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10):48-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字宙神5—551型火箭8月513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朱诺”木星探测器。探测器由洛马航天公司建造.重约3627公斤.靠3个巨型太阳能电池阵供电。它将在2016年7月初进入绕木星两极运行的大椭圆轨道,对木星大气层、内部构造、成分、巨大的磁场和大红斑等进行一年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23-23
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于当地时间2011年8月5日12时25分,由一枚"阿特拉斯5"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朱诺"号是美国宇航局"新前线"计划(New Frontiers)支持的第二项探测计划。按照计划,"朱诺"号探测器经过将近5年、长达32×10^8km的旅程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1,(8):47-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551型火箭8月5日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朱诺”木星探测器。作为继1989年发射“伽利略”探测器后NASA的第二项木星专项探测任务.该探测器有望拍到这颗气体巨行星迄今最好的照片。该项探测任务共耗资11亿美元。探测器由洛马航天公司建造.重约3627公斤。探测器靠3个巨型太阳能电池阵供电,共使用18698片太阳能电池,可产生约400瓦电力。  相似文献   

4.
思飞  徐菁 《航天》2011,(9):34-39
北京时间8月6日零点25分,美国航宇局用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起飞,发射了新型木星探测器"朱诺"号。火箭升空53分钟后,两者分离,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4):408-408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12时25分,重达4t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在"阿特拉斯5"型火箭的托举下,奔向茫茫太空。按照计划,该探测器经过5年长达32亿km的漫漫征途后,将于2016年7月抵达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轨道。此后,它将在木星辐射带中运行一年,围绕木星极地飞行33圈,了解木星是否存在水和固体内核,并研究其内部构造、大气、极光和磁场等。  相似文献   

6.
司马杭仁 《航天》2009,(9):44-47
飞行途中的探测 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也有惊人之举,进行了一系列探测,包括对处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木星。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1,20(4):146-146
据新华网2011年6月2日消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日公布,新一代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已完成太阳电池翼等关键系统测试,将于8月发射升空,预计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在1年多的时间里对木星上大量天然气起源、木星大气结构、地层构造以及磁场进行详细探测。  相似文献   

8.
阳光 《航天》2011,(12):37-37
由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2SB火箭11月9日凌晨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火卫一-土壤”取样回送探测器及其搭载的中国“萤火”1火星轨道探测器。这项任务旨在从火卫一卫星的表面采集少量样品,并在2014年送回地球。探测器同天顶号火箭的分离正常,但其自身推进系统未能点火工作,使之未能通过两次变轨踏上飞往火星的飞行路线,而是被困在了地球轨道上。  相似文献   

9.
国外木星系环绕飞行任务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调研了国外3项典型的木星系环绕任务(伽利略号、朱诺号和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归纳总结了行星借力飞行、利用天体摄动演化轨道、高精度导航、限制近木点高度以及利用飞越实现任务拓展等任务规划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木星系环绕探测任务规划的初步设想,即以木星和木卫二为主要探测目标,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的地木转移借力序列,以及基于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借力方式开展木星系探测任务规划,实现飞掠、环绕和穿透多种方式的木星系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佩 《航天员》2011,(6):76-7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多次发射过航天器探索太阳系的行星,有趣的是,2011年8月4号,他们让3个十分特别的乐高小人偶随着“朱偌”号探测器飞往木星(木星的英文取自罗马天神朱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众眼看宇宙     
王琴 《航天》2012,(6):60-61
2007年2月,“新视野”探测器与木星擦身而过,向地球传回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木星的大红斑在红外波段中现呈白色,复杂的旋涡以及明暗相间的条纹清晰可见。木卫一(又称艾奥)是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颗。  相似文献   

12.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98-98
2007年5月初,NASA公布了飞往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New Horizon)在途中拍摄的木星及其卫星的照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木星的大气、木星环、卫星和磁层。通过与1999年所拍摄的木卫一照片的对比,发现木卫一的地表已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欧洲空间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轨道器及“搭车”同行的“猎兔犬”2着陆器6月2日在哈萨克萨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始了飞往火星的旅程。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是俄罗斯联盟-弗雷盖特运载火箭。此次发射是由俄欧合资斯达西姆公司推销的联盟号火箭的第11次飞行。该公司还打算到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设在南美的发射基地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联盟号火箭。这次发射使火星这一地球的近邻再度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射的一些空间探测器已取得了大量有关这颗红色星球的数据,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是什么力量导致火星…  相似文献   

14.
木星环绕探测器电源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星环绕探测任务的规划,对电源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文章结合木星及木星系环绕探测器任务各个阶段的温度、光照、辐射等空间环境特点,分析了电源方案的设计需求,并调研了以美国伽利略号(Galileo)、朱诺号(Juno)和欧洲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为代表的国外木星环绕探测器的电源系统设计。根据我国的能源和航天技术发展现状,比较了同位素电源和太阳电池阵2种技术路径,提出"太阳电池-蓄电池"是木星环绕探测电源系统的可行方案。最后给出了电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输出仿真,并通过分析建议在低温低光照太阳电池、宽域电源控制器和太阳电池辐照防护等技术方面针对任务进行适应性改进,以满足木星环绕探测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规划我国木星探测任务,文章对国外木星探测任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比分析了伽利略号、朱诺号、木星冰月探测者和欧罗巴快帆任务的探测目标,并对上述任务采用的运载火箭、探测轨道与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未来木星探测任务所需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轨道转移能力应在10 t以上,以对木卫展开全面覆盖探测,采用Ka频段作为下行数据载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木星探测的任务目标和初步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起源光谱释义资源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进行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是"新边疆"计划中继"朱诺"木星探测任务和"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任务之后的第三个任务。该任务于2016年9月8日采用"宇宙神"5-411运载火箭发射,主要目标是采集原始碳质小行星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分析,使科学家更多了解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增强对近地空间危险和资源的深入了解,以及作为先驱者服务于未  相似文献   

17.
阳光 《航天》2012,(2):23-23
俄罗斯军事航天部队发言人佐罗图欣1月初说,俄被困在低地轨道上的“火卫一-土壤”火星探测器的碎片预计会在1月15日落向地球。但受外部因素影响,最终再入日期可能会变化。目前探测器轨道高度为184千米-224千米。耗资1.65亿美元的该探测器2011年11月9日发射,重13.5吨,原拟飞往火星的卫星火卫一,采样后送回地球,但因推进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60年,美国发射的先驱者5号(Pioneer5)第一次飞出了地球的引力圈,自那以后,人类已向深空发射了十几个探测器(包括6个哈雷慧星探测器)。其中,美国在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Pioneer10)深空探测器于第二年到达木星附近进行探测,第一次测到了木星  相似文献   

19.
袁越 《中国航天》1997,(10):21-23
NEAR飞越马蒂尔达小行星袁越图1马蒂尔达(左)是人类从近处探测过的第三颗小行星。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往木星途中曾在1991和1993年对盖斯普拉(中)和伊季山(右)进行了成像美国航宇局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中的第一颗探测器近地小行星交会...  相似文献   

20.
空天瞭望     
日“希望号”探测器重燃希望日本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6月19日利用地球引力改变飞行方向获得成功,使这一“濒危”探测器终于进入了飞往火星的轨道。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称,这次借力飞行是该探测器继去年12月调整之后第二次改变轨道。造价8800万美元的“希望号”是1998年7月4日发射成功的,任务是观测火星的大气和磁场。它原定于1999年10月到达火星,但1998年12月在首次飞越地球时发生故障,消耗掉了过多的燃料,因而不得不改变行程,推迟到达火星的时间。另外,去年4月的一次太阳耀斑爆发还损坏了它的加热系统,并使通信功能受损。目前来看,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