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概念和原理,进而分析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目标的雷达隐身方面,等离子体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隐身应用时产生等离子体的气压、放电气体种类以及放电方式进行了论述。指出在大气压下,适宜利用惰性气体放电来产生等离子体。而目前许多文献中所报道的隐身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离工程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隐身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等离子体雷达隐身的机理 ,并对太空和大气层内飞行器利用等离子体进行雷达隐身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飞行器隐身技术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状况 ,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雷达吸波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探索了仿生学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技术等新兴的隐身机理和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智能隐身材料等新型隐身材料 ,同时对隐身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毅  张伟军  张伟  袁乃昌 《宇航学报》2007,28(6):1678-1682
为研究冲激雷达的反隐身潜力,首先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和解析方法计算了电磁波垂直入射时涂敷窄带雷达吸波材料(RAM)和涂敷等离子体的金属平板的反射率,然后用FDTD仿真了在纳秒级双高斯脉冲照射下某金属缩比隐身飞机模型,及其涂敷窄带RAM及涂敷等离子体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外形隐身的隐身效果不明显,RAM和等离子体的吸波效果较差。这证实了发射纳秒级脉冲信号的冲激雷达具有反隐身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等离子体柱天线的系统构成,分析了等离子体柱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表面波在等离子体柱天线中的传播特性、等离子体柱内的电子分布,以及天线的长度、噪声与辐射特性。分析表明:表面波能激发和维持等离子体柱,等离子体柱可构成等离子体天线,且具易隐身、可控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WKB法研究了以任意角入射的电磁波在非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衰减特性,给出了电磁波在非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双程衰减公式。选用抛物线型等离子体密度分布进行计算,基于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概念分析了双程衰减与入射电磁波频率、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等离子体最大密度和电磁波入射角等的关系。对等离子体隐身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等离子体卡塞格仑抛物面隐身天线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根据双反射面天线的经典理论设计公式得出卡塞格仑抛物面天线的设计参数,仿真计算传统卡塞格仑抛物面天线及等离子体卡塞格仑抛物面天线的辐射特性和散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卡塞格仑抛物面天线具有和传统金属反射体卡塞格仑抛物面天线一样的辐射性能,同时由于等离子体产生和消失的可控性,不工作时就只有介质外壳,具有极低的RCS,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射面天线的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频散射特征,提出典型几何散射中心替代法,用于解决矩量法(MOM)用于电大目标等离子体隐身时的优化设计问题。以某典型电大目标为例,通过仿真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电大目标覆盖利用该方法得到最优参数的等离子体后,不仅目标整体的单站RCS平均缩减与典型几何散射体的单站RCS缩减相当,且任意方向上RCS基本都有10dB左右的缩减,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用于电大目标隐身的等离子体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金属反射面的非均匀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问题,采用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构造相应的边界条件,详细研究各种参数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特性,讨论对等离子体参数及波动方程进行归一化的方法,得到归一化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宽频带吸收特性。计算分析表明,对于电子密度为某种渐进分布的有碰撞的低温等离子体,当碰撞频率与最大电子密度处的等离子体频率相近或略大,且等离子体层的厚度足够大时,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等离子体对电磁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研究结论可以用于等离子体参数的选择,及等离子体隐身的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有源隐身系统 ,据信 ,未来的隐身飞机可能会采用等离子体屏蔽技术。目前世界上最隐身的飞机要数B - 2轰炸机 ,但是就是这种飞机也能被工作在低频段的老式搜索雷达所捕获。为此 ,法国Onera研究所已着手研制基于有源减缩 (activereduction)概念的隐身系统。有源减缩有一个简单的假定 :当你检测某信号时 ,你可以产生另一个反相信号将其抵削掉。当然 ,该技术很难应用到隐身飞机。首先当飞机被某给定雷达探测时 ,它必须知道该机每个方位上的精确雷达截面积 (RCS) ;其次必须高度精确地掌握…  相似文献   

12.
隐身巡航导弹及其目标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首次使用了“风暴前兆”隐身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的出现打破了现有的攻防对抗体系。隐身巡航导弹的发展,促进了雷达和红外等探测技术的发展。在远、中、近三个层次的防御体系中,对巡航导弹的防御,特别是对隐身巡航导弹的防御更加困难。探讨巡航导弹隐身机理,并分析隐身巡航导弹典型目标特性。  相似文献   

13.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讨论了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的技术途径,介绍了隐身技术在飞机、导弹和舰艇上的应用现状,然后讨论了雷达反隐身和红外反隐身的技术途径,概述了反隐身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研究了压缩区内飞行体与等离子体之间的非稳态相互作用,得到了这种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作为辐射源的飞行体天线系统,可以激发出可探测到的电磁弧波。带电粒子密度扰动对电磁弧波的影响表现为一个振幅的衰减因子。这表明,可通过对这种电磁弧波的探测而发现隐身飞行体的踪迹。  相似文献   

15.
王自荣 《上海航天》2001,18(4):34-37
从材料的角度分析了激光隐身和雷达隐身各自需要的条件 ,对激光与雷达复合隐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用激光隐身涂料对雷达波的透明性 ,将其涂覆于具有雷达隐身的目标上 ,可以实现激光与雷达的复合隐身 ,并对激光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涂料的相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隐身飞行器的特点、效果,以及隐身技术与飞行特性、作战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电磁信号特征为机理,综合分析了美国F—11AA隐身战斗轰炸机、B—1B和B—2隐身轰炸机以及先进的隐身巡航导弹AGM—129和法国新一代隐身巡航导弹APTGD的外形结构布局设计及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善钧 《宇航学报》2002,23(6):69-72,81
利用Fourier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运动飞行器与周围等离子体,在近尾区内非稳态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得到了场和密度扰动的分布,结果显示,由于场的塌缩效应,在飞行器的近尾区,有可以被探测到的密度空洞和电磁孤波形成。通过对这种密度空间和电磁孤波的探测,可以跟踪探测隐身飞行器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空间作战能力,根据敌方飞行器空间传感器CCD相机的工作特性,提出设计隐身轨迹的思想。介绍了运动伪装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空间攻击任务场景;设定x方向控制加速度为已知常值,推导了C-W相对运动方程下的理想隐身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隐身轨迹设计可行;隐身有效性分析进一步得到,隐身轨迹只适合在隐身走廊内应用,超出该范围隐身失效。距离目标较近时,宜采取直接打击。  相似文献   

19.
高速飞行器用新型轻质雷达隐身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雷达隐身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介绍了一种制备新型轻质雷达隐身材料的方法 ,并验证了由这种方法制备的隐身材料的性能。用该方法制备的隐身材料具有密度小 ( <1 g/cm3)、耐高温 (耐温可达 30 0℃ )、成本低的特点 ,特别适用于飞行器尤其是高速飞行器。  相似文献   

20.
刘斌  张翔  周建江  廖文和 《宇航学报》2011,32(12):2628-2634
实现对雷达的隐身是卫星隐身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效的隐身外形对卫星雷达隐身性能的贡献可达70%,是实现卫星雷达隐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可实现雷达隐身的微小卫星外形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在假定的卫星外形设计约束条件下,提出一种隐身结构外形设计。然后根据电磁场散射理论,以高频散射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具有该外形的卫星RCS进行理论预估。进一步制作全金属外形、全尺寸卫星模型,在微波暗室利用频域测量方法,对理论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说明了该卫星隐身外形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