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2.
神舟飞船实时能量平衡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电源系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飞行程序与能量平衡分析的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基于在轨遥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所开发的系统经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验证,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童鑫  钟兴  曲友阳  李文涛  李冬瑞 《宇航学报》2023,(11):1746-1756
针对光学推扫卫星在地影区进行夜间推扫成像时,卫星相机成像区域地速过快导致传感器积分时间不足而难以获取高质量夜间影像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卫星等比降地速主动推扫的姿态规划方法。首先,根据卫星推扫成像任务的机动时间、成像起始时刻与降速比例等参数计算出卫星等比降地速成像时的等效轨道初始位置;其次,根据卫星等效轨道初始位置与卫星侧摆角,通过轨道递推计算出卫星光轴实时指向的地面目标点坐标;然后,根据卫星实际的轨道位置与姿态解算出卫星指向地面目标点的实时期望姿态;最后,基于吉林一号高分04A卫星的参数对所设计方法进行数值仿真与在轨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神舟七号飞船的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特点,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航天产品状态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着3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出发,开始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独立飞行3天,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了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在轨飞行15天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回收。"神十"履行新使命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4-134
2008年9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称,安装在神舟-7飞船轨道舱尾部的天链-1中继卫星终端完成了在轨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7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中继卫星中心分别向飞船和天链-1卫星注入数据,顺利进行了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7.
神舟七号飞船单相热控流体回路在轨性能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重点介绍了神舟七号出舱活动飞船热控单相流体回路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组成与流程设计、内外回路工质优选及回路控制方案等,并对流体回路系统在轨工作性能和温度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飞行试验表明流体回路在待发段、自主运行段、出舱活动段、返回再入段均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温度控制精度和系统散热能力均满足指标要求。最后总结了神舟飞船流体回路的创新之处与待改进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轨实时引导多星成像任务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遥感卫星在轨自主任务规划的强时效需求和依赖地面系统的现状,通过分析卫星的轨道特性和多载荷工作配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面向在轨实时引导成像的多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文章首先根据成像的要求,将卫星载荷对目标的可见性,统一转化为"时间-姿态"信息,在保留有效信息的前提下对轨道递推模型合理简化,设计了卫星成像的无冲突任务序列生成方法,并为优化成像收益设计了临机调整策略。仿真结果表明:面向在轨实时引导成像的多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能实现将多目标向多星系统的分配,增加临机调整策略后,可实时地通过用高收益目标替代低收益目标的方式提高整个规划方案的成像收益,所提出的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多星在轨自主任务规划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1,(11):4-5
11月3日凌晨01时36分,在轨运行30圈的神舟八号飞船和在轨运行541圈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离地面高度为343公里的轨道上成功地实施了交会对接,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由目标飞行器负责控制,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设备工作正常,各项在轨试验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地基空间碎片目标监测的实时性、有效性以及弱小目标探测能力等性能指标较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空间碎片目标在轨实时监测处理方法。它是基于空间目标光学成像特性和高速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碎片目标检测算法,建立计算精度误差模型,能有效降低硬件资源的同时,保障了空间碎片目标在轨检测和定位的实时性。在专用高速信息处理板上经卫星光学载荷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够通过处理卫星载荷数据完成空间碎片目标的实时检测和定位,可为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卫星上部署动态跟踪天线,难以进行卫星姿态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两颗伴随卫星部署非跟踪天线的接收方案,用于接收低轨圆轨道星(LEO)到地球同步静止卫星(GEO)的上行信号。理论分析及STK(SatelliteToolKit)软件仿真结果表明,伴随星姿态只需在惯性空间内稳定,就可实现动态信号接收,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星编队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联合定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明  廖瑛  文援兰  陈忠贵 《宇航学报》2010,31(9):2095-2100
针对单颗卫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纯测角跟踪定轨系统存在观测几何条件差和定轨误
差较大的缺点,提出利用双星编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进行协同观测。该方法引入平方根无迹
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并融合地面站观测双星编队信息、双星编队星间测量数据以及双星
编队对空间目标光学观测信息进行整网定轨,实现在纯测角条件下双星编队对空间非合作目
标的实时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改进观测几何条件和提高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跟踪定
轨精度。  相似文献   

13.
白显宗  陈磊 《宇航学报》2015,36(5):574-582
将卫星和目标的轨道预报误差引入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的任务规划中,研究了交会计算和可观测时段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在协方差转换基本方法和交会信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从RSW轨道坐标系到RAE参数(距离、方位角、俯仰角)的协方差转换方法。对LEO和GEO目标观测分别引入相对速度和角距变化率,给出了可观测时段误差的分析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与Monte-Carlo仿真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4%,典型轨道误差下LEO和GEO目标的可观测时段误差分别为0.2秒和3秒量级。该方法对任务规划和姿态及相机导引具有指导意义,还可用于分析成功观测对轨道预报精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As the first satellite of the China national geophysical field observation series of satellite missions,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CSES) was designed upon an optimized CAST2000 platform for a sun synchronous orbit. Onboard CSES, there are total eight types of scientific payloads including the Search-coil Magnetometer, Electric Field Detector, High Precision Magnetometer, GNSS Occupation Receiver, Plasma Analyzer, Langmuir Probe, 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 Package, and a Three-band Transmitter to individually acquire the glob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electromagnetic waves, ionospheric plasma parameters as well as energetic particles. Up to now, CSES has been operating normally in orbit for 2 years. By using the various sensor data acquired by CSES, we have achiev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the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modeling, space weather, earthquake event analysis, 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5.
张帆  黄攀峰 《宇航学报》2015,36(6):630-639
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抓捕非合作目标/空间垃圾后需要对其进行回收/拖曳的精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抓捕后保持阶段的振动特性辨识目标参数的方法。首先,根据质量特性参数辨识的需要,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不同于以往将本体卫星和被抓捕目标简化为质点的动力学模型,本文针对任意的目标抓捕位置,在考虑重力梯度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法获得系统各广义坐标的动力学公式。然后,分析非合作目标和系绳在后抓捕保持阶段的姿态运动。最后,在非合作目标与本体卫星没有任何信息交互的情况下,利用后抓捕阶段目标卫星和系绳特有的振动,并使用具有鲁棒性可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包括转动惯量和质心到任意抓捕点距离在内的质量特性参数辨识算法。  相似文献   

16.
在海洋卫星总体设计阶段,为了提高卫星整体设计性能和效率,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技术对其总体参数进行设计优化。考虑轨道、有效载荷、结构和电源四个学科的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以卫星总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海洋卫星MDO模型;针对各学科优化问题属性设计高效的优化方案并采用解析目标分流(ATC)这一多级MDO策略来协调整个优化过程。优化后海洋卫星总质量相对海洋一号(HY-1)卫星下降17.6%,整个优化过程花费的时间也比采用单级All at once(AAO)策略减少85.7%。一方面表明所建立的海洋卫星MDO模型的合理有效性,另一方面表明ATC策略结合学科定制优化方案的求解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Earth Observation Missions—Requirements and Concepts)—Ten years ago, on 23 July 1972. NASA launched the first satellit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Earth observation. With Landsat 1 the importance and attractiveness of remote sensing from space increased worldwide.The paper presents in an overview former remote sensing missions with their applications and the system elements required for gathering Earth observation information. Main elements are the sensors (optical, microwave, and other instruments), the platforms (satellites, space stations, aircraft and Earth based stations) and their orbits.It is shown how these elements are interrelated and which constraints must be considered for planning an Earth observation mission. The feasibility, the amount of hard- and software, the cos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a system are decisi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satellite concept.Examples for different concepts investigated to date at Dornier System are given; included is the first ESA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ERS-1, which is now under definition at Dornier System, the main contractor of ESA.  相似文献   

18.
付艳明  李伟  段广仁 《宇航学报》2013,34(4):496-502
当目标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时,描述追踪星与目标星相对运动的线性化方程为T-H方程。将描述航天器相对运动的T-H方程变换为周期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并给出卫星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基于周期系统的参量Lyapunov方法和模型参考跟踪控制理论,提出了卫星轨迹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了带有收敛速率保障的反馈镇定控制器和具有自由参数的前馈控制器。对追踪星相对目标星悬停任务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几何原理,对沿圆轨道运行、星载遥感器以圆锥扫描方式或线扫描方式工作的卫星,给出了确定地面目标能被该卫星观测的时间的方程。  相似文献   

20.
星间光通信中振动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彤  李贤  胡渝 《宇航学报》2002,23(3):77-80,88
星间光通信是极具前景的空基通信方式。通信双方光束的捕获,对准和跟踪为星间光通信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光通信终端作为卫星的有效载荷,受到卫星平台及空间环境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要地说明了星间光通信对准和跟踪系统的设计要求,分析了卫星平台振动,给出了典型的振动功率谱密度,可行的扰动抑制方法和APT系统的设计。最后设计了跟踪子系统,对其扰动抑制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