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推进剂燃烧残渣的粒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几种推进剂燃烧后残渣粒度测试方法:包括显微镜法、沉降法和Coulter计数法,并对关键的粒度测试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附以实例说明。粒度分析对推进该燃烧性能的评价及两相流的流场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粒度和形貌及粒度分布对RDX安全和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和筛分法,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及溶剂与非溶剂温度差,制备了不同粒度、形貌和粒度分布的RDX粉末。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相应表征;利用撞击和摩擦感度试验、慢烤试验及DSC测试分别研究了不同粒度、形貌及粒度分布的RDX样品的安全性能和热分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形貌及粒度分布是影响RDX安全和热分解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粒度的减小,RDX的机械和热感度显著降低。另外,窄粒度分布的RDX样品普遍具有更低的机械感度,而宽粒度分布的RDX样品通常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利用透明窗发动机——高速摄影装置研究氧化剂粒度对复合固体推进剂侵蚀燃烧影响的方法。对基本配方相同,只是氧化剂粒度不同的三种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测试、分析和计算,得出了不同氧化剂粒度推进剂的侵蚀效应对气流速度和压力的关系式,进而得出了氧化剂粒度的大小对复合固体推进剂侵蚀效应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聚集状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展了聚集状态下颗粒的收集实验和粒度分析,研究了聚集度和压强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聚集状态的颗粒利用收缩管装置产生,采用一种颗粒收集方法对颗粒进行收集,并冻结其形态,对收集到的颗粒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了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集状态下颗粒平均粒度比常规条件下大很多,分布范围也较常规条件下宽得多,粒度分布曲线呈双峰或多峰分布,主峰比重很大;颗粒聚集度增大,颗粒粒度平均值增大,大粒度颗粒比重增加;颗粒粒度随燃烧室压强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从软件FMEA的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对软件FMEA的工作原理、所适用对象和应用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应用策略的具体实施阶段、分析粒度、实施步骤、分析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旨在进一步应用推广软件FMEA技术。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AP含量、粒度和HMX粒度、胺类化合物、有机化合物RTA和RTJ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并对RTJ/RTA组合催化剂在推进剂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配方中加入RTJ/RTA组合催化剂,实现了降低4、17.5 MPa燃速的同时降低低压段、高压段压强指数,通过DSC研究表明,RTJ/RTA对AP的分解有抑制作用。通过合理调节AP/HMX的相对含量、AP粒度和HMX的粒度以及采用RTJ/RTA组合催化剂,得到了固体含量为80%的低燃速配方。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下声发射法测试了推进剂静态燃速,用线性回归法计算了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研究了GAP/CL-20高能固体推进剂中增塑比及固体组分AP、CL-20、Al粉粒度等配方组成因素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塑比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推进剂燃烧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其燃速和燃速压强指数基本不变;CL-20粒度减小或AP粒度增加均会导致燃速不同程度的降低,Al粒度减小也会使燃速减小,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燃速又增加;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随CL-20、Al粉粒度减小和AP粒度增加而减小,并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粉末燃料输送技术是粉末发动机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所用的气动活塞式粉末输送方案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采用多个经验公式对某密度为2.5 g/cm~3、粒度为20~300μm的粉末燃料颗粒沉降速度和最小流化速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流化气温度、压强、颗粒粒度等对最小流化速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最小流化速度比沉降速度小得多,按照沉降速度设计流化气速度自然能够满足最小流化速度的要求;高温高压下的粉末沉降速度较常温常压下的小,因此按照粒度较大的颗粒在常温常压下的沉降速度设计流化气速度,就能够同时保证所有颗粒在所有工况下的气力输送,该速度为2.5 m/s。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含铝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燃烧期间金属粒子和凝聚物的形成,以及燃烧机理的研究。对此问题引起注意的是,这些粒子对推进剂燃烧特性和对整个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测定推进剂表面或近表面粒子粒度分布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采用的方法是以实验室的规模,把小型伺服控制透明窗药条燃烧器与图象式粒度分析仪和脉冲照明摄影技术结合起来。本文简要介绍了伺服控制透明窗药条燃烧器。给出了用这种装置获得的一组含铝复合推进剂的燃速数据。其次,详细叙述了所采用的图象式粒度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情况。最后,讨论了用脉冲照明摄影技术研究金属粒子及其凝聚物燃烧情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铝粉燃烧残余物的粒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常压下对纳米铝粉、普通铝粉及AP/Al/HTPB推进剂进行了点火试验,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燃烧残余物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铝粉具有较低的着火点,而普通铝粉很难着火;普通铝粉在推进剂中燃料过程存在显著的凝聚行为,残余物粒度分布无规律,而纳米铝粉的燃烧则无明显的凝聚行为,燃烧物只是在尺寸上有所增大,粒度分布呈现较好的规律;纳米铝粉应用推进剂将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研磨方法制备球形超细ε-HNIW,详细研究了搅拌器转速、研磨时间、研磨球大小、磨腔内研磨球填充率、分散剂、浆料浓度对HNIW中位粒径、粒度分布及球形度的影响,并对产品HNIW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产品HNIW中位粒径随搅拌器转速的增加减小的速率增加,随研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研磨球大小、磨腔内研磨球填充率、分散剂、浆料浓度对产品的粒度和粒度分布都有影响;制备的ε-HNIW呈椭球形,研磨前后晶型不变,热稳定性好,撞击感度显著降低,摩擦感度略有升高。5 mm研磨球对HNIW的细化和圆滑效果较好,产品粒度均匀,分布集中,粒度跨度可降至0.44;晶体表面圆滑,球形度可达0.85。  相似文献   

12.
低压下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节氧化剂含量、粒度级配,或加入KP、用硼粉替换部分铗铝及改变催化剂含量,研究了镁铝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速随着AP、KP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KP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压强指数随AP粒度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粒度不同的配方随AP含量增加,压强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催化剂含量对压强指数的影响规律也同AP粒度有关;KP的粒度变化对压强指数几乎无影响。硼粉替换部分镁铝对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规律与氧化剂的粒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凝相粒子的收集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设计了一种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状态粒子收集装置,可对不同工作压强和燃烧室滞留时间的凝相粒子进行收集。针对典型的HTPB推进剂,开展了不同压强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利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收集到的粒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含铝复合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05~100μm之间,粒子粒度的体积分布峰值小于5μm。随着压强的增加,粒度分布峰值略有上升,粒径分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压强振荡对推进剂燃烧表面铝颗粒团聚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声振荡作用下铝颗粒团聚特性实验测量装置和方法,采用高速显微成像技术和激光全息技术同步测量的方法,对HTPB四组元推进剂在有、无声振荡作用下的铝颗粒团聚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40 Hz声振荡作用下,铝颗粒火焰呈现与声振荡频率相一致的周期性摆动,颗粒微观形貌发生明显的形变;受声场力的作用,小尺度颗粒(40~80μm)团聚作用减弱,中等尺度颗粒(100~260μm)团聚作用加强,且更容易发生融合等现象,从而改变了推进剂燃烧表面及近表面铝团聚颗粒粒度分布(0~3 mm),团聚粒度及团聚分数均增加。所建立的实验方法可为研究压强振荡作用下推进剂铝团聚特性提供有效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借助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等观察分析了碳化物粉末粒度分布、形貌等特性;研究了这些粉末特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烧结法生产的碳化物粉末,其粒度均匀、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多孔,可作为优选粉末材料。  相似文献   

16.
数据库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是一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USB Key的数据库细粒度加解密技术,该技术能在不改变数据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数据库驱动之上构造一个通用数据库细粒度加解密动态链接库组件,使调用该组件的应用程序可以采用USB Key进行身份认证,使用XML序列化技术对加密粒度进行细致控制,还可以利用AES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地高强度加解密,以保障数据存取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用热爆反应合成法研究了Al/TiC复合体系中粉料粒度对TiC热爆反应合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料粒度对反应的起始温度Tig没有影响,但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另外,通过SEM观察了反应合成TiC的组织和形貌及粉料粒度对它的影响。试验表明:粉料的粒度对反应合成TiC的大小、形貌没有影响。合成的TiC具有亚微米尺寸(约为0.3μm),且表面光滑干净,大部分呈圆整的球状。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RDX的安全性能,用一种HP-1高分子材料作为包覆剂,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RDX/HP-1超细包覆球形粒子,RDX与HP-1质量比为98∶2。利用SEM和XRD对RDX原料及RDX/HP-1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两者的热分解性能与撞击感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性后的RDX/HP-1颗粒为规则的球形,粒度约0.3~3μm,形貌及粒度明显优于RDX原料,晶型与原料相同。RDX/HP-1的活化能与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为191.9 k J/mol和237.2℃,RDX原料的活化能与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为174.0 k J/mol和236.0℃,RDX/HP-1与RDX原料的等动力学点温度为235.1℃。RDX/HP-1的真空安定性优于RDX原料。RDX/HP-1与RDX原料的特性落高分别为61.5、20.6 cm。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以高氯酸铵为氧化剂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进行了广泛研究,先后提出了许多关于这类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模型,诸如粒状扩散火焰模型(GDF)、非均相反应模型(HR)、多重火焰燃烧模型(BDP)和小总体模型(PEM)等。小总体模型(PEM)是国外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氧化剂粒度和粒度分布对燃烧特性的影响,改进的PEM还能模拟铝粉粒度和含量对燃烧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PEM及其改进型的物理結构和预测燃速的方法。列出了一系列HTPB推进剂的燃速和压力指数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认为两者是比较一致的,全铝PEM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模量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填充聚合物模量理论研究的发展概况,认为基体模量和有效填充分数是影响复合固体推进剂模量的两个主要参数。从填料、粘合剂、界面作用和工艺四个方面对影响复合固体推进剂模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调节复合固体推进剂模量的技术途径。直接途径是调节化学及物理交联密度、填充分数、粒度级配和填料形状;间接途径是增强粘合剂网络物理相互作用、填料细化、增强界面粘附作用和改进工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