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向日葵-8(Himawari-8)是利用三菱电机公司DS-2000卫星平台为日本气象厅研制的新型气象卫星,也是日本首颗第三代"气象卫星"(GMS)。该卫星于2014年10月7日由H-2A-25火箭发射,星箭分离后,卫星利用其自身携带的远地点发动机将卫星送入35800km高的地球静止轨道。1向日葵-8概要"向日葵"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向日葵"是日本"气象卫星"系列的爱称。日本气象厅从1978年开始用"向日葵"进行气象观  相似文献   

2.
寒松 《国际太空》2013,(9):37-39
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GMS-1),以后陆续发射了5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一直运行到2003年,在这期间,东亚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卫星观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中国在风云-2卫星未稳定运行前也依赖"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特别是对热带气旋的监测。接替"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是日本"多用途运输卫星"(MTSAT)。"多用途运输卫星"系列是日本运输省和日本气象厅合作投资的多功能(气象观测和飞行控制)卫星。目前正在运行的是多用途运输卫星-  相似文献   

3.
夏光 《国际太空》2006,(7):13-18
□□在俄罗斯国家气象卫星系统现代化的架构里,其主要工作是研制下一代极轨卫星--"流星"(Meteor)系列和静止轨道卫星--"电子星"[Electro,又称"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OMS)]系列.这些卫星将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发射.在对运行的气象卫星系统进行支持和改进的同时,环境卫星的研发也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4.
龚燃 《国际太空》2013,(9):20-26
"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GOES)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发展的民用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系列,和"诺阿"(NOAA)、"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极轨卫星共同组成美国的气象卫星系统。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卫星的采办、设计、研制和发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负责卫星的运行管理,为军民用户提供卫星气象服务。美国已发展三代"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全部发射完毕,目前共有4颗在轨运行,分别是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12~15。第三代"地球静止环  相似文献   

5.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欧洲首先研制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随着经济、技术、军事和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欧洲又研制了可以进行长期天气预报的极轨气象卫星。1引言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的第一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系统(EPS)共有3颗卫星,名为"气象业务"(MetOp)卫星。气象业务-A卫星于2006年10月19日发射,迄今仍在业务运行,但部分功能已有故障。气象业务-B卫星于2012年9月17日发射。气象业务-C卫星计划于2016年发射。"气象业务"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两颗业务卫星之间有半  相似文献   

6.
1 在气象卫星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气象卫星领域 ,欧洲认为 :1气候研究与观测具有世界性 ,应该充分开展国际合作 ,形成全球观测网络 ,造福人类 ;2无论是静止轨道卫星还是极轨卫星都无法单独同时满足对覆盖区域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要求。因此 ,欧洲采用两种发展策略 ,第一是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卫星合作 ,配合形成全球气象服务网 ;其二是同时发展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 ,以建成完善的气象卫星系统。1 .1 美、俄、欧、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已实现全球组网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研究卫星组网的计划 ,现已由美、俄、欧…  相似文献   

7.
正2月11日,卫星操作人员失去了对"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F19卫星的指挥控制能力。DMSP-F19是美国空军主用气象卫星之一,用于帮助天气预报人员预测可能影响军事行动的雾、雷暴和飓风,于2014年4月发射,是空军最新一颗在轨气象卫星。空军官员尚未查明问题原因,也未确定卫星能否抢救回来。DMSP系统需要至少两颗主用卫星和两颗备份卫星。罗克称,由于F19卫星出问题,空  相似文献   

8.
1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美国出台军民共用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 多年来,美国一直由国防部(DoD)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独立运行军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和民用的“诺阿”.目前,军用“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有6颗在轨,还有2颗卫星未发射;民用“诺阿”卫星有5颗在轨,最后一颗诺阿-19卫星已于2009年2月发射. 考虑到军用和民用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基本相同,都是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因此美国决定合并“诺阿”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1994年5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2个卫星系统合并为军民共用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9.
10月19日,俄罗斯联盟2.1A/弗雷盖特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欧洲的“气象业务”(METOP)A极轨气象卫星。METOP-A是欧洲首颗极轨气象卫星,被称之为迄今最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卫星由阿斯特里姆公司建造,欧空局和欧洲气象卫星中心负责运行。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就开始研制气象卫星,但其卫星多变,其发展过程也很曲折。近年来根据俄罗斯2006-2015空间计划,俄罗斯有了很明确的气象卫星发展规划。俄罗斯的天气监测空间系统将由极轨卫星系统[含有3颗新一代气象卫星流星-M N1、N2(Meteor-M N1、N2)以及1颗海洋卫星流星-M N3]、静止气象卫星系统[含有3颗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电子-L(Electro-L),它们分别定位于14.5°(W)、76°(E)和166°(E)]和大椭圆轨道卫星系统[含有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M(Arctica  相似文献   

11.
正气象卫星也是遥感卫星的一种,但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上,气象卫星与传统光学遥感卫星和微波遥感卫星相比,均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中国国家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局,有别于海洋局、能源局和国防科技工业局等由部委代管的国家局,与传统遥感卫星关系密切的国家测绘局、测绘与地  相似文献   

12.
卫星,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然而,一种有着天上数据"中转站"功能的卫星,还不怎么为公众所熟知。它就是中继卫星,被誉为  相似文献   

13.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公司(Eumetsat)于1986年6月19日在巴黎宣布成立。该公司是由欧洲的16个国家及其气象业务机构联合成立的,将具体负责欧空局(ESA)的国家气象卫星计划。由 ESA 提出的这个气象卫星计划的发展已卓有成效。每天有上百万欧洲人通过电视气象预报节目收看来自卫星  相似文献   

14.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此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站和设于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组成,也能兼顾接收处理NOAA 和GMS 气象卫星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11日0点11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2月17日下午,卫星定点成功。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法国航宇公司从欧空局获得一亿二千九百万美元的合同,制造三颗实用气象卫星,包括备用部件。该公司从1983年6月起与其同行一起研究卫星,卫星将提交给欧洲气象卫星组织。新造的三颗实用气象卫星与两颗在轨道上工作的气象卫星有所不同。预计在1987年6月、1988年9月以及1990年11月分别用阿里安火箭发射。每颗卫星从静止  相似文献   

17.
1984年7月24日,日本政府决定不购买由阿里安火箭发射的一颗欧洲气象卫星。在此之前,欧洲曾建议日本于1989年用欧洲气象卫星来代替美国制造的、由日本 N2火箭发射的现用气象卫星。法国航宇公司和阿里安公司向日本推荐的气象卫星,价格为140亿日元,约等于五亿一千万法郎,包括发射和定点费用,但不包括根据日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7):4-5
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5月26日,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经过半年在轨测试,该卫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B卫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各项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  相似文献   

19.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现正研制名叫“气象业务卫星”(Metop)的极轨气象卫星。该卫星过赤道时间将与美国协调,共同组成全球观测系统,双方互通业务探测仪器。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和欧洲空间局于1998年决定发展Metop极轨气象卫星系列,与美国“诺阿”(NOAA)气象卫  相似文献   

20.
<正>1概述2010年6月26日,韩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由欧洲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并于7月6日成功定点,7月13日发回首批遥感图片。它名为通信-海洋-气象卫星-1(Communication、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1——COMS-1,又称"千里眼"),是一颗多用途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