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固体火箭航天飞机大型固体助推器飞行成功: 1981年固体火箭最突出的成就是4月份应用两个大型分段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器的航天飞机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助推器的直径约为3.66米、长38.1米、装药量为500吨、产生的推力为1225吨,为迄今飞行过的尺寸和推力最大的固体发动机,燃烧结束后,赛奥科尔公司  相似文献   

2.
H-2火箭固体助推器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研制H-2是日本新研制的一种使用液体氢氧推进系统的两级运载火箭,捆绑了两台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助推器在火箭的上升飞行阶段用于提供大部分推力,并产生火箭操纵所需的控制力。它主要由四个发动机壳段和一些结构组件(后裙、...  相似文献   

3.
1979年美国在固体火箭领域中取得了下列成就:一、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功1.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它是用于载人空间飞行的最大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37.5米(125英尺),直径3.7米  相似文献   

4.
序言固体火箭发动机(SRM)是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的一个部件。SRM的结构包括四个发动机段和一个单独的后出口锥组件。点火系统安装在前段内,可动喷管和后段相连。航天飞机每次飞行需用两台固体助推器,所以固体发动机应配对生产,然后由铁路运到发射阵地进行垂直装配。喷管有一柔性接头,用钢和橡胶薄板交替粘结而成,可提供达8°摆角的全轴向量控制。其控制靠每个助推器后裙处的两个液压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液压作动筒。 SRM是由Morton Thiokol(莫顿—锡奥科尔)公司在犹它州的Wasatch分部按照NASA马歇尔飞行中心的合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STS—7及其以前的各次飞行所用  相似文献   

5.
序言航天飞机由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轨道级、推进剂氢/氧外贮箱和两个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它有三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轨道机动系统和一个货舱。该舱长18.3米米,直径4.6米,可负载29.5吨。航天飞机发射时,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轨道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同时燃烧。当飞行高度到达约50公里时,固体火箭助推器与飞行器分离,以后从海洋中回收。在轨道级进入轨道以前拋下外贮箱,然后利用轨道机动系统达到所要求的轨道。轨道级及其乘员和载荷将留在轨道上执行任务,一般在轨道上停留约七天,需要时,可以延至30天。当任务完成后,轨道级  相似文献   

6.
M-3S-Ⅱ火箭是三级固体火箭,于1980年开始研制。它是用来发射大型科学卫星或行星探测器的 M-3S 火箭的改进型,能将750公斤重的卫星发射到低地轨道(250公里)。该火箭的各个组成部分概述如下:第一级第一级火箭由 M-13固体发动机(推力117吨),尾翼,尾翼安装筒,一、二级之间的连接器,推力向量控制装置,姿控发动机,仪器舱,两个 SB-735助推器(每个推力29吨)组成。M-13固体发动机的燃料箱直径1.4米,  相似文献   

7.
日本于1988年4月15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竹琦固体火箭试验站对 H-I 火箭的固体助推器进行了点火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H-I 火箭的固体助推器全长为23.4m,直径为1.8m,总质量为70t,使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复合固体推进剂(其中百分组成为:HTPB14%、Al18%、AP68%)。助推器安装在弹体两侧,每侧一个,与第一级主发动机同时点火,燃烧约95s 后分离脱落。该助推器由4段构成,各段采用螺栓法兰接头连接,采用柔性喷管进行推力方向控制,摆角最大可达5°。该助推器的平均推力约为160t(海平面),真空比冲约为2657.6 N·S/kg。它是仅次于美国航天飞机和大力神导弹所用助推器的一种固体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联合技术航天设备公司提出了一种无人载荷运载器(UPC)方案,它用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推进。运载器和助推器都装在航天飞机外贮箱上,主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装在运载器尾部。  相似文献   

9.
波音公司研究航天飞机用液体助推器美波音公司正在研究一种供航天飞机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回收式助推器设计方案。这种助推器有可能取代目前航天飞机系统所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为航天飞机计划节省大量的费用。这项工作是根据美国航宇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一项100万美...  相似文献   

10.
火神发动机是由欧洲动力装置制造公司(SEP)牵头研制的,它将用于欧空局(ESA)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ESA从1985年1月开始了这项为期10年、投资7.7亿美元的研制计划。阿里安5的首次飞行计划于1994年进行。 HM60火神发动机的整机重量约为1100公斤,海平面推力为800千牛,真空推力为1070千牛,它将用作阿里安5的芯级发动机。阿里安5将由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助推,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固体发动机各种故障情况的公开听证会上,NASA向总统特别委员会提供了下面51—L飞行任务最后一瞬间的计算机显示图片,它说明了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是如何从飞行器上脱开和钻入外挂燃料箱的顶部并造成航天飞机爆炸的.  相似文献   

12.
1984年美国在空间、战术、战略固体火箭推进技术方面有以下一些成就: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固体发动机,飞行性能仍然良好。发动机部件的回收、修复和重复使用,仍然达到了预期要求,有些部件已经飞行了三次。石墨纤维缠绕壳体的开发工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如使用这种壳体,可使从范登堡美国空军基地发射到低地球轨  相似文献   

13.
为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制定设计条件是很必要的,这些设计条件具有三个新颖独特的特征: (1)固体推进系统首次用于载人宇宙飞行。 (2)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当今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3)固体推进系统首次设计成可回收修复并重复使用。这些新颖的特征规定了在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需要采用以往的成熟工艺及制造方法,保证可靠性是头等重要的。本文评述了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从用于STS-1飞行的原设计到目前研制的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了石墨环氧纤维缠绕壳体。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长径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阶梯多根装药结构设计,可以增加推进剂的燃烧面积,提高发动机的做功效率。针对两段阶梯多根装药结构设计方案,总结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设计方法;并以某工程项目为背景,完成了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及装药结构设计,给出了两段阶梯的装药结构、点火药装填方式以及燃烧室和喉部结构尺寸;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方案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在膛压不大于16.8 MPa的情况下,实现了最大推力251.5 k N,持续推力168.7 k N,总冲量大于160 k N·s,工作时间小于900 ms,点火正常,膛内压力稳定。证明了内弹道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阶梯多根装药火箭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设计和装药结构设计以及开展性能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沈超 《上海航天》1992,(5):47-50,56
为了加大射程,有必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最典型的指标要求(恒推力、定总冲)和约束条件(外圆直径受限),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讨论.以套筒型装药和两级式单孔管状药为例,介绍了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给出了程序框图.该方法程序简单,实用性强,但不适用于变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主发动机加助推器和简易控制方法实现固体火等高飞行的设计方案,助推器工作结束后,火箭达到预后飞行速度,主发动机开始工作,使火箭的推力等于其所受阻力,同时火箭产生的升力等于其重力,保证火箭可靠速飞机,火箭控制系统可保证其在某一高度上平飞。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由赛奥科公司的瓦沙其分公司负责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方案论证工作在1972~1974年进行,整机研制工作在七十年代后期展开,至一九七九年做了4次全尺寸静止试车,全部获得成功,确定了技术状态。航天飞机的动力装置有三台高燃烧室压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和两台固体助推器组成。固体助推器与液体发动机同时开始工作,固体助推器先工作结束,分离脱落,减速回收。固体助推器设计时考虑了:(1)航天飞机是载人飞行器,对推力一时间曲线形状有较严格的要求(见图1);要求初始推重比为1.5,工作后期加速度不超过3g。(2)充分利  相似文献   

18.
里根总统提议由航字局和美国空军进行一项研究,以估计在进入下一世纪后对美国民用和军用运找工具的要求。同时,批准了国防部采购10枚增大推力的大力神34D-7一次使用性运载火箭,总值约21亿美元。大力神34D-7装有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能把1万磅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对未来运载工具的研究结果很可能是利用现有航天飞机部件(如固体火箭助推器)在九十年代末研制第二代航天飞机和新的大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分析了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产生两级推力的机理.给出了在喷管膨胀比不变的条件下,采用改变燃烧面积和改变推进剂燃烧速度的方法设计出的若干种斗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装药型式.扼要介绍了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近年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宇航局(NASA)于二月间公布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前最后几秒钟的一组照片,调查员们特别注意照片中的右侧固体助推火箭上的“异常的火焰” .长达几英里的计算机磁带记录也显示出“挑战者”号右侧助推器的推力在航天飞机爆炸前10秒钟突然发生原因不明和意外的下降.据《纽约时报》报导,该助推器的压力突然下降了30磅/英寸~2,推力减少了10万磅.计算机的数据表明,在“挑战者”号的高灵敏度的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有其他发动机的五个喷口都转向一侧,以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