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载人航天》2008,(4):65-65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阶段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3.
载人登月与近地轨道载人飞行相比,将会遇到许多新的医学、心理学、工效学、登月服技术等医学工程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是航天医学工程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美、俄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载人登月与月面舱外活动中人的工作能力、压力制度选择、乘组组成、航天员选拔训练、航天员医监医保、心理健康维护、营养食品保障、环境医学和工效学、登月服技术等医学工程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持续发展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之一。航天员出舱活动首先必须保证人在宇宙空间生存和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空间设施组装、在轨维修、有效载荷布设等任务。在脐带式出舱活动、机械臂辅助式出舱活动,以及采用载人机动装置出舱活动等三种方式之中,采用载人机动装置的出舱活动显现了许多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重方面。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2008,(4):12-12
(2008年11月6日)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2008,(4):4-7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经过68小时27分钟的太空飞行后胜利返回祖国大地,工程完成了"准确人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7.
赵静  柳宁  吴斌  李俊峰  黄伟芬  赵东明 《载人航天》2014,(6):517-519,527
为了模拟失重状态,航天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用于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的中性浮力水槽。但与太空失重环境相比,水中存在的水动阻力会导致两种环境下人体运动反馈的差异性。基于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按照“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质量分布,建立了着舱外服人体动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仿真比较了水下和失重环境中肘关节屈伸、肩内收外展、肩矢状面内运动时人体躯干的动力学反馈,发现水下环境中模型躯干的转动速度峰值和平均值均较大。研究结果已应用于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出舱活动航天员训练,建立的航天员人体动力学模型可应用于我国未来空间站任务出舱活动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长期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医学防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航天医学发展的分析,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实际,综述长期飞行任务中失重、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医学监测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技术角度对行星际航天飞行任务中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安全提出建议,为我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经《载人航天》编委会审定,以下12篇获奖文章为《载人航天》2009年度刊发优秀论文:一等奖:《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总体设计与飞行实践》,发表于2009年第2期,作者:陈金盾、刘伟波、陈善广。二等奖:《航天测控通信新体制研究》,发表于2009年第1期,作者:钱卫平。三等奖:《载人运载火箭迭代制导方法应用研究》,发表于2009年第1期,作者:吕新广、宋征宇。三等奖:《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发表于2009年第2期,作者:陆晋荣、樊忠泽、聂冲。三等奖:《载人深空飞行返回再人策略研究》,发表于2009年第2期,作者:闵学龙、潘  相似文献   

10.
大气压力制度是载人探月工程的顶层指标之一,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既要保证航天员安全、全力提高航天员月面出舱活动效能,还要具有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运用航天医学工程理论,从人体生理学、工程学角度,分析压力制度影响因素,提出发射和返回、地-月飞行、月面驻留和出舱活动等阶段的压力制度设计方案:航天器发射段和返回段采用(90~101.3)k Pa氧、氮混合气,地月空间转移段总压逐步降低到(58±4)k Pa,月球着陆停留阶段总压保持(58±4)k Pa,月地飞行期间总压过渡到接近101.3 k Pa,全程氧分压保持(21±2)k Pa;登月服优先选用40 k Pa纯氧压力,可向下兼容30 k Pa纯氧。这种压力制度的既能满足人体生理学要求,也能满足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要求,还可避免月面出舱活动中的减压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载人航天》2014,(1):2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充分展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学术成果,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推动工程任务经验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成熟化工作,编辑部根据工程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编委会要求,围绕"交会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5日21:1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他们在成功完成了多项太空飞行任务后,于9月28日17:36安全返回地面,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圆满、健康返回4个目标。多项突破除继续神舟系列飞船进行飞行考核验证外,神舟七号此行有多项突破:  相似文献   

13.
2022年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成功发射阿尔忒弥斯-1,完成载人登月系统的首次全流程、全系统演示验证;俄罗斯载人航天遭遇进一步挤压,联盟5火箭与雄鹰飞船的首飞任务进一步延迟,规划的新空间站建设任务仍未得到政府批准;欧洲发展独立的载人航天能力的意愿不断加强,顺利完成新一轮航天员招募活动,以满足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载人航天发展行列,以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空间站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仍能保持合作的唯一项目,目前延寿至2028年已成定局。私人航天员任务成为2022年的新亮点,不仅成功完成首次私人航天员任务,且成为多个国家开展载人航天的主渠道;以SpaceX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载人航天力量发展迅速,将承担更多的深空任务,成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及深空探测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正>为促进载人航天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载人航天科普知识的深入普及,不断扩大载人航天的影响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载人航天》期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的《航天员》杂志,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依托,力求实现两刊一网融合发展。通过发挥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值得骄傲;费俊龙、聂海胜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当之无愧。与两年前的神州五号相比,神六的航天员从一人增至两人,飞行时间由一天延长到五天,我国两位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中进行对地观测、空间研究、环境探测和育种搭载等多种科学实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促进载人航天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载人航天科普知识的深入普及,不断扩大载人航天的影响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载人航天》期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的《航天员》杂志,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依托,力求实现两刊一网融合发展。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打造载人航天领域多功能媒体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促进载人航天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载人航天科普知识的深入普及,不断扩大载人航天的影响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载人航天》期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的《航天员》杂志,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依托,力求实现两刊一网融合发展。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打造载人航天领域多功能媒体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张炎  杜芳  黄鹏 《载人航天》2014,(6):520-527
载人航天任务中,地面模拟训练是培养提升航天员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视景系统是航天飞行训练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逼真度的仿真场景对提升航天员训练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空间视景仿真场景调度和渲染的特殊性,提出并设计实现视景仿真软件的总体架构。对影响空间场景真实感的地球纹理数据库的生成和调度技术、大气散射仿真技术、场景光照实时渲染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融合各种方法,在视景仿真系统中基于GPU实现。试验验证表明,实现算法准确,模型设计合理,已经应用于航天员的训练中。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医学保障包括飞行医学控制在内的一整套医学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综合保障措施,以保持和加强航天员在训练、飞行阶段和飞行后一段时期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航天员的医学保障贯穿航天员职业生涯的始终,更是保障载人航天事业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2008,(4):1-3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巩固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新的历史跨越,确保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