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缺陷失效判定研究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近年来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缺陷失效判定研究的一些进展,目前世界各国还未发现统一而完善的缺陷失效判定方法。根据最近相关领域新技术的出现与军事斗争的需要,展望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固体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裙连接区在复合材料界面分层缺陷状态下的承载性能,基于损伤失效分析方法研究了裙连接区不同界面、不同位置存在不同大小的复合材料分层/脱粘缺陷时的承载能力,分析了缺陷对裙连接区结构局部屈曲、裂纹扩展及损伤失效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间界面存在临界缺陷尺寸,当缺陷小于临界尺寸时,结构承载能力基本不变,当缺陷大于该临界尺寸时,连接区的失效形式和极限载荷均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复合材料轴向补强层与环向缠绕层之间的初始分层缺陷而言,当缺陷位置处于裙连接区过渡层轴向位置之后时,裙连接区的承载方式无明显变化,仍受整体屈曲的控制;但缺陷位置与裙连接区过渡层轴向位置相同时,则易发生局部屈曲,对连接区承载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考虑模糊因素的缺陷安全可靠性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糊理论和随机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缺陷安全可靠性评定中各参数的模糊随机性分析,建立了缺陷安全可靠性评定模糊失效概率计算模型,并且结合算例进行验证,取得了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一般环氧胶存在的缺陷 ,应用稍有不当时 ,伏下隐患就会造成失效。以双酚A环氧树脂为主剂 ,配合优质高胺值类固化剂等组成的弹性环氧胶 ,既保持环氧胶体系良好的胶接性能 ,又具有类似橡胶弹性行为的特性。其在航天产品电装工艺实施胶接、粘固、灌封中 ,已获得令人满意的技术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壳体外防护涂层紧贴型无黏结缺陷检测问题,采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技术对标准涂层试件进行检测,实现对黏好区、紧密接触但是黏结失效区(无黏结区)、交界区和微小缺陷区分布情况判识。对比了不同原始信号预处理、不同降维处理和不同样本量分类识别处理对四类区域特征识别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四类特征的预测分类区域图像与实际分类区域分布吻合,并且在较少样本量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的预测分类结果,可靠性较高。证实了太赫兹技术用于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与涂层的黏结结构进行非接触无损检测中,能够自动识别紧密接触型黏结失效缺陷和微小缺陷,为进一步的涂层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火箭发动机喷管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热试状态下经常会出现因喷管喉衬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缺陷导致的开裂失效事故。针对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后喷管喉衬断裂现象,基于真实裂纹形貌进行建模,并开展发动机典型工作时刻下的三维两相数值模拟,旨在获得喷管喉衬不同断裂间隙内流场温度、压强、热流密度与速度场分布及对比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具裂纹结构的剩余截面模量和刺余极限应力,分别在屈服与断裂失效条件下建立了元件的安全余量,并以两者串联的失效概率为该元件的失效概率,分析了结构系统的失效过程.算例表明:不同裂纹长度元件的失效形式可不同,结构系统主要失效路径中元件屈服与断裂失效同时存在.认为有裂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需同时考虑元件的屈服与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共因失效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通过共因失效案例分析,对航天器如何开展共因失效分析以及如何预防共因失效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航天器开展共因失效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预防共因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软件系统规模、复杂度、软硬件交互程度的提高,系统事故可能不仅涉及软件或硬件失效,很多情况下还可能由于系统部件间的交互紊乱等原因所引起。传统的事故链等模型在描述结构、交互关系复杂的航天软件系统事故时存在局限。本文在梳理航天软件系统事故因素、分析系统事故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缺陷模型库,并提出了一种可清晰描述复杂软件系统事故发生、缺陷形成机理的事故集成模型及建模方法。上述机理及模型研究成果,可用于事故的分析与预防,以及前期的安全性设计与质量管理等工作,对于提升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航天用电连接器的解体失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航天用电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不可靠造成解体,是危及整个系统工程成败的致命失效。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多起解体失效案例,在阐明解体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检验和防止解体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型火箭舱段间的复合材料端框连接主要由径向螺栓连接和轴向螺栓连接组成,设计了不同铺层和几何尺寸的连接试验件,并通过试验获得了失效载荷和失效形式。然后,选择了3种渐进损伤方法进行了连接结构的失效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细观力学的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方法,15组径向连接试验件失效载荷计算误差最大为17.3%;4组轴向连接失效载荷计算误差最大7.4%;预测的失效形式与试验结果接近,为连接结构确定了合适的失效预测方法。采用数值分析结果揭示了复合材料单向层的主要失效模式。为复合材料端框连接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详细的失效模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性能退化分析是一种有效弥补数据不足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线性变化过程描述机械产品的性能退化过程,考虑产品受极值冲击和运行冲击的情况,分析性能退化过程对突发失效的阈值影响。基于变失效阈值的性能退化过程和变失效阈值的冲击过程,建立突发失效和性能退化失效同时存在下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结合实例对可靠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若采用定失效阈值,忽略失效阈值的变化,产品的可靠度会被高估;在一定范围内,机械产品的可靠度随着失效阈值变化速率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性能退化量的变大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加热片在粘结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在粘结层内会出现气泡、分层、夹杂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加热片传热不均匀,引起热量集聚,进而加热片中加热丝被烧坏,最终造成加热片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整个设备报废。因此,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全面无损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无损检测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针对加热片粘结质量进行无损检测试验,对比分析空耦超声单侧一发一收法、空耦超声对侧一发一收法和太赫兹检测法对加热片的检测效果,结果发现,太赫兹无损检测法对加热片粘结层内部缺陷具有很好的检出率,试验研究为加热片粘结层内部缺陷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量轮是卫星的关键组件,直接影响卫星的可靠性和寿命.动量轮具有小子样、高可靠性、长寿命和高试验代价等特点,通常无法获得大样本的失效寿命数据,这导致其可靠性评估相当困难.失效物理分析能够从本质上解释产品的失效原因,失效物理试验中的性能退化数据可搭建产品性能和失效的桥梁.鉴于此,从失效物理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动量轮这种类型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物理的评估框架,并针对某型动量轮建立了基于随机阈值的Gauss-Brown失效物理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作了可靠性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所获得的评估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5.
静电损伤双极肖特基TTL接口电路,失效的隐蔽性很大,对高可靠的电子设备固有可靠性带来了潜在性的危害。通过对静电损伤失效的接口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系统地介绍了静电损伤的机理、失效分析技术、静电分布和防静电措施。  相似文献   

16.
1 失效分析的目的意义 失效分析,对于预防失效、确保航天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质量与可靠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航天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出现失效故障后,准确分析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非常重要。只有在认真总结分析航天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常见病、多发病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设计可靠性和强化生产工艺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螺栓连接结构在横向振动下的失效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对比相同条件下普通螺母与防松螺母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普通螺母仅出现松动失效,而防松螺母会先出现部分松动,再因螺栓根部疲劳断裂而完全失效。同时在不同类型防松螺母中,Hard-lock螺母和施必牢螺母防松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防松螺母。其次,考察拆卸次数、振动频率、幅值等因素对螺栓连接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多次拆卸会改变普通螺母的失效形式;相对于振动频率,振动幅值和预紧力对螺栓失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对丁羧(CTPB)推进剂的自然贮存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失效模式相关的可靠性模型,根据推进剂的抗拉强度变化、燃速变化和密度变化导致推进剂失效以及这3种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对推进剂的贮存可靠性进行了评估,得到了丁羧推进剂可靠寿命约为10 a的结论。结果表明,考虑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时,丁羧推进剂的贮存可靠度大于假设失效模式相互独立按串联模型计算的贮存可靠度,小于单一失效模式贮存可靠度的最小值,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9.
选取集成电路实际失效分析典型案例,对其主要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集成电路的质量控制及整机产品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失效分析工作的粗浅讨论,以及通过对两起质量问题归零过程的元器件、原材料失效机理的剖析.阐述了失效分析在质量问题归零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