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见光照相卫星的照相效果受摄影区域气象影响很大,为了减少这种影响,提出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摄影区域的气象情况,对卫星发射时间和卫星摄影时间进行实时调整,以提高卫星摄影胶片的利用率。同时给出了摄影区域调整的优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影响返回式摄影卫星摄影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介绍了评定卫星摄影成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见光照相卫星的照相效果受摄影式域气象影响很大,为了减少这种影响,提出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摄影区域的气象情况,对卫星发射时间和卫星摄影时间进行实时调整,以提高卫星摄影胶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卫星影像的定位精度是摄影测量卫星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技术指标,在进行卫星影像定位精度评估时,不同研究机构对卫星影像定位精度有不同的评估方法和统计标准,导致在进行不同卫星影像定位精度比较时,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统计上的误差。文章首先从误差概念入手,介绍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特性及相互关系;其次,以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摄影测量定位精度中内部精度和外部精度的评估方法;最后,阐述了中误差与圆误差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两者间的转换关系。文章有助于理清卫星摄影测量定位精度评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不同卫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影响返回式摄影的摄影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介绍了评定卫星的摄影成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的摄影测量为背景,回顾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的研制历程,给出了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了研制的技术难点。从地形图制作精度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制作的立体影像图和等高线图。最后,与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空局同类型的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天体观察卫星为了对天体进行观察、摄影,卫星的三轴都需要在惯性空间定向,这就是三轴稳定卫星。有的卫星除了要对某一天体进行观察外,还要对整个太空进行扫描,这时星体要围绕着对天体的定向轴缓慢转动,我们称这类卫星为准三轴稳定卫星。太阳的视角只有0.5°,而为了保证对太阳摄影的分辨率,整个摄影的视角不宜太大。因此定向精度要求比较高,定向误差必需在±0.1°以内。而影响定向精度的因素很多,下面我  相似文献   

8.
<正>一、历史的回顾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目前,中国已研制了24颗返回式卫星,取得了22颗成功发射并回收的成就。已研制完成的返回式卫星有6种型号:1第一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FSW-0,2第一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FSW-1,3第二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FSW-2,4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激光测高仪可以快速高精度获取地面高程信息,弥补卫星光学遥感影像三维信息获取能力的不足。采用高精度激光测高数据作为控制信息,符合卫星摄影测量尽量减少地面控制点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实际卫星立体测绘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结合激光测高的特点,设计了星载激光测高仪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立体测绘的方案。根据摄影测量观测方程和激光测高仪对地观测方程,以及卫星影像和激光测高数据外方位元素之间的联系,由光束法平差原理建立观测误差方程。对星载激光测高仪进行定位精度理论分析,采用高精度激光测高数据可以作为高程控制,提高高程观测精度。最后对卫星摄影测量数据与星载激光测高数据联合平差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详查卫星的侦察效益主要体现在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对地面的覆盖面积、对地面目标的对准精度、卫星的工作寿命、胶片的利用率这几个方面。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分析讨论与侦察效益相关的各个卫星参数,提出提高卫星侦察效益的有效途径;着重分析了影响详查卫星地面分辨率水平的各个卫星参数;计算了低近地点轨道(142km)、较低近地点轨道(172km)和机动变轨三种情况下的卫星燃料消耗量;并重点讨论了影响摄影综合分辨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一组确定可见光照相卫星发射时间的公式。如果应用这些公式去确定发射时间,卫星将有最大的可摄影纬度,或者在规定时间拍摄给定区域。  相似文献   

14.
日本曾于78年2月4日发射了第5号科学卫星——“极光”。该卫星的目的是对极光进行紫外线摄影,探测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组成等。卫星入轨后运行正常,机械和温控设计都符合预定要求,各种仪器也都正  相似文献   

15.
可见光摄影图像直观清晰,分辨力高,信息量大,是地球观测卫星取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图像的清晰度和综合分辨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除镜头和胶片等因素外,星—地相对运动和卫星转动引起的图像运动是造成图像清晰度变坏,分辨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摄影时刻的图像运动是由卫星的空间运动和卫星的转动运动及相机参数等决定的,所以当卫星轨道参数和相机参数已知时可以用星载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控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星—地航向和横向运动引起的图像运动能够精确计算和控制;星—地径向运动引起的图像运动能够精确计算,但目前尚难以精确控制;卫星姿态运动引起的图像运动能够精确计算,一般可采用控制摄影稳定平台的办法进行控制。本文将叙述用星载计算机计算和控制图像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环月遥感立体影像构建可能被采纳的几种模式比较,从理论上分析卫星航高、立体构像基线、影像分辨率、平面测量精度、高程测量精度诸因素间的关系。提醒注意,当保持卫星高度,用指定面阵相机作正直摄影时,提高影像分辨率却不能提高高程量测精度的事实。提出了使用双相机倾斜摄影模式提高高程量测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无地面控制点摄影测量卫星相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以无地面控制点为条件的卫星摄影测量相机系统的研制历程,包括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相机和新一代传输型摄影测量相机,并简要分析了在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制图精度.返回式摄影测量属静态摄影,图像几何精度高,可以建立无扭曲的立体模型,但易受到云的影响且时效性差.传输型摄影测量属动态摄影,常采用两线阵或三线阵CCD相机,基高比容易达到1,但需解决如何建立无扭曲的立体模型,目前提出线阵一面阵混合配制方案,即Line-MatrixCCD相机形式(LMC-CD),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1∶1万传输型摄影测量卫星工程有效载荷配置为基础,分析了传输型测绘卫星中影响定位精度的误差源,提出了激光测距数据辅助两线阵卫星影像处理的若干思路,并进行了模拟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测距数据参与两线阵影像光束法平差,能有效改善航线模型系统变形,并保持较小的上下视差,可满足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1∶1万高精度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侧摆摄影偏流角和速高比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像移会使图像质量退化,分辨率下降,为此必须对像移进行补偿。文章从空间相机像移补偿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卫星遥感中偏流角和速高比的概念;通过坐标转换推导出了卫星在星下点、侧摆、俯仰摄影模式下偏流角和速高比的计算公式,从而可考虑对所产生的像移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环月摄影测量的精度有一个形象化的了解,依据探月卫星面阵CCD相机三维成像系统采用的正飞姿态和侧飞姿态的摄影测量方式及其立体重叠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仿真,并制作相应的演示模型。通过研究、分析,验证采用CCD相机的立体摄影测量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