、贮存试验以及贮存后影响分析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5,(5):144-150
为避免承力筒静力试验时"过试验",需要研究承力筒单独试验时承受的载荷分布,使承力筒静力试验的受力状态与飞行状态下承力筒的受力状态尽可能相当。文章提出了一种分散加载承力筒静力试验方法,并以某卫星为例,将轴向载荷按实际情况分散加载到承力筒的上端框和中法兰上,使其既能满足加载要求,又不发生"过试验",通过计算分析和试验,表明分散加载的静力试验方法符合承力筒实际受力情况,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为其他型号承力筒的静力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俊刚  马兴瑞  庞贺伟 《宇航学报》2008,29(4):1147-1150
针对振动试验中存在的过试验问题,以卫星承力筒振动试验为例,建立了振动台和承力筒二自由度耦合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承力筒所受作用力的值。在振动试验中进行力测量,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比较,对振动试验的过试验程度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力限控制试验摸索,对加速度控制和力限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
针对振动试验中存在的过试验问题,以卫星承力筒振动试验为例,建立了振动台和承力筒二自由度耦合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承力筒所受作用力的值.在振动试验中进行力测量,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比较.对振动试验的过试验程度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力限控制试验摸索,对加速度控制和力限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0.
对卫星承力筒结构合理选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昌亚 《上海航天》2000,17(5):34-36,41
对铝合金桁条蒙皮结构的承力筒、碳纤维蒙皮桁条结构的承力筒、波纹筒和蜂窝筒的力学性能、制造工艺、研制成本及周期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比较,认为承力筒的结构应根据卫星总体构型及其要求、承载能力、经济实力和对有效载荷的适应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合理和适当地选用承力筒结构。给出了选用卫星承力筒结构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中心刚体-单侧大挠性结构构型的航天器,通过定义广义全局模态振型,提出一种全局模态动力学模型。采用统一形式描述整体刚体运动和整体挠性变形,基于哈密顿原理推导了全局模态动力学方程,结合瑞利瑞兹法推导了非约束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和试验校验了全局模态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非约束模态频率随着刚柔质量比和惯量比的变化情况,第一阶模态频率的最大误差为0.003 Hz,说明全局模态动力学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非约束模态频率;理论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动态响应,端部横向位移的最大误差为2.6%;基于气浮平台构建了试验系统,理论模型、有限元仿真和物理试验结果均比较接近,说明理论模型准确描述了非约束模态频率随刚柔耦合特性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现代航天器结构十分复杂,无论采用计算方法还是试验方法进行分析都是十分艰难的。在这样的研制背景下,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应运而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三大类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的发展历程和相应的改进,介绍了该方法在航天工程上的应用。采用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航天器型号的研制效率。提出了子结构模态综合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时经历严酷的力热环境,结构动力学问题显著,而模态特性是分析这些问题的重要输入。传统地面模态试验很难准确模拟飞行环境,而工作模态分析技术能够得到飞行器实际飞行中的模态参数。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作模态分析技术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说明了PolyMAX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对飞行器飞行试验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采用PolyMAX法成功识别出该飞行器的模态参数,并进行了模态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上面级结构模态试验与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MOTOROLA模拟星+上面级适配器的模态试验技术与分析计算技术,给出了如何用试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结构的动特性问题,其中包括识别复杂空间密集模态的试验技术,广义结构的模态计算技术、以及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大型可展收支撑臂具有低频、振动响应非线性的特性,文章对其模态试验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响应点和激励点的位置,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实施支撑臂的模态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支撑臂前6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模态阻尼和模态振型。结合有限元方法对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试验结果可靠。该研究成果对太阳翼、展开天线等大型部件的模态试验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我国载人登月运载系统用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发动机整机结构进行了模态计算分析,并对影响结构动态特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发动机的模态参数以及优化结构低频特性的有效途径。针对该发动机零部组件多、结构复杂度高的特点,采用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组装并结合部分组件试验的方式建立了整机结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设计状态下,发动机的首阶模态频率约为8.8 Hz。进一步优化表明,通过增大工艺拉杆倾角,可显著提升伺服回路在相应方向上的横向刚度,从而使该方向上的模态频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正弦数据的特点,主要针对稳态正弦扫描时,扫描频率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研究了一种新的数据改进方法,即将所有频率的响应信息叠加在一起,对它重新采样得到新的时域数据。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型号卫星进行模态参数识别,与模态试验相比,结果比较理想,从而实现了利用正弦振动试验的数据提取模态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某发动机整机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松林 《火箭推进》2012,38(4):55-59,80
为了获得某型号发动机的动态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发动机整机的模态分析。按照由组件到整机的思想,分别建立了各个组件的有限元模型。重点对推力室和喷管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将推力室按等效刚度法等效为单层壳,喷管按结构特性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壳,并将喷管计算结果同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喷管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各组件模型组装为整机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了整机的模态分布。数值计算结果同模态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固体火箭发动机划分为144个自由度,采用锤击法,单点激励多点响应(SIMO)对其在4种工况下进行了频率响应的测量,应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和数据拟合,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发动机在各工况1kHz以内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并对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