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冷冲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开裂,造成较大损失。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分析得出,淬火过程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作用是产生裂纹的外因。主要原因是材料的金相组织中存在网状碳化物,造成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经改进热处理工艺,对毛坯增加正火处理,消除了3.5级的网状碳化物。将回火温度从170℃提高到220℃,保温从2h延长到20~24h。  相似文献   

2.
经研究证实:2Crl3Ni2不锈钢在480℃回火的二次硬化峰是碳化物的弥散硬化;在不高于480℃回火的基体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在500—700℃回火后具有明显的“二次淬火”效应。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的调质新工艺,能明显地改善钢的性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钛合金半球体超声波探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钛合金气瓶半球体内部质量,需对其进行无损检测,从超声波探伤原理出发,经四年的实践,用超声波探伤方法成功对气瓶半球体进行了内部检测。本文主要介绍半球体超声波探伤原理、探伤方法及探伤参数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FTIR、DSC、TG和XRD等分析了新型含硅芳基乙炔树脂的组成、固化反应、炭化过程、炭化机理及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树脂主链上含有Si元素,在222 ℃发生Diels-Alder固化反应;固化树脂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80 ℃,900 ℃的残留率为89.5%.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树脂的炭化分为几个阶段,在250~445 ℃阶段,为引发阶段,结构变化小;450~725 ℃为热分解阶段,聚合物的主链破坏并转变为玻璃态炭结构;在830~855 ℃是芳环发生脱氢交联反应引起的放热阶段;860~895 ℃为碳化物逐渐向乱层石墨结构转变,此阶段以后热稳定性高.XRD和拉曼光谱表明, 1 500 ℃处理后出现SiC峰,2 200 ℃处理后出现石墨峰,表明材料在高温处理时可发生部分石墨化.  相似文献   

5.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晶界性质对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Cr3SiNiMoV、37SiMnCrMoV和42CrMo三种钢上用俄歇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原奥氏体晶界的性质对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或低温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原奥氏体晶界上,存在着一个用电镜也难以观察到的碳化物薄层,它是导致钢容易发生应力腐蚀沿晶脆断的主要原因。高温回火后,晶界碳化物聚集粗化以及晶内碳化物的大量析出,导致沿晶断裂倾向性减小和断裂抗力KISCC值升高  相似文献   

6.
总公司下发有关实施新焊接标准文件后,各单位积极组织宣贯新焊接标准,总公司也加强了技术指导工作。1998年5月19~21日,总公司派出了周万盛、郑世才等组成的专家组,到沈阳111厂和119厂对QJ 1842—95等新焊接标准进行现场宣贯和技术咨询。 专家组分别在111厂和119厂重点对焊接、探伤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技术咨询。检查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焊缝的编号情况、焊缝等级、探伤、检验等,并抽查了X射线照相底片。对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心铸造技术制备碳钢-高铬铸铁双金属复合管,研究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50℃×3.5 h+450℃×3.5 h回火下,高铬铸铁组织中的碳化物能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其硬度值为HV709,20钢硬度为HV130.6,界面附近的硬度值变化较平缓。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钛合金气瓶半球体内部质量,需对其进行无损检测,从超声波探伤原理出发,经四年的实践,用超声波探伤方法成功对气瓶半球体进行了内部检测,介绍了半球体超声波探伤原理、探伤方法及探伤参数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固体发动机高能X射线探伤在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中的重要性。对探伤技术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加以说明。并介绍了探伤操作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奥氏体不锈钢高压管体的超声波探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比较粗大,给此类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的超声波探伤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采用纵波与横波结合的探伤工艺,利用对比试块,根据管体规格选择最佳探头角度,对奥氏体不锈钢高压管体进行了超声波探伤。  相似文献   

11.
对W18Cr4V钢纵、横向切割刀实施标准的锻造和热处理常规工艺,工件的热加工质量能够得到可靠保证;应用新的回火工艺(6l0℃×10min/空冷,2次),不但可以获得相同的工艺质量,还可达到更高的二次硬度与弯曲强度;在预备热处理和粗加工后增加一道高温调质处理工序(910℃×10min/空冷或油冷+660℃×6min/空冷),可使碳化物更加细小均匀,降低材料的脆性;正确把握最佳时机,有助于减少翘曲变形,满足设计与使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TR探头延迟块磨制成弧面后,入射角,折射角,焦距三参数的变化,为超声波探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批生产发动机事故中,绝热层事故占32%,国内情况类似。针对可能影响固体发动机壳体绝热层粘结质量的原材料状态、工艺与操作、杂质、温、湿度诸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在我厂工艺质量控制条件下,杂质与环境温、湿度是影响粘结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不清理杂质即粘结较之清理后再粘结,其粘结强度τ降低74.04~77.79%,τch降低44.50~67.10%;夏季在湿度90%、温度31°时较湿度58%、温度22℃时τch降低95.25%;冬季在5℃时较18℃时τch降低77.60%,据此强化工艺指导,完善原材料检验、控制工艺环境、跟踪探伤检验等,经2年余11台的生产实践考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甲醇和丙酮对酚醛树脂热解过程和成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酚醛树脂的溶剂——甲醇和丙酮对酚醛树脂残炭率、热解过程及成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时,酚醛树脂残炭率比以丙酮为溶剂的树脂高5%以上,并且树脂的起始热解温度、热解峰值温度均远高于后者,热分解速度较小,热解过程平稳,有利于减少因气体挥发速度过快引起的体积收缩及与炭纤维之间的分层、开裂等现象。拉曼光谱和X衍射分析结果均证实以甲醇为溶剂时,树脂900℃碳化物的炭化程度约为丙酮的6倍,而有序性是其2倍多,甲醇溶解树脂的碳化物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CrWMn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合金工具钢之一,经常规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硬度虽高达HRC62以上,但脆性较大,严重影响工模具质量、可靠性和寿命。经研究采用复合淬火工艺,即将工件于830℃加热油淬至160~200℃,使过冷奥氏部份转变为马氏体,再立即移入240℃浴槽恒温4~8h,使其余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获得M B下(10~20%)的复相组织,先形成的马氏体分割了过冷奥氏体晶粒,细化了奥氏体有效晶粒尺寸和随后转变产物的亚结构单元尺寸,减小了解理裂纹的平均自由行程或单位裂纹长度,还细化随后形成的贝氏体中的碳化物而显著地改善韧性。此外,贝氏体对裂纹有钝化和阻碍作用,抑制裂纹的扩展。从而使国产CrWMn钢旋刀的损耗比进口同类型刀具低6%。  相似文献   

16.
钨渗铜喉衬是极其重要的部件。为了保证质量,消除隐患,进行了无损探伤方法的研究。通过超声波纵波脉冲反射法的具体应用,着重介绍了钨渗铜参考试块的设计,纵波声速的测定,耦合剂及探头的选择,近场内实用AVG图的绘制,探伤灵敏度的确定,以及平面座标样板法的判伤。检测灵敏度达到了φ1平底孔当量大小。为解决复杂型面的钨渗铜喉衬的半成品或棒料的探伤开辟了新的途径,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45钢板超声波检测近场区探伤结果的误差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在近场区内由于声压极小值处的较大缺陷回波可能较低,而处于声压极大值处的较小缺陷回波可能较高,这样定量误差就较大,甚至漏检,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在近场区探伤定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现有无损探伤方法无法检测固体推进剂微观缺陷的情况,引入光致正电子湮灭分析方法,即PIPA(Photon Induced Positron Annihilation)。该方法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光子引发的正电子与固体推进剂作用来检测其缺陷,能在固体推进剂宏观缺陷出现前检测出其微观结构的变化。介绍了PIPA原理,并通过试验讨论了温度、拉伸速率及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等因素对利用PIPA进行固体推进剂探伤结果的影响,所得结论与固体推进剂的常规测试具有一致性,证明了PIPA用于固体推进剂无损探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借助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等观察分析了碳化物粉末粒度分布、形貌等特性;研究了这些粉末特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烧结法生产的碳化物粉末,其粒度均匀、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多孔,可作为优选粉末材料。  相似文献   

20.
已经研制出一种综合无损检验系统(INDE),用来检测MX第三级喷管构件的内部缺陷。该系统采用了四类探伤技术:X射线密度测量技术,穿透超声检测法,实时X射线显象法以及电视扫描技术(具有图象增强能力);系统还使用了微处理机来操纵和控制以上仪器。本文简述该系统的一些预研情况、检测方法的选用准则、各项探伤技术的探伤功能、仪器标定标准试样的制备以及使用这些标准试样对系统进行评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