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张履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参加其抗干扰研究,地空导弹多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张院士负责研制多种远程精密空间跟踪和引导雷达,拓宽了雷达应用;并主持研制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帮助  相似文献   

2.
屠守锷 生于1917年,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先后担任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在洲际液体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中,提出独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了我国发射洲际导弹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力主研制长征二号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并作为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1980年被授予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3.
正张履谦院士是我国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了雷达抗干扰问题,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投身航天事业,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参加其抗干扰研究,多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张院士曾主持研制微波统一测控(雷达)系统,实现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参与我国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工作,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3月1日是张履谦院士95周岁的生日,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编辑部在此特别之日对张院士进行了专访,以此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保障性问题突出的现状,分析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使用保障和维修保障工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开展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保障性分析工作的技术方法和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天弓地空导弹系统刘发来天弓是由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目前已研制成功天弓Ⅰ和天弓Ⅱ系统,正在研制天弓Ⅲ系统。一、天弓Ⅰ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天弓Ⅰ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台湾从美国生产爱国者系统的雷锡恩公司获得85%的设计技术后,于1982年...  相似文献   

6.
地空导弹的发展及作战使用刘发来图1俄罗斯的SA-6地空导弹系统地空导弹是现代防空作战的重要武器。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已成为国土防空的基础,要地防空的支撑力量,部队作战行动的对空保护伞,并将在夺取制空权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地空导弹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意大利空军的机场防空任务主要还是由高射炮兵担任的.但是,意大利专家在七十年代末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要机场的防空仅仅依赖于高射炮兵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意大利空军司令部决定采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并于1980年7月与意大利塞列尼亚公司签订了购买五套“斯帕达”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合同.其中第一套已于1983年初部署在保卫格罗塞托机场的战斗阵地上,其余四套将于1985年年中部署,用以保卫其他机场.  相似文献   

8.
正陆元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陆院士1956年回国后,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和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的工作,参加中科院早期的工业自动化、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及一些战术导弹控制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2,(1):10-11
2011年11月22日,“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在这项活动中,航天领域院士专家走进各地大中小学校进行百余场科普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1,(1):162-I0002
2011年1月4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部)开展了“提升总体能力,推动跨越发展——院士专家话总体”活动,邀请了有关院士专家共同研讨和座谈提升总体能力、推动总体部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孙家栋、闵桂荣、王希季、屠善澄、戚发轫、徐福祥、叶培建、吴宏鑫、范本尧等院士专家应邀参加。林益明部长等全体部领导、马世俊等“两总”、彭成荣等专家以及研究室、机关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国内外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工程及有关武器系统可靠性的近况;可靠性工程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地空导弹可靠性工程中战斗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的合义及评定方法;详细讨论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的可靠性特点及评定方法,并通过若干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栾恩杰,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曾担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栾恩杰院士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栾院士回顾了中国航天60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对探月工程的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发展、航天强国梦的实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8月10日,我国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通信卫星微波测控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童铠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8月17日上午,童铠院士的遗  相似文献   

14.
韩国研制中程地空导弹韩国计划研制一种新型中程地空导弹来取代其过时的”霍克”和“奈基”导弹。目前陆军正制定使现役导弹由新型导弹替代的时间表。而替换下的导弹经改进后可作地地导弹使用。韩国欲取得中程地空导弹的最佳途径看来是与能提供核心技术的公司合作。韩国希...  相似文献   

15.
谢建华 《中国航天》1997,(12):29-32
机动式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系统及其发展谢建华一、机动式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机动式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系统是地面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对低空近程目标的射击,在地面防空作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野战防空的重要武器系统。其必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磁脉冲弹(EPB)威胁下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弱点。根据电磁脉冲炸弹对目标的毁伤特点及其搭载对象(武器平台)的特点,建立了电磁脉冲炸弹威胁下的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生命力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电磁脉冲弹威胁下地空导弹火力单元抢修、伪装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武装直升机最大的威胁源是各类空空地空导弹.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天燕"系列空空导弹、"前卫"系列地空导弹和"毒刺"地空导弹.它们大部分是基于红外点源制导,所以点源红外诱饵是武装直升机的主要防护手段.基于红外质心干扰原理分析了投放时机、压制比和投放间隔.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陈万创 《上海航天》1998,15(6):13-17
可用性是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并影响其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是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用性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以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对可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利用C3I系统提高地空导弹整体抗干扰能力的各种方法 ,着重研究如何把干扰机方位线分配给合适的地空导弹 (营 )。  相似文献   

20.
在空中威胁日益增长的今天,便携式地空导弹已成为陆军进行野战防空的有效武器.便携式地空导弹由于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低廉,能在山区和沼泽地等其他防空武器不能使用的条件下使用,因此颇受各国的重视,并且在世界上有较大的销售市场.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其销售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将约占整个地空导弹销售量的40.66%,销售额占12.98%.目前世界上除苏联以外正在装备使用的便携式地空导弹主要有“吹管”/“标枪”、“尾刺”和RBS—70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