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载人航天》2008,(4):1-3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巩固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新的历史跨越,确保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2008,(4):65-65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阶段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4.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篇章,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奏响的又一壮丽凯歌,也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在当前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进入决战决胜的重要时刻,认真总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十五年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思考和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工程后续研制建设中扎实工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再创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可以独立自主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仅两年之后,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经过五天的太空飞行顺利返回地面,着陆地点与预定目标仅相差1千米。这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在中国航天史上创造出多项“第一”:第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选拔训练是载人航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选拔训练合格的飞行乘组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飞行任务的成败。简要分析和阐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对飞行乘组及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要求与挑战、选拔的策略和原则,概述选拔训练的项目、内容、方法、实施安排与结果,以及出舱活动训练简况。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2008,(4):12-12
(2008年11月6日)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2008,(4):2-5
2008年11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 ,中航一集团第三 O四研究所获得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颁发的奖状 ,表彰该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协作配套工作 ,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三 O四所发挥其大尺寸计量技术优势 ,不仅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保障 ,同时利用现场测量技术 ,保证了“长三甲”和“神舟”五号几何联接数据准确可靠 ,有力地提高了整体飞行质量 ,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发挥了长度计量技术支撑平台的作用。利用动态温度校准装置 ,三 O四所为“长三甲”和“神舟”五号发动机高温高速下工作的动态温度测量系统 ,提供动态…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载人航天》2014,(1):2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充分展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学术成果,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推动工程任务经验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成熟化工作,编辑部根据工程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编委会要求,围绕"交会对  相似文献   

11.
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并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相比,“神舟”六号在保持“神舟”五号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做出了110多项技术改进,主要可归纳为4个方面:第一,针对两人五天的  相似文献   

12.
<正>经《载人航天》编委会审定,以下12篇获奖文章为《载人航天》2009年度刊发优秀论文:一等奖:《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总体设计与飞行实践》,发表于2009年第2期,作者:陈金盾、刘伟波、陈善广。二等奖:《航天测控通信新体制研究》,发表于2009年第1期,作者:钱卫平。三等奖:《载人运载火箭迭代制导方法应用研究》,发表于2009年第1期,作者:吕新广、宋征宇。三等奖:《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发表于2009年第2期,作者:陆晋荣、樊忠泽、聂冲。三等奖:《载人深空飞行返回再人策略研究》,发表于2009年第2期,作者:闵学龙、潘  相似文献   

13.
王皓 《国际航空》2008,(10):12-13
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9月28日,“神舟七号”成功返回地球。此次飞行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二步的顺利实施。在此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期,认真剖析国外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有助于探索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少走弯路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太空时代     
自古中国就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飞天乐舞的千年梦想。神舟六号成功的太空之旅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与“神舟五号”两年前的发射成功不同,这一次“神舟六号”的升空从航天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太空将因为有中国的参与而更加精彩,人类的太空时代已经离我们不远了。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需要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2008,(4):4-7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经过68小时27分钟的太空飞行后胜利返回祖国大地,工程完成了"准确人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我国成功组织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发展和成功业绩,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前进的又一光辉印证.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载人航天工程,对工程建设给予了亲切关怀、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8.
《航空港》2005,(5)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致电祝贺。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金秋明月夜,翘首望穹天。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航的时刻即将到来。17日凌晨3时许,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2008,(4):7-7
9月28日17时间37分,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45圈后,返回舱安全着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航天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健康出舱。  相似文献   

20.
空间目标碰撞预警监测是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本文研究了"神舟七号"飞行试验中非合作式观测资源调度技术,提出了基于优先级规则的测量资源统筹计划策略,建立了基于模糊评估法的资源调度评估模型,使资源调度系统能够合理有效地调度测量资源,为"神舟七号"预警分析的实施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