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针对目前飞机地面空调恒速送风所造成的客舱热舒适性和节能效果不佳的问题,运用CFD技术建立了Boeing737飞机客舱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室1∶1尺寸的Boeing737实验舱进行验证,证明所建立的CFD模型合理有效。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了飞机客舱内的风速场、温度场,根据采样点的风速和温度,分别得到不同送风速度下的客舱内热舒适性评价指标PMV和PPD,通过高斯拟合得到地面空调送风速度与PPD平均值之间的曲线关系,求解得到了满足热舒适性要求的地面空调最佳送风速度,从而实现地面空调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飞机客舱空调采用常规的恒值信号送风,无法将引气污染物快速排出舱外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建立Boeing737飞机客舱仿真模型,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验证客舱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提出客舱空调采用梯形信号送风,与客舱空调常规的恒值信号送风进行对比,以NO2为引气污染物,模拟在相同通风量不同信号送风下,天花板送风、侧壁送风、混合送风方式的流场特征与污染物扩散规律,将等效稀释通风量指标与吹风感指标结合,确定飞机空调最佳送风工况。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稀释通风量指标对客舱整体排污效果进行评估,相比于恒值信号送风,客舱空调采用梯形信号送风在天花板送风、侧壁送风、混合送风方式下等效稀释通风量分别提高了78.2%、34.3%、23.1%。其中,客舱空调使用梯形信号送风在天花板送风方式下具有最好的排污效果,并且其吹风感指标DR(Draft Rating)低于20%,满足乘客热舒适性要求,梯形信号送风的吹风感指标优于方波信号送风,排污效果优于正弦信号送风。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型飞机客舱,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气流组织分析模型,给出了典型截面的流速分布及温度分布,分析了气流组织结果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客舱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流速及温度分布合理,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依此方法确定客舱气流组织相关参数,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三种送风方式下突发性颗粒污染物在民机客舱内的传播规律,比较三种送风系统各自的优点及不足。结果表明:天花板送风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客舱内的温度,但乘客会有吹风感,且颗粒污染物的传播范围广;地板送风客舱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不易于颗粒污染物的传播,但污染物浓度高于其他两种送风方式;置换送风方式不易于颗粒污染物的传播,且污染物浓度值低,传播范围小,乘客没有吹风感,但不能有效地降低客舱内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CFD技术,以某多功能厅为例,对该多功能厅岛型舞台空调采用喷口送风的三种气流组织方式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舒适节能的角度对三种气流气流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喷口对喷的送风方式具有流场对称的特点,但喷口射程偏小容易在中间区域形成涡流高温区,影响人员的舒适性。受灯光渡桥影响,屋顶回风的方式回风温度偏高,不利于空调系统节能。最后得出,喷口送风,灯光渡桥局部排风、下回风为针对此类建筑的最佳气流组织方式,从而可以为以后此类建筑的空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架飞机的指挥中心,驾驶舱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舱内的环境控制尤其是气流组织对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有很大影响。建立了某型民用飞机的三维驾驶舱模型,做出合理假设和简化后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PS模型对各种工况进行热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总供风量为0.08m3/s,侧面送风占总风量40%且送风方向垂直于送风口的方式为最佳工况,此时驾驶员、观察员周围空气的温度和速度达到人体舒适度要求,模拟结果为驾驶舱气流组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家用空调在稳态运行下送风风速对室内污染物分布的影响,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通过模拟分析出在不同空调送风风速条件下室内污染物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期忽视空调清洁下,较高的送风风速虽然有利于空调室内的降温,但是却扩大了室内污染物的分布范围以及局部浓度,不利于室内居民的健康;研究证实了选择适中的空调送风口风速可以提高空调房间的制冷效果,同时可以减弱室内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室内居民健康更好地运行室内空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五排客舱的几何模型及客舱烟气流动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客舱内的湍流流动进行描述。基于Fluent对火灾阴燃阶段客舱内烟气浓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预测了烟气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合适航规章分析烟气中CO、CO2浓度对客舱空气品质及乘客健康安全的影响,给出火灾紧急措施建议,同时也为大型运输类飞机烟雾的适航审定符合性验证方法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侧风状态下航空器地面低速滑行时的气动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侧风风速下的气流流动状态及气动力变化曲线。通过对比侧向滑动摩擦力,得出风速对航空器滑行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对航空器安全飞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verhoff经验公式为基础,建立竖壁贴附射流送风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于不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然后将模拟计算结果的速度场与verhoff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当顶棚送风口距侧墙的垂直距离比较小时,竖壁贴附送风可以依靠侧墙的贴附效应在房间下部产生空气池现象,形成和置换通风类似的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11.
江平  何小民 《推进技术》2021,42(6):1303-1311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仅值班供油时斜流驻涡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特性,开展了不同进气速度和油气比下燃烧室出口温度径向分布、不均匀性及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和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的研究,并结合凹腔内火焰形态分析了出口温度分布特性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不同进气速度和油气比下出口温度径向分布都呈现为中间高、两端低,温度峰值在0.6倍燃烧室出口高度位置处;不同进气速度下,高温区整体偏向燃烧室出口中心上方;不同油气比下,高温区主要靠近燃烧室出口中心;随进气速度增加,不均匀性、OTDF增大,高温区从燃烧室出口中心上方往中心偏移;随油气比增加,不均性减小,OTDF和RTDF基本都是先减小后缓慢上升,高温区从燃烧室出口中心下方偏移到中心上方;这与凹腔内燃烧情况息息相关,取决于燃油分布、后进气掺混作用、凹腔当地油气比和高温产物位置。  相似文献   

12.
隔板截面造型对超声速膨胀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在设计工况下对3种隔板截面形状的超声速膨胀器的三维流道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截面形状的超声速膨胀器近吸力面区域气流速度大,斜激波之后流动损失低,等熵绝热效率较高;正梯形截面形状的超声速膨胀器出口平均绝对马赫数、静压比以及膨胀比大,综合性能相对最优;角区附面层分离、回流形成的低速气流团以及斜激波所导致高速气流的增压过程是出口流动损失的主要来源;优化隔板沿径向的结构,超声速膨胀器的综合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驻涡燃烧室蒸发管供油装置的雾化蒸发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设计了两种适用于驻涡燃烧室的蒸发管供油装置,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种蒸发管在不同环境温度、气液比、蒸发管雾化用气温度、流速等条件下的雾化蒸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条件对蒸发管的雾化蒸发性能均有较大影响,而且不同蒸发管出口轴向位置处的雾化性能也有较大差别.比较两种蒸发管的雾化性能后,选择其中较好的一种蒸发管作为涡轮级间驻涡燃烧室的供油装置,燃烧性能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此种蒸发管的驻涡燃烧室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较宽的稳定燃烧范围和较低的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14.
高负荷缝隙弯曲扩压叶栅尾迹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浮  陈焕龙  冯冬民 《推进技术》2009,30(2):197-201
实验研究了设计冲角下压气机采用带切向缝隙大转角弯曲叶片对叶栅出口尾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向缝隙射流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负荷扩压叶栅的尾迹低速、低总压特性,减少尾迹高熵流体的加入以及尾迹亏损,从而降低了栅后总损失。  相似文献   

15.
多喷嘴氢氧燃烧二元加热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均匀的喷管出口参数,设计了两种喷注形式的多喷嘴氢氧燃烧二元加热器和一个拉瓦尔喷管,利用CFD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流场计算,研究了同一工况下不同喷注器构型、速度比和喷嘴压降对喷管出口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注器构型对出口气流的均匀程度影响不大,它主要影响喷注器的温度;氢气与空氧混气的速度比越低,出口均匀性越好,空氧混气喷嘴的压降越低,出口均匀性越好;拉瓦尔喷管收缩比对出口均匀性有很大影响,设计时应尽量使两方向收缩比相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吹吸式通风气流的特点,并对吹吸风口间距3.5~3.8m时的低速流场的吹吸式通风气流流场的规律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吹吸风口间距小于3.8m时,低速流场吹吸式通风的气流在射流起始段未结束时就进入了汇流段(吹吸气流流场中未出现射流主体段)。高速流场吹吸式通风的轴心速度经验公式与低速流场的吹吸式通风实验结果式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高速流场吹吸式通风的轴心速度经验公式不适用于描述低速流场吹吸式通风轴心速度的规律特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油气二相流的重要区域,主轴承腔的工作参数对内部二相流动的影响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PM壁面液膜模型,采用CFD方法对某型发动机轴承腔简化模型内油气二相流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现有试验数据符合良好;给出了轴承腔在不同主轴转速及不同滑油流量下油膜厚度、空气和油膜速度的分布以及出口速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孔隙射流结构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带有孔隙射流结构的某大折转角直扩压叶栅在设计冲角下的出口流场特性,分析了不同孔隙射流位置对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表面开孔隙后,降低开孔隙的叶高处出口气流折转能力,使叶栅性能下降;孔隙射流使尾迹速度增加,相应的尾迹损失降低,尾迹区范围减小,同时出口气流角沿节距方向分布更加均匀,开孔位置越靠近叶展中部,孔隙射流对尾迹的影响越明显;开多孔方案对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要强于单孔方案.   相似文献   

19.
燃气轮机双燃料燃烧室流场对比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燃气轮机环管型双燃料燃烧室分别燃用庚烷和裂解气燃料的情况,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对其燃烧流场进行对比研究.数值模拟采用了RNGk-ε湍流模型、化学平衡条件下的快速化学反应系统和简单概率密度函数(PDF)燃烧模型、液体燃料的喷雾模型以及SIMPLE算法.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燃料燃烧下的温度分布、燃烧效率、流量分配、壁面冷却效果、空气过量系数等参数,以及它们随工况变化的趋势.所得结论如下:①不同燃料燃烧时,流场内的流量分配基本保持一致;②裂解气燃料燃烧时,其燃烧效率高出燃油状态约1%,但出口温度均匀性较差;③在加入相同化学焓值的燃料进入燃烧室时,裂解气燃料的头部空气过量系数α较大,所得到的出口平均温度低于燃油状态约20~40 K.   相似文献   

20.
二次气射流角对涡轮叶问燃烧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二次气射流角对涡轮叶间燃烧室的影响,设计了3种带有不同二次气射流角的涡轮叶间燃烧室模型,利用FLUENT软件的Realizablek-8湍流模型、PDF燃烧模型、D0辐射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燃烧室的流动和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轮叶间燃烧室具有高效率(99.2%)的特点,增大二次气射流角可使切向动量分量增加、油滴蒸发变慢、出口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总压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