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象驱动的软件测试性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用统一的方式度量各种软件的测试性,降低测试性度量的难度和费用,提出一种对象驱动的软件测试性度量方法. 方法基于一个由测试性度量、易测试特性度量、测试性因素度量及其关系构成的软件测试性度量框架,首先分析度量的对象,确定对象的类型、对象所属软件的类型和测试情况;然后根据软件的类型和测试情况,从度量框架中选取匹配的元素,构造一个专用的软件测试性度量框架;最后根据度量对象的类型,使用专用软件测试性度量框架中的元素计算测试性因素、易测试特性或测试性. 应用表明方法能够得到软件测试性的定量结果,预计测试资源,为软件测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软件度量过程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度量过程是实施软件过程改进的基础.为了建立支持过程改进的软件度量过程,研究了几种与过程改进有关的度量标准、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实用软件度量的改进过程,并对过程的实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基于基元关系模型的C++程序静态分析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和度量的特点,结合面向对象程序的性质提出了描述程序基本组成元素之间关系的基元关系模型(ERM),介绍了从基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的Visual C+ +6.0源程序中构造ERM模型的算法,据此构造了一个基于基元关系模型的VC+ +6.0程序静态分析器.对分析器实现中采取的名称空间符号表、增量式开发和增量式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该分析器可以高效正确地提取出模型中描述的各种关系,有助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和度量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充分的单元测试对发现和排除软件中的缺陷非常有效,并且所花费的成本也小.本文结合航天器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具体实践,介绍了白盒技术与黑盒技术相结合的两种混合型的软件单元测试方法,旨在分析如何提高单元测试阶段发现错误的能力而提高单元测试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种软件测试过程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软件测试的动态过程及其中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博弈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测试过程建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软件测试过程的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测试过程中的各方决策条件和博弈均衡条件进行了讨论,其结论有助于理论分析和解决"测试策略选择"和"何时停止测试"等问题.由于考虑了参与软件测试活动的各方利益和可能行为,此方法较之软件测试控制论更能够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解释.本模型可为软件测试规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增强软件测试过程的可管理性.   相似文献   

6.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障的基础,而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充分的单元测试对发现和排除软件中的缺陷非常有效,并且花费成本较小.基于航天器软件其较高的软件可靠性、健壮度等设计要求特点,归纳总结航天器软件单元测试的常见典型问题.结合航天器软件单元测试的具体实践,提出了"白-黑-白"盒混合的单元测试方法,旨在提高单元测试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保证航天器软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面向对象度量技术,给出针对Java语言的McCabe,Halstead和WMC复杂度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Java语言的度量工具的实现方法,并且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利用该工具度量Java程序,某些度量值高的模块逻辑复杂、工作量大、易错且难维护,从而引导测试人员重点测试这些模块,同时也使开发人员关注它们,仔细检查程序逻辑,进行合理优化,使整个程序的复杂度降低.确凿实验数据表明,软件度量对改进软件质量具有很大实用价值.本工具采用以下度量标准度量Java程序:针对继承复杂性的DIT(Depth of Inheritance Tree)和NOC(Number Of Children)复杂度;针对模块复杂性的McCabe度量法、Halstead软件科学度量和WMC(Weighted Methods per Class)复杂度;针对类间耦合性、聚集性的RFC(Response for a Class)度量法.每种复杂度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度量Java程序,从而有效全面的评价软件质量,揭示可能隐藏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软件测试在航天嵌入式软件研制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使用全数字仿真测试平台进行软件测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仿真测试平台进行层次化构件分解和构件设计,研究航天软件仿真测试平台构件化开发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可大幅提高平台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星载软件复杂度的增加,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对保证软件质量越来越重要,软件的可测试性设计成为提高软件测试效率的关键手段。文中针对星载软件的可测试性设计提出了四种方法:设计可测试的分层体系结构可将软件故障限制在层次范围内;合约式任务模板可规范任务的输入输出,降低任务间的耦合性;状态序列编码可用于动态指示软件的切换与流向;多任务调度记录与堆栈使用记录可用于静态复现一段时间内软件的详细工作过程。可测试性设计方法应用在某项目的软件研制中,软件测试效率有明显提高,证明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软件的动态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构建了基于软件测试工具Testbed/RTInsight针对PC104系统的实时嵌入式软件测试环境。以俄罗斯方块的C程序为例,进行PC104系统的软件动态测试,最后给出了动态覆盖率及性能分析的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能记录分析程序中每个函数的最大运行时间,最小运行时间,总的运行时间以及运行次数。  相似文献   

11.
软件可靠性预计方法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软件可靠性评估可以估计和预计软件可靠性水平.为了解决软件可靠性预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软件可靠性预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和改进模型的预计质量来选择模型进行预计,对模型预计质量的分析使用了U图、Y图和对数PLR图,再标定法和组合法被用于改进模型的预计质量.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软件可靠性分析工具,此工具可以进行多种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原始预计、预计质量分析和改进原始模型的预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在软件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在1997年进行了PSP的应用实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PSP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给出PSP实验的结果数据,对该数据从差错率和生产效率2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SP的应用对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讨论了PSP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在软件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在1997年进行了PSP的应用实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PSP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给出PSP实验的结果数据,对该数据从差错率和生产效率2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SP的应用对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讨论了PSP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企业信息系统领域的软件建筑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软件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成果引入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领域的软件建筑模型.首先对软件工程方法学的发展做了简要评述,指出了软件建筑在软件过程中的重要性.随后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领域的基于软件建筑模型,包括软件建筑模型、参考需求、参考建筑等.描述了基于该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讨论了若干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嵌入式软件测试开发环境的框架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软件设计上的复用思想,对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进行框架的设计,可以使测试环境在不做大幅度修改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被测软件,节省设计的时间和费用.论述了由框架开发软件的过程,并把此过程应用于测试环境;对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进行总体分析,确定了它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归纳出作为测试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测试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并使用专门针对框架开发的UML-F建模语言设计了一个框架;对已开发成功的测试开发环境框架,提出了具体的框架适配方案.本设计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拉线位移传感器性能测试的要求,开发了一套测控软件。本软件通过控制高速直线电机运动,拖动拉线位移传感器运动,采集传感器数据,从而完成对传感器的性能测试。软件以测控任务管理为核心,利用高优先级线程和定时器等来完成对伺服系统的控制和测试数据的采集存储。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软件能满足任务要求,在实践中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最小测试量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统计学中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引入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中,提出了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最小测试量的必要条件的概念.推荐最小测试量的参考值,使其在满足第一类风险的情况下,第二类风险也不超过某一定值.分析了最小测试量的影响因素,对现有的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方案进行了修正,给出在最小测试量指导下的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流程,弥补了现有方法的判定结论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信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