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11年岁末,中国政府发布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三部有关中国航天的白皮书。白皮书是政府、议会等就重大问题公开发表的文件。发布航天白皮书,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
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每五年发表一部航天白皮书,此次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是第四部航天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新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的主要进展,以及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情况。现摘编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志澄 《国际太空》2023,(10):26-31
<正>太空是人类努力开拓的未知疆域,是未来大国竞争的重要高地。世界航天发展已进入以新一代全球星座、常态化载人进出太空、大规模深空探测为代表的新阶段。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将是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为此,我国航天领域正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由此,国营航天企业是航天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但正在兴起的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必然成为中国航天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2006年、2011年后,第四次发布航天白皮书。白皮书内容包括"发展宗旨、愿景与原则"、"2011年以来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发布第四部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诞生,中国从此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如今,一个甲子过去,中国航天已经从一张白纸变成一幅壮美的图画;而新中国也已经从百废待兴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60年发展,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在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航天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正力争将航天大国建设成航天强国。但是,国家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对私营企业限制过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航天商业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航天商业化现状,比较美国和欧洲航天商业化的发展,为我国航天商业化之路和相关法律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助力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刚刚过去的2018年,在航天史上应当说是"中规中矩"的一年,各主要航天大国都保持不错的活跃程度。中国航天年度发射次数首次高居全球第一,再次夯实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也为将来成为航天强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2018年,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运载火箭相继发  相似文献   

8.
2022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航天领域诸多新成就成为一大亮点.两会中,来自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们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批重磅航天工程的最新进展也描绘出中国将成为航天强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国际太空》2022,(2):4-7
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 白皮书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发展愿景和发展原则. 发展宗旨: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维护外层空间安全,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篇     
正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是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和带动性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中国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的主体承研单位,为中国探月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也将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活动提供有力支撑。1探月工程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航天战略院)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上,我国航天领域首部蓝皮书——《中国航天发展蓝皮书(2015)》(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是中国工程院立项支持、航天战略院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实施的重点项目,旨在打造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双年度学术报告,定期解读中国航天重大活动和贡献,以达到"传播航天声音、讲好航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9日,我国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其非常公开透明地展示了中国未来5年的航天规划,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2012,(1):5-5
2011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5年的主要任务做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做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4月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航天与哲学两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型号两总齐聚一堂,初次从哲学层面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和未来进行梳理、研讨,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贡献智慧、理论、思想。中国科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领导,中科院、社科院、中共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院士、专家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3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1周年纪念日,2011年12月11日是钱老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深入宣传钱老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光辉业绩,深入宣传钱学森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爱护,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航天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学发展,勇于自主创新,为实现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本刊在"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课题组的帮助下,编撰"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专辑,以飨读者。并欢迎各位航天前辈不吝赐教,贡献美文。  相似文献   

18.
“深空探测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必经之路,国家应该尽快制订深空探测的路线图,加强相关技术的预研工作。”在7月6日举行的由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第七次中国科协论坛上,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谈到中国深空探测的未来发展时,着重强调了加速深空探测领域顶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开发低成本航天器、开放航天基础设施、开展航天保险业务是商业航天不可或缺的三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低成本航天器全面开花,航天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向商业领域倾斜,航天保险却相对发展滞后。航天和保险原本是并不相干的两个领域,但基于航天器固有的高投资、高风险属性,要想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商业化运作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损失管控机制。目前我国正处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历  相似文献   

20.
主编的话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成就和科技实力,标志着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 同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217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代表们表示,将继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坚持不懈,为推动国家空间科学技术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此外,代表们还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