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简介 1.1 出舱活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运动,当然也要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出舱活动任务.  相似文献   

2.
太空行走的训练经验 75.国外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有何经验? 国外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一般性经验是:  相似文献   

3.
前哨 《太空探索》2004,(10):36-37
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的最大区别是失重,或者称为微重力。航天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就要开始进行失重训练,使他们熟悉失重环境和学习太空行走。在地面上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的方法有两种: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和使用大型水池。  相似文献   

4.
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上) 62.航天员太空行走有哪些训练设备? 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1-g模拟设备、失重飞机、水下训练设备和专用训练设备,在这四大类设备中,最常用的是失重飞机和水下训练设备.水下训练设备主要是中性浮力水池,这是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必备设备,是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专用训练设备包括虚拟现实技术、遥控机械臂训练模拟器、载人机动装置太空操作模拟器和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  相似文献   

5.
太空行走的计划管理50.为了保证航天员安全顺利地完成太空行走,美国航宇局有什么具体规定?为了保证航天员安全和顺利地完成太空行走,美国航宇局在计划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中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云竹 《太空探索》2002,(9):22-23
在完成对航天员的选拔后,就要开始全面系统的训练。一般对航天员的训练需要4年时间,在航天员训练中心专门进行,其训练内容有基础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任务模拟训练和发射场发射准备训练等,分阶段逐步进行。现只介绍大家感兴趣的特殊训练内容。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会受到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和舱内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太空行走风险(下) 84.在太空行走中最容易发生故障和问题的是航天员的什么装备?有何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53.美国航天员对太空行走总结出20条经验,这20条经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太空行走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以便视觉效果好,看得清楚.  相似文献   

9.
基本概念 1.什么是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就是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科学术语应该是"出舱活动",其定义是:航天员穿着出舱活动航天服,离开飞船、航天飞机或空间站,进入宇宙空间(包括在月面上或是在火星上),完成指派的各种任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月27日凌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航天员亚历山大·卡列里和美国航天员迈克尔·福勒同时离开空间站进行太空行走。这是航天员首次在无人留守国际空间站的情况下出舱,危险系数很大,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为此我们就此次太空行走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问: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机动装置 29.什么是机动装置?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使用机动装置? 航天员如果想在太空移动身体,不能用脚,只能用手握住一个一个扶手向前移动,或者使用特制的身体移动工具。这种移动工具的正式名称是机动装置。所谓机动装置,其实是推动装置,就是使用喷嘴喷出高压气体,推动航天员的身体朝一定方向移动。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能很好地移动身体,完成各种操作和任务,美国和苏联曾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机动装置。  相似文献   

12.
马爱军  刘巍 《国际太空》2012,(10):33-41
自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飞船,成为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员至今已过去40多年,舱外活动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并已成为载人航天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中性浮力训练设施在舱外活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美国、苏联/俄罗斯40来年的载人航天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太空行走风险(上) 80.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1)太空环境因素方面的风险: ①宇宙辐射 在近地空间的宇宙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主要有三个来源:地球辐射带、银河宇宙线和太阳粒子事件.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需要训练多长时间? 根据目前美国航宇局对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要求,航天员候选人要经过三年半的训练才能成为正式航天员。在这三年半的训练中,头一年为基础训练,第二年为高级训练,最后还有一年半的专门强化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飞碟探索》2008,(12):38-39
2008年9月25日,中国的神七飞船顺利升空,这次航天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航天员要进行太空行走。太空行走,又叫舱外活动,因其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所以风险很大。在地面以上300千米的轨道中以每秒7.7千米的速度飞行,同时还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舱外活动任务,其难度呵想而知。因为舱外活动中存在的大量风险会给航天员造成很大压力,所以太空行走并未被列入例行性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下) 88.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失重环境训练设备有何特点?有哪些辅助设施?失重环境训练设备(WETF)是建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第29号大楼内。这个大楼原来是放置载人离心机的地方,因为航天飞机在发射时的加速度最高只有3g,航天员完全可以耐受,这样就不需要载人离心机的训练,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航宇局将载人离心机拆除,改建成一个大型中性浮力水池。  相似文献   

17.
舱外航天服(上)13.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穿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与舱内航天服有何不同?航天员在太空中行走,由于太空环境非常恶劣,不仅有高真空、缺氧、极度的温度变化和可怕的宇宙辐射,而且还有太  相似文献   

18.
□□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第1次太空行走后,苏联/俄罗斯不断加强对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和利用,特别是"奥兰"系列舱外航天服先后经历了4次改型,各项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正>10月15日,美国航天员里德·怀斯曼和巴里·威尔莫尔走出国际空间站,更换了一个出现故障的稳压器,让空间站的电力系统在时隔5个月后再次恢复"满血"工作状态。这也是空间站航天员10月以来的第二次太空行走。此次太空行走任务持续6小时34分钟,在完成任务返回舱内后,怀斯曼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写道"漫长但有收获的一天"。  相似文献   

20.
天宇 《国际太空》2015,(3):60-67
<正>今年3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此后,太空行走成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太空行走已成为载人航天常态,比如,2015年2月21日、2月25日和3月1日,"国际空间站"上的2名美国航天员先后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在舱外架设了一条超过200m长的电缆,为今年晚些时候送到空间站两个"国际对接适配器"做准备,最终用于在2017年"接待"美国商业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