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接扩频系统中,在基带信息数据流的码速率较高时,为保证一定的扩频增益,必须采用高速扩频伪码。由于反馈器件的限制,高速伪码不能采用单独依赖提高时钟频率的方法。该文从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特征方程和m序列抽样原理两方面推导出将m序列扩频伪码发生器码速率提高2l(l=1,2,…,2l<n,n为寄存器级数)倍的方法,从而确保提高扩频增益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动态高码率解扩接收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频技术首次应用于空间遥测系统,其地面接收站的关键设备──解扩接收机完成扩频遥测信号的数据解调.本文简要介绍一种新型数字化高动态高码率解扩接收机,该接收机应用ASIC电路并按PC模块化设计,采用串并组合的伪码快捕方式、自适应捕获门限测量、逐次逼近的载波多卜勒扫描以及自适应伪码销定判决和重捕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算法灵活地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设计优良的跳频(FH)/直扩(DS)扩频系统兼有DS系统和FH系统的特点。它能够克服二者的一些缺点,保持它们的优点,从而满足不同的系统性能要求。因为在系统中FH扩频方式与DS扩频方式同时使用,所以接收机就必须完成FH解跳和DS码的解扩。文中提出了一种FH/DS接收机的码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同步扩频多址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同一m序列的多个具有不同相位的移位序列作为扩频序列,称为移位序列扩频通信方式。文中给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接收端码字同步(序列同步)的实现方法。这种方式不但扩展了可以利用的m序列的集合,而且比常规的m序列或GOLD序列扩频通信方式具有更好的通信特性。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S—300实际上包括两大系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即S一300P和S—300V。俄军方规定,凡是射程超过150公里、射高在25到30公里之间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都包括在S-300系统中。在俄罗斯的地空导弹武器中,属于S—300系列的有S一300P半机动与机动战略防空系统和S-300V机动式战区防空系统。在研制初期,前者以拦截低空喷气式进攻性空袭兵器为主,后者主要拦截战术弹道导弹。但在目前,S-300这两大系列地空导弹已发展成为反巡航导弹、反战术弹道导弹、反飞机并举的多用途防空与反导系统。S—3…  相似文献   

6.
相干BPSK调制方式的混合DS-SFH系统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跳频 (FH)方式威胁最大的干扰为部分频带噪声干扰 ,而兼具直扩和跳频两种扩频方式优势的混合 DS- SFH(DS- Slow FH:直扩 -慢跳频 )扩频方式体制则可以有效地减少部分频带干扰对跳频系统链路性能的影响。文中分析了相干 BPSK调制方式下混合 DS- SFH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证明了直接序列扩频体制对于白噪声干扰在相同的调制和相干检测方式下,不能获得比非扩频体制更大的抗干扰增益。这一结论的严格的、一般的数学证明,在历来的文献中尚未见到过。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如何在VSAT网络中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以适应传输条件变化,网络以支持低这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为主,当信道传输条件恶化时延 系统应能够自适应改变系统参数,以尽可能保证通信不致中断。可改变的系统参数可以包括功率、速率、编码、调制、扩频(慢跳频)等。自适应的基本想法是在必要时可以降低业务量来尽可能保持通信。因此,这种系统无论对于军用卫星通信还是某些民用忖网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是应用软  相似文献   

9.
美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已选择RockwellCollins公司提供 1 6部AN/USQ - 1 46指挥和控制战 (C2 W )系统 ,作为Prophet计划的地面设备 ,用于取代临时的AN/PRD - 1 3信号情报背负式系统 (装在HMMWV设备车上 )。USQ - 1 46是AN/USQ - 1 1 3通信干扰机的改型 ,也是EA - 6B电子战飞机Block - 89A改进中使用的设备之一 ,它所用的商用收发讯机可提供调幅 /调频语音和数据通信 ,多波段监视 ,目标监测识别和分析 ,并可在 2 0~ 2 50 0MHz频率范围内对目标信号进行多种波型干扰。陆军希望用…  相似文献   

10.
对卫星扩频应答机抗单粒子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了采用反熔断丝工艺的FPGA (A54SX32),通过回读比对功能对FPGA 进行监控和处理。此方法大大降低了单粒子效应造成卫星扩频应答机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可能性,并在系统中通过内部高可靠单机对易发生单粒子效应的扩频应答机进行监控,诊断出故障后进行修复,同时设计定时复位对应答机进行复位、开机操作,确保卫星在轨扩频应答机的正常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外标目录表 (续表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出版年ECSS标准4ECSS E 10 0 2空间工程 验证要求 19985ECSS E 10 0 3空间工程 标准试验要求 19996ECSS P 0 0 1A术语词汇 19967ECSS Q 2 0 0 9A空间产品保证 非一致性控制系统 19988ECSS Q 4 0 0 4A Part 1空间产品保证 潜在分析 第一部分 :方法和程序 19989ECSS Q 4 0 0 4A Part 2空间产品保证 潜在分析 第二部分 :线索表 199810AECME/C9N 4 0 0 3航天标准工作数据库 1997NASA标准1KSC 79K 2 1680接插分配器的清洁和校…  相似文献   

12.
美海军的AN/SLY - 2 (V )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AIEWS) ,现已通过初步设计审议阶段。这是美海军的下一代舰载电子战系统 ,以便在未来的沿海作战环境中 ,对各种监视和干扰行动进行管理和协调。该系统将取代现役的AN/SLQ - 32 (V) ,WLR - 1H(V)和SSQ - 82 (V)等设备。其电子战系统将与舰只的作战系统综合在一起。整个系统分成 2个实施阶段 :①要求研制开放系统结构和先进的精确ESM ,以增加战情感知和对威胁的检测能力 ,并增加新的人机接口能力 ;②包括安装射频和红外干扰 /电子攻击分系统。根据 1997年 12月美海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扩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典型的工作方式、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指出了未来扩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扩频测控系统干扰容限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扩频测控系统天地对接抗干扰试验的工程实际,在归纳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处理增益的基础上,对扩频测控系统的干扰容限上界进行再推导和完善,得出更切合实际的干扰容限上界闭式表达,并分析干扰容限与输入信号干扰功率比的关系。分析结果可为扩频测控系统抗干扰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在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用线性预测技术抑制单频正弦干扰的方案,给出了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抑制单频正弦干扰的方法,推导了将滤波器加入DS系统后,系统误码率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和计算机模拟两个方面分析了采用这一技术后对系统误码特性的影响;并对影响滤波器性能的滤波器的阶数和收敛因子等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得出了有价值的结果,理论分析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滤波器后,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航天测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扩频体制,但随着多通道扩频技术和多站测距系统的发展,测控系统面临的测量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伪距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多站测距系统中存在的强信号干扰和多址干扰,会导致测距精度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干扰对消的高精度星地测距技术,通过信号处理重构和对消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得到纯净的期望信号,从而抑制码分多址带来的测量误差,以提升测量精度,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数据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重点介绍了100 ̄160Mbit/sDPCM-AQ(自适应量化差分脉冲编码)编码译码器和120Mbit/s QPSK(四相移键控)调制解调器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先进遥感卫星上的高速数传系统和性能指标。指出了高速数传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双通道单脉冲体制测控雷达跟踪原理,针对扩频测控体制,提出利用扩频多目标跟踪信号模拟器构造扩频多目标跟踪训练系统的设计思想。采用基于通用计算机的高速信号回放技术实现多目标扩频信号的灵活仿真,采用对高精度数控衰减器的实时前馈控制实现高精度的动态角度模拟性能。该训练系统将有效满足航天测控领域扩频多目标跟踪训练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扩展频谱是现代军事电子系统抗干扰的主要技术之一,它能同时解决抗干扰、码分多址、抗多路径衰落等问题.扩展频谱技术有几种类型:直接序列系统,跳频系统;跳时系统;脉冲调频系统;混合系统.处理增益是表征扩展频谱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扩频技术与伪噪声(伪随机)编码有着天然的联系.详细阐述了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扩频抗干扰的机理和基本性能,以及扩频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扩频角度跟踪系统是实现扩频测控的前提,研究无数据包络情况下的直接扩频角度跟踪系统,在系统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建模、精度分析和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扩频角跟踪精度可达到单脉冲信标跟踪的精度;精度不仅受接收机输入端噪声的影响,还受数据自噪声的影响;高信噪比情况下,角误差通道的相移限制跟踪精度,但合理设置参数仍可实现多目标、高精度的扩频角度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