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Petri网和UML的工作流模型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工作流的概念及发展过程,讨论工作流建模的基本方法。重点分析Petri网和UM L在工作流模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结合Petri网语义定义工具和图形化界面以及UM L的面向对象特点,形成基于Petri网和UM L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工作流模型的语义定义采用Petri网表达,给出工作流网的形式化描述。工作流系统的设计模型采用UM L进行定义,对于业务逻辑、执行过程、数据结构分别采用用户实例图、顺序图、类图进行描述。在工作流的实现上,采用软组件实现工作流服务组件的分布布置,并通过接口定义语言对功能组件中的服务进行发布。最后给出工作流的发展趋势,并计划开展工作流仿真和优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设计主要基于全相参脉冲多普勒体制,并对气象雷达接收系统的部分组件进行了仿真设计和可靠性分析。难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领域包含雷达、结构、气象和电子等专业,设计难度高,特别是指标的分配与计算复杂。设计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接收系统尽可能采用成熟的设计,并给出系统主要指标及一些组件的设计方案。设计的目标是得到C波段金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接收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Linux下TC的网络流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Linux下的流量管理器(TC),讨论了TC的排队规定、分类和过滤器三个关键组件的相关细节,给出运用TC工具实现网络流量管理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间件TAO及其事件服务机制,设计了分布式飞行控制系统。为了实现该系统,开发了公共事件服务组件(包括事件提供组件和事件消费组件),其他需要事件服务的组件对其进行简单地调用,就可以实现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不同操作系统、应用不同语言编写的组件之间的通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实现方式大大增强了系统组件的重用性,使组件之间解耦,提高了系统设计的效率,降低了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5.
在航天器部组件产品试验时存在着海量闲置数据,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数据挖掘手段,型号产品的寿命和质量一致性一直得不到有效评估。本文给出了航天器部组件产品实时寿命预测方法和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的实施流程,并分析了各类退化预测建模方法和包络建模方法的适用条件。案例验证表明,实时寿命预测可以采用产品性能的实时监测信息,建立产品退化特征预测模型,实现对加速寿命的动态预测;质量一致性评价可以采用历史产品试验信息,构建成功包络线,实现对被试产品是否满足质量一致性要求的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6.
评估堆芯组件跌落对组件结构完整性和内部元件密封性的影响是组件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本文针对CFR600堆芯组件在换料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组件跌落事件,开展了堆芯组件模拟件堆外冲击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对比了组件模拟件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跌落的试验和模拟结果,分析了组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加速度和应变响应时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偏心螺栓组件在飞机上的连接需求以及多重偏心状况影响的研究缺失,本研究结合传统偏心螺栓分析步骤与多重偏心极限位置分析与简化方案,提出了一套新型多重偏心螺栓组件分析流程。根据该流程计算分析了某型飞机上双偏心螺栓组件的偏心特性,综合考虑了多种偏心状况对该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根据极限应力状况下的工况对结构参数完成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偏心状况下对于结构整体受力影响不显著;在组件大偏心情况下,当组件偏心方向与载荷方向相垂直时偏心结构会出现极限应力状态。该研究充分说明了新型多重偏心螺栓组件分析流程的技术可行性,也为实际的飞机零部件装配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以下简称 LDV 系统)中光-电子混合型频移组件的原理及频移技术的应用;总结了 LDV 系统在流场测试中各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采用频移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最后给出了两个实验例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型制备工艺,将预封装的石墨烯加热元件内嵌于复材夹层中,从而制备得到复材加热组件。实验证明,该制备方法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阻值及发热影响较小,保证了石墨烯加热元件的防/除冰效率。基于复材加热组件,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实验和低温除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材加热组件的温升速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铺层位置对复材加热组件的温升具有较大影响。在冷环境除冰实验中,环境温度为-20℃,热流密度为0.3 W/cm2时,相较于传统电加热组件,复材加热组件的除冰时间大幅减小,能耗减少约30%,为进一步制备复材加热机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旅客音频控制组件测试台的研制方案。该方案以AVR系列单片机ATxmega64为核心,测量测试电路板的当前温度和旅客音频控制组件的电阻及电压值,控制旅客音频控制组件、液晶显示屏及音频播放器之间的通信。经试验证明该测试台能完成对旅客音频控制组件的测试功能,且具有实时性好、准确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U71Mn干线钢轨开裂原因及热处理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U71Mn60Kg/m干线钢轨使用过程中轨端发生开裂损伤现象,采用硬度检测分析及金相显微技术等手段对所取试样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组织分析。探讨了一些新的淬火技术在高速铁路用钢轨轨端表面淬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原钢轨轨端表面淬火工艺不当,淬硬层厚度不够,层深不均且表层硬度相差较大,使钢轨轨端机械性能尤其是疲劳强度无法满足干线铁路高速运行列车对钢轨的使用要求,造成开裂损伤。较合理的工艺应采用多喷嘴式仿形喷头加热,并控制好加热后的冷却及回火工艺。采用工频感应热处理工艺也能得到较好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由于功率器件的离散性,开关点预置SPWM逆变器输出电压中含有直流分量,直流分量影响中点形成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除了制作逆变器时对功率器件进行适当选配外,还应采用单相闭环调节电路抑制直流分量的大小,本文分析了直流分量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了直流分量控制的原理,并从功率管控制信号的修正和电路设计两个方面给出了直流分量调节系统的设计思想,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直流分量调节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主元空间线性动态模型,将主成分分析的得分变量视为由高斯白噪声驱动的线性动态模型输出,可有效去除主元得分向量的动态相关性,动态模型参数可以通过期望最大化方法迭代辨识。分别在主元残差空间和主元空间线性动态模型上建立监控统计量,从而实现对动态过程的故障检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该算法故障检测的检测率和误警率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4.
部件试验模态综合的动柔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半试验半理论信息,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部件试验模态综合技术。试验上它只要求测量部件的低阶模态参数,而高阶模态的影响,由部件的一种动柔度来体现。这种动柔度几乎包含了高阶模态的全部静态贡献和全部动态贡献,因此精度很高。当然,有限元模型误差较大时,需要利用部件的测量模态参数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或重建。  相似文献   

15.
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固有的模式复合效应使得多尺度主元分析(Multi-scal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SPCA)仍无法做故障模式辨识,且各尺度上和重构后数据分别建立PCA模型的计算量非常大。本文建立一种多尺度指定元分析(Multi-scale designated component analysis,MSDCA)方法,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指定模式作为多尺度空间中观测数据和重构后观测数据的统一投影框架,旨在解决MSP-CA在多尺度空间中仍无法进行故障模式辨识的不足,并避免其在各尺度上需分别建立不同统计模型的繁琐性,同时可改进单尺度指定地分析(Designated component analysis,DCA)方法的诊断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减小轴向力测量干扰的高精度测力天平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风洞试验技术的发展对风洞天平测量精度的更高需求,研制一台六分量杆式高精度轴向力测量天平,应用新型轴向力测量元件结构形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轴向力结构设计采用将测量元件置于天平轴线上的"设计中心位置"的方式,并通过在测量梁上设置铰链以及轴向力测量梁的非对称设计,最终使各气动载荷分量对轴向力的干扰应变输出近乎为零,彻底解决了杆式应变天平轴向力的测量干扰问题。同时,该设计还改善了天平各分量载荷作用在轴向力测量梁上交错复杂的应力分布状态,提高了天平的长期稳定性。天平校准和标模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轴向分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可满足现代风洞试验的高精度轴向力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取三维数值化概念机模型的浸润面积和横截面积等几何特性.本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化面元的估算方法。在以大量的离散面元表示每个部件曲面的前提下.通过累加不被其他任意部件曲面所遮挡的面元的面积来估算一个部件曲面的浸润面积。离散出的面元还被用于求取全机这样的组合曲面在某一站位处的横剖面多边形.而横截面积则用累积多边形不被其他任意部件遮挡的各边与参考轴间的梯形面积予以近似。该方法在一个计算机辅助飞机概念设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表明,它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概念机模型.且估算精度满足概念设计阶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开关寿命连续型冷贮备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由n个同型部件和一个修理设备组成的、开关寿命为连续随机变量的冷贮备可修系统,当部件的工作时间和维修时间以及转换开关的寿命和修理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所有随机变量均相互独立、工作部件的寿命分布与其贮备过多长时间无关、故障部伯和转换开关修复后的寿命分布与新部件、新开关的寿命相同的条件下作了研究,建立了该类系统的一般模型,当n已知时能够获得系统的可靠度R(f)的L-变换和首次故障前的平均时间tMTTFF  相似文献   

19.
The rise of urban traffic flow highlights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raffic safety.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raffic accidents,and improve front vision information of vehicle drivers,the method to improve visual information of the vehicle driver in low visibility conditions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 fusion technique.The wavelet image confusion algorithm is adopted to decompose the image into low-frequency approximation components and high-frequency detail components.Low-frequency component contains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gray value differences.High-frequency component contains the detail information of the image,which is frequently represented by gray standard deviation to assess image quality.To extract feature information of low-frequency component 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with different emphases,different fusion operators are used separately by low-frequency 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In the processing of low-frequency component,the fusion rule of weighted regional energy proportion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brightness of the image,and the fusion rule of weighted regional proportion of standard deviation is used in all the three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to enhance the image contrast.The experiments on image fusion of infrared and visible light demonstrate that this image fus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age brightness and contrast,and it is suitable for vision enhancement of the low-visibility images.  相似文献   

20.
构件隐性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件的隐性损伤是影响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但因为没有形成明显的物理不连续而难以得到及时的检测。本文研究了采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检测构件的隐性损伤的机理。通过试验发现,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构件的隐性损伤,实现损伤的早期诊断。构件中存在隐性损伤的区域的导磁性能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以通过磁场参数的相应改变而显示。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早地发现损伤区域,检测过程速度更快,并且不需要对构件的表面作更多的处理,如清洗,除渣等。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易受环境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减少干扰的初始磁化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栽荷作用过程对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