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实现连战连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2.
航天短讯     
<正>神舟十六号圆满完成任务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1月1日报道,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是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两天后与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旨在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此次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2,(8):35-35
(本刊讯)国际宇航联执行主任Christian Feichtinger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当日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说:向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以及所有中国人民表示祝贺。三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以及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的每一个瞬间都激动人心。此次发射非常成功,一切都进展的非常顺利,热烈祝贺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2,(7):8
景海鹏简历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26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卫星应用》2005,13(4):1-1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值此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9月15日、10月17日,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19日在轨成功对接。11月18日,搭载两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成功回收。这次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卫星应用》2008,16(4)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到来之际,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圆满完成这次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1.
10月17日,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出神舟六号返回舱瞬间的镜头被定格成了一种语言——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地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在夺取最后胜利的前夕,航天人在主着陆场发起了最后的总攻。搜救行动分空地两队参加主着陆场回收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  相似文献   

12.
李迁 《中国航天》2005,(12):8-9
继神舟五号圆满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又取得了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相似文献   

13.
《卫星应用》2008,16(4)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9月28日,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我们向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英雄的航天员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徐徐降落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3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实现了完美收官。这对于我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加快推进空间站研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建平 《航天员》2013,(4):42-44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后,神十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况良好。至此,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它既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相似文献   

16.
雨水 《航天》2014,(1):64-64,F0003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世人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完美。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这黄金三人组合是如何从航天员大队优中选优、以毫厘之胜而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我们有幸约请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一起为我们解读神七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18.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值此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19.
李莹辉 《航天员》2012,(4):54-55
6月18日下午17时06分,神舟九号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第3天到第12天,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飞行的第1天到第10天,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任务专家,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实验任务。总体负责空间实验的照料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李勇枝 《航天员》2012,(4):56-58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持续飞行13天。这是中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的过渡。再加上飞行乘组中首次有了女性成员.这些都给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健康,医监医保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