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何一种武器的设计,都要适应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和目标情况的变化。在现代战争中,随着防空导弹作战空域及目标速度范围的不断扩大,导弹与目标的交会条件变化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宽。新一代的防空导弹既要求能对付战术弹道导弹等高速目标,又要求能对付巡航导弹和普通的飞机等低速目标,因此,对战斗部的杀伤威力或毁伤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战斗部质量标志着战斗部的威力,而以增加战斗部质量来提高战斗部的威力或毁伤效率,势必要增加导弹质量,直接影响导弹的射程和机动能力,从而给全弹以及整个武器系统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导弹战斗部质量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战斗部的威力或毁伤效率是战斗部研制人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下面将对防空导弹战斗部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韩波  张凯  蒋涛 《上海航天》2019,36(1):29-33
针对舰空导弹飞行试验中导弹引战配合性能难以直接观测,以及靶标与典型作战对象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景仿真的引战配合效率评估方法,实现了导弹对典型目标的引战配合效率评估。基于某型舰空导弹引战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引信启动模型、战斗部毁伤模型和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模型,实现了对典型目标引战配合及毁伤的定量分析。仿真模型经过靶试飞行试验数据检验,仿真结果与实际靶试结果基本吻合,仿真模型得到了有效验证。所提供的毁伤评估手段可为导弹性能鉴定及导弹对防空体系贡献度提供参考依据,对后续靶场开展相关舰空导弹试验鉴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各种型号的导弹从其可进行有效制导即由发射系统通过指令制导来攻击目标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都是“多用”性的.例如,防空导弹既可攻击坦克,也可攻击军舰,而反坦克导弹,虽然飞行速度较低,但也能够用来对付直升机.甚至如空空红外导弹之类的自导引导弹,也能陆基发射攻击看得见的热辐射目标.例如,火炮发射多时后,就成为很好的红外导弹的目标,因为热寻的导弹能击中灼热的炮管.然而,这些导弹之间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引信和战斗部对目标的效率不同,因为它们原先不是针对这种目标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4.
防空导弹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空中威胁将更加严重,防空导弹将面临高空、超低空、超音速、多目标,且具有隐身技术,带有完善的干扰设备,全天候入侵的高机动性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和掠海反舰导弹等的严重威胁。防空导弹必须在动力系统、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引-战系统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有效地对付这些威胁,而引-战系统特别是引信系统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效率是决定导弹单发杀伤概率的基本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先进引信的研制工作已迫在眉睫。防空导弹引信技术发展概况防空导弹引信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防空面临的威胁不仅有低空或超低空入侵的超音速飞机,而且还有雷达有效反射面积很小的各种战术导弹和其他飞行器.这些目标往往采取大规模、多批次、多层次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因此,这就要求现代防空导弹必须从搜索、跟踪和判断目标一直到发射导弹命中目标的整个作战过程应实现高度自动化.本文就系统反应时间、对付多目标 进行全空域作战的能力、实现一弹多用、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以及导弹机动性能等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概念进行了分析,运用了两种描述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方法一条件杀伤概率和概率比,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方法使用的不同阶段,条件杀伤概率主要用在导弹的初级设计阶段,概率比由于引入了制导误差加权的概念,用在导弹设计的后期,因此在导弹设计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描述引信与战斗部配合效率,将更能体现引战配合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某小型导弹战斗部既要求对远距离的人员进行杀伤,又要求对近距离的轻型装甲具有穿透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对战斗部破片的设计是相互制约的。本文以该小型导弹为依据,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预制破片战斗部装药质量、破片数量以及单个破片质量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装药质量的变化对破片速度的影响非常大,破片数量或者单个破片的质量的变化对破片速度的影响比较有限,并且破片数量较少时,破片数量的变化对单个破片能量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8.
一种能对付多种目标威胁的先进防御武器——ADATS防空反坦克两用导弹系统已于1984年8月完成研制.该武器系统的显著特点是:使用同一种导弹既能对付飞机,也能对付地面装甲车辆.  相似文献   

9.
对旋转导弹的引战系统设计和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旋转导弹对引战系统提出的杀伤概率要求高、对付多目标能力、抗干扰能力强、可用资源有限和低成本等要求。分析了总体设计中采用的固定引信天线倾角和战斗部飞散区倾角的经典设计方案,引信抗干扰能力提高,以及主流采用的离散杆和聚焦两种战斗部等引战系统发展现状。讨论了旋转导弹引战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引战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多信息融合引战配合、制导引信一体化(GIF)和引战配合仿真验证;引信设计中的近炸引信抗干扰、引信安全系统;战斗部设计中的定向杀伤和多模战斗部等。研究对旋转导弹引战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外主要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技术特点。给出了美国Stinger系列、俄罗斯Igla系列、法国Mistral系列、英国Starstreak系列和瑞典RBS-70系列导弹等具代表性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的总体中减阻与增程;制导控制中导引头灵敏度提升、信号处理方式改进、抗干扰能力提升与多光谱探测技术应用,初/末制导研究,新型舵机和控制方式应用,综合措施抗干扰;引战中小型化近炸引信应用、战斗部毁伤能力提高;动力中发动机性能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应用、推进剂消烟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低成本、抗干扰、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多平台扩展使用等发展方向。研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