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扬眉 《国际太空》2011,(12):18-24
俄罗斯时间2011年11月9日00:16,搭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1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火星探测器(Phobos Grunt),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天顶-2SB(Zenit-2S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升空后由于“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在地球轨道运行时出现故障,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萤火-1无法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有可能在2012年1月坠入地球大气层。 “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是俄罗斯自1996年火星-96发射失败以后的第一个火星探测项目。该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采集火卫一的土壤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研究,同时对火卫一、火星和火星环境进行科学探测。“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搭载了两项火星探测项目,即中国的萤火-1探测器和美国的“微生物行星际飞行生存能力实验”(LIFE)生物舱。芬兰火星“气象网”(MetNet)先遣任务原本也计划搭裁“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发射,但后来由于研制进度滞后和“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发射质量限制等原因被取消。整个“火卫一-土壤”项目耗资达50亿卢布(约10.5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苏联将在1988年中期发射一颗双体探测器,进行火星飞行,详细研究火卫一(Ph-obos)。这颗三轴稳定探测器携带主动激光和离子发射装置,以及雷达。采用和火卫一同步的轨道,使探测器相对火卫一的速度为2~5米/秒,并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火卫一的表面相距仅50米。在这段时间里,用激光和离子束射向火卫一表面,研究表面的岩石成分;雷达探测火卫一表面的地形和地层结构。这个探测器也将用光谱仪研究火星大气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7月23日,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以3千米/秒的速度从相距仅93-T--~处飞过火卫一。在从7月12日起的3周里,该探测器要5次近距离飞过这颗火星的卫星,其中7月23日是飞越距离最近的一次。在已进行的3次飞越中,探测器已利用所带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拍摄到了迄今最详尽的一些火卫一盘面图像,而目是三维图像。这些图像让研究火卫一的科学家如获至宝,目前仍在处理之中。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宇局11月4日宣布正式放弃与“火星探路者”号的联络。自探测器9月27日陷入“沉寂”以来,美国航宇局每天通过各种努力试图与之恢复联系,但都归于失败。据推测,失去联系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可能:探测器的机械电池损坏,或在火星表面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中通讯系统失灵,或机载电脑出了故障。按照计划,探测器的“寿  相似文献   

5.
1984年12月苏联发射了两颗行星探测器:维加-1、-2(Vega 1 和 Vega 2)。这两颗探测器已于今年6月到达金星并将于1986年3月接近哈雷彗星。金星/哈雷彗星飞行探测器有两个名称“Vega”和“Veha”。它由金星(venus)和哈雷彗星(Halley)单词的前两个字母组成。由于俄文字母中没有“H”,所以经常由“G”代替,“Halley”变成“Galley”,“Veha”变成“Vega”。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9月5日是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成功发射升空飞行40周年的日子,它是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最长寿的航天器,尽管已经距离地球很远,它每天仍与美国宇航局联系,继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深空。"孪生兄弟"旅行者1号和2号为了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和观测太阳以及更远的深空,美国宇航局先后于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6日,分别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又于1977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2,(3):20-23
俄打算研制"火卫一-土壤"2探测器据俄专家透露,俄打算研制与2011年11月发射后报废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类似的新探测器,名称暂定为"火卫一-土壤"2,计划在2018年将其送往火卫一卫星。据专家预测,届时俄航天工业水平将大大提高。"火卫一-土壤"2探测任务预计将有所简化,项目耗  相似文献   

8.
太空新航线     
先驱者10号静静地离去 在太空中飞行了将近31年之后,美国航宇局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终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据技术人员说,该探测器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电装置的电能越来越少,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把信号发回地面。美国航宇局深空探测网最后一次收到先驱者10号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22日,当时信号已非常微弱。2月7日,地面人员又一次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类对彗星越来越感兴趣,2004年1月2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太空,为的是“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那么,如此频繁的发射彗星探测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彗星曾被人描述为“脏雪球”。它生成于比海王星轨道还要远的、环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由神秘天体构成的带,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  相似文献   

10.
民主德国参加了对苏联“维加-1”、“-2”探测器发回的图象处理工作,这些图象是“维加”探测器与哈雷彗星相遇时获得的。民主德国还打算参加苏联未来太空计划(包括1988年飞向火星和火卫一计划)的图象处理工作。据民主德国空间研究所副所长赫尔曼·茨阿普弗尔说,民主德国使用一台带有显示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7年5月22日,中国第一次公布其研发的首颗火星探测器将同俄罗斯航天器“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一起发射飞往火星。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命名为“萤火一号”。其模型曾在上海航展开幕前夕展出。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30日,“卡西尼”土星探测器为借力飞行绕道木星,与“伽利略”木星探测器成就了一段共同探测木星的佳话。 该联合探测计划名叫“木星千年飞行”,从2000年10月1日持续到2001年3月31日,离木星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13.
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今年7月4日登上火星1个月后,终于放慢脚步。它于8月4日开始了新的工作日程。为了节省电池,其在火星的黑夜时间将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飞行负责人说:“自它登上火星以来,其上电池就一直在缓慢劣化。”该登陆探测器的使用期已超过科学家预计的3OH期限,其携带的火星车也超过原定的7天。现很难说出“火星探路者”还剩下多少时间。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探测器上的电子部件损害较大。7月22日,“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向地面发回了一帧迄今为止最蔚为壮观的火星全色全景照片,它显示出古代洪水冲刷后留下的一道道…  相似文献   

14.
1989年5月4日,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东部夏令时间下午2:47(比预定时间晚59分)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5天的飞行任务中,在绕地球5周后从阿特兰蒂斯号上成功地投放了“麦哲伦”金星探测器,该探测器顺利地向金星飞行。从航天飞机上投放耗资总额为715亿日元的“麦哲伦”金星探测器,这是停止发射行星探测器11年之久恢复发射后的第一个行星探测器,它将向距离2.55亿公里的金星作15个月的长期旅行。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乔托彗星探测器重新工作 1986年3月14日绕哈雷彗星飞行的欧空局乔托彗星探测器,自从1990年7月以后一直在深空处于“冬眠”状态。为了在今年7月10日使乔托探测器与格里格一斯克杰尔鲁普彗星会合,从5月7日起,欧空局对该探测器进行了精心而复杂的机动后,又使它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军事航天部队发言人佐罗图欣1月初说,俄被困在低地轨道上的“火卫一-土壤”火星探测器的碎片预计会在1月15日落向地球。但受外部因素影响,最终再入日期可能会变化。目前探测器轨道高度为184千米-224千米。耗资1.65亿美元的该探测器2011年11月9日发射,重13.5吨,原拟飞往火星的卫星火卫一,采样后送回地球,但因推进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摘要     
▲从“陆地卫星”获取的数据减少。从1988年11月1日开始,美国大幅度减少了从陆地卫星4号和5号上接收的图象,原因是经费不足。美国商业部决定减少利用国内的陆地卫星地球站。已支付陆地卫星数据接收费用的国外地球站还按原来的使用。▲美国空军进行空天飞机模型再入试验。美国空军最近用全部为碳/碳复合材料的天地往返运输机模型进行了再入试验,这是国家空天飞机(NASP)计划的一部分。模型全长3.6米,在位于新墨西哥洲白沙的美陆军试验发射场用火箭发射至大气层。▲法国将在1989年召开火星探测国际会议。法国国家空间中心(CNES)将在苏联的火星探测器“火卫一”飞越火星之后,即1989年10月23~27日在巴黎召开第一次火卫一科学会议,交流所取得的探测成果。这次法国在火卫一上搭载了传感器。  相似文献   

18.
在太空中飞行将近31年之后,美国航宇局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终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据技术人员说,该探测器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电装置的电能越来越少,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把信号发回地面.  相似文献   

19.
据俄专家透露,俄打算研制与2011年11月发射后报废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类似的新探测器,名称暂定为"火卫一-土壤"2,计划在2018年将其送往火卫一卫星。据专家预测,届时俄航天工业水平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遨游太空近31载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已杳如黄鹤。NASA称,2004年1月收到的微弱信号看上去是来自这颗探测器的最后消息,其中已无任何遥测数据。“先骄者10”号于1972年3月2日发射升空,主要考察目标是木星。它是第一个穿过小行星带成功到达木星附近并获取近距离图像的探测器。1983年,它又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