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空飞行期间人体生理学研究是太空探索的重要方面,30天以上的长期飞行尤其如此。NASA/“和平”号科学计划为研究人体对失重的适应性提供了唯一的机会。虽然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着航天时间、机上硬件应用、操作限制及飞行异常等制约因素,但在“和平”号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仍进行了16项实验。实验对象是16位航天员,实验主题是人体对太空飞行的适应性,包括肌与骨、神经前庭、神经前庭、新陈代谢、人体行为和心血管等方面。从NASA/“和平”号科学计划中得到的结果对于认识人体是否适应长期太空飞行至关重要,这类研究将为认识健康试验对象的生理反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也钭促进对地球上的疾病状态的了解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虚拟人体建模技术及其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人体是指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根据真实人体样本的几何形态参数(如身高、围度和躯干长度等)和组织结构数据.以人体系统为原型.以人体坐标为参考系,由计算机按某种算法合成的人。在对虚拟现实技术作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时,人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来利用虚拟人体完成各种精密、甚至危险的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3.
王德汉 《航天员》2008,(2):40-41
载人航天在太空环境中进行,人体要遭受低压、缺氧、高低温和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证人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必须在太空创造适合人生存的环境,提供人生活的条件,如食物、氧气和水等。载人航天中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4.
庞诚 《中国航天》1996,(7):29-31
航天活动中失水与供水的医学问题庞诚水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人可以在不吃食物保持水供给的前提下维持生存一段时间,但如没有进水,则生命只能保持数日。水占一个健康成人体重的60%~70%。在消化和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种种化学反应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昼夜节律改变、狭小的生活环境、舱中的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都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长时间、持续的失重作用,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病理一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红 《航天员》2014,(3):23-25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类群,因此在人类进入深空飞行的过程中,它们会不可避免的随人体及航天器部件一同被携带进太空,由于微生物个体很小、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而且种类繁多,加之太空中存在着微重力、强辐射、高能粒子、交变磁场等多种独特的作用环境,引起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致病性、抗生素敏感性等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改变,而且范围广、幅度大、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1995,(2):29-31
航天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几种表现人体是个复杂的有机体,体内的各器官、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神经系统的调控之下。当外界或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中枢神经系统(CNS)可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人体适应新的环境。在航天这种复杂的特殊环境中,人体的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8.
失重生理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羡云 《中国航天》2001,(9):30-35,40
一、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原因   自 196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至今载人航天已有 40年的历史了。 40年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显示出航天医学在载人航天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航天医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影响长期载人航天的关键。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昼夜节律改变、狭小的生活环境和舱内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心理-生理变化。尤其是失重长时间、持续地作用于…  相似文献   

9.
对办公桌桌面送风模型进行送风数值模拟,对四组送风参数方案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优质送风方案。对优质送风方案进行人体周围温度场和风速场研究,得出在模拟工况下,优质送风方案相比于传统空调来说可更好的满足人体对周围空气温度、风速及卫生的舒适性要求,更容易达到节能舒适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今后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医学是在航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随着载人航天而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研究航天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制定有效的对抗措施,从而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温度、湿度及风速等因素,在不同的组合条件下对人体机能的影响,从而找出它们的改变与人体耐受性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生理等效温度的概念及由此而绘制的线解图,可供某些飞行器在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医学评价时,对温、湿度等因素进行互换或补偿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志魁 《航天员》2008,(3):63-65
人走到哪里,微生物就跟到哪里。生物学家预计人体至少携带有10亿微生物,约占人体总质量的2%,其中大多数都能够与人体细胞和谐相处,但有些也会导致人体生病。即使航天飞机、载人飞船、航天服、装船产品等经过再严格的真空消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3,(3):I0004-I0007
航天食品 航天食品是供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食用的食品。它是根据航天生活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航天员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进食方式而精心研制的。因此,航天食品是为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人群研制出的一种特殊食物。这种食品是根据合乎膳食标准的航天食谱制成的,其中包含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醣等营养元素,并保证含有钙、磷、镁、钾等主要无机元素.还含有铁、锌、硒、碘等微量元素,以及两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E)和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C等)。  相似文献   

14.
对国产及俄产1420铝锂合金成形工艺性能等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420铝锂合金在水淬状态下具有最佳成形工艺性能。开展了铆接结构缩比件研制及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420铝锂合金用于铆接结构可使结构重量减轻15%。  相似文献   

15.
失重环境下,人体产生力量的肌肉和骨架失去用武之地,肌肉会逐渐萎缩,钙、磷、镁等元素流失;重新回到重力环境后,人容易发生骨折,这些都可归入“航天运动病”。这些生理病症如同达摩克利斯宝剑,时刻悬在太空旅行者的头顶。  相似文献   

16.
提高航天员工作效率的几项措施沈羡云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星际探险任务的到来,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失重、辐射、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复杂、多样的航天任务对航天员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航天员在飞行中的...  相似文献   

17.
沈羡云 《航天员》2014,(3):54-57
为了更好地说明国际空间站进行超临界水处理垃圾实验的必要性,首先当然要知道什么是超临界水。所谓超临界水是在水的压强增加到217个大气压,同时加热至374℃以上时。使由于高温而膨胀的水密度等于因高压而被压缩的水蒸气密度时,普通的水分子会化成一种奇异的状态,它不是固态,不是液态,也不是气态,更像是某种“液体般的气体”,这种状态的水被称作“超临界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酒钢不锈钢连铸冷却水系统的实例,在设计方法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用于结晶器设备冷却比采用工业水敞开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上,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生产用水等方面,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金属/水推进剂对金属粉的要求,采用双向旋转球磨机制备了片状Al及Al/Mg合金粉.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简易点火温度和水反应特性测试装置等手段分析了产物的形貌、结构及高温氧化过程、点火温度和水反应特性等.与球形Al对比结果表明,片状Al及Al/Mg合金粉总增重率大幅提高,初始放热峰温降低,活性增强,点火温度分别降低150℃和400 ℃以上.Al/Mg合金粉的水反应活性优于片状Al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酒钢不锈钢连铸冷却水系统的实例,在设计方法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用于结晶器设备冷却比采用工业水敞开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上,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生产用水等方面,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