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5):36-36
据人民网2012年8月2日消息,天宫1号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300多天。其间,天宫1号开展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等3方面的科学实验,并获得大量珍贵实验数据和一系列空间实验成果。安装在天宫1号上的高光谱成像仪运行顺利,成功拍摄大量高光谱图像数据,已分别提供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及中科院遥感所等单位。  相似文献   

2.
发射短讯     
张小琳 《航天器工程》2009,18(2):127-130
我国将于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2009年2月10日报道,随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空间站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设计重量为8t。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空间电子技术》2011,(4):37-37
正在382公里轨道上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正式转入长期管理,后续按计划将陆续开展各项科学探测试验。  相似文献   

4.
在春晚轰动亮相的天宫一号展现了未来我国空间站的雏形,它是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10年升空。据介绍,天宫一号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相似文献   

5.
在距离地球约370公里的近圆轨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长期运行管理模式下运行了200多天,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的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此前,天宫一号的两次出场亮相,已经被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的航天史:——2011年9月29日,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改进型长征  相似文献   

6.
李莹辉 《航天员》2012,(4):54-55
6月18日下午17时06分,神舟九号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第3天到第12天,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飞行的第1天到第10天,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任务专家,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实验任务。总体负责空间实验的照料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日前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实现了新的突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深空探测的全新历史阶段.他同时透露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已进入整船综合测试阶段,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突破众多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地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序幕。我国空间实验室首秀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杭文  张昊摄 《航天》2013,(11):4-4
9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天宫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系统级评审会,审议通过了《天宫一号在轨运行任务总结》,认为天宫一号在两年寿命期内飞行结果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在轨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就天宫一号的飞行任务执行情况和主要技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总结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及在轨测试阶段主要飞行事件及执行情况、平台功能验证等功能。天宫一号探索并建立了适应多飞行器在轨并行管理、技术状态新、接口关系复杂、协同性高、决策实时性强等要求的联合飞控管理模式,实现了在轨运营全过程“统一组织、统一调度、统一监视、统一决策、统一确认”,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5日22时,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一、推动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及空间应用",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4,(3):133-139
<正>天宫一号完成在轨巡检将继续开展相关试验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14年5月9日报道,日前,天宫一号顺利完成拓展任务阶段第二次平台设备的在轨巡检工作。科研人员对巡检期间下行遥测数据判读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态稳定,各项指标测试正常。目前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927天。按照工程总体统一安排,后续工作将继续开展科学试验和飞行器平台试验,充分发挥天宫一号运行潜力,提高载人航天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陈立 《中国航天》2011,(11):22-2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飞入太空,在宇宙中遨游。天宫一号上有两个舱段: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在验证我国未来建设载人空间站方面肩负了巨大任务,也吸引了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生产的资源舱就不是那么夺人眼球了,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1):33-33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今年将实施16次航天发射,计划将“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由该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将完成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上述计划是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日前召开的2013年年度工作会上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并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业内周知,神舟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的寿命只有6个月,而重达8吨多的天宫一号使用寿命要达到两年,无疑给研制团队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从茫茫戈壁起飞,在广袤太空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轨迹并稳定运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站的美好希冀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无数的技术和细节被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依托55年发展根基,集聚强大的航天技术优势,多项技术产品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精准入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十年打造"天宫"动力储藏站从神舟到天宫,从飞船到未来的空间站,飞行器要反复使用,燃料必须反复加注,这在中国航天领域是一项全新技术.航天科工历经10年打造的金属膜盒,作为天宫一号大型液体燃料贮箱的核心部件,能够容纳燃料反复加注、反复使用,为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的储藏站,为解决这项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天宫一号遨游太空5年之后,天宫二号终于接过了建设中国空间站的接力棒,开始了一段奇妙旅程。如果说天宫一号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探路先锋,那么天宫二号就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正规部队。随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全系列动力系统如天梯般将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送上预定轨道,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搭建的这一空间站天梯,让天地往返变得更加美妙。天宫,是中国古典神话中三界的统御者玉皇大帝的宫殿。帝王将相封禅祭天、黎民百姓修仙养性,  相似文献   

17.
东方星 《航天员》2011,(6):12-19
11月3日凌晨1时36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舞台上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携手遨游12天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分离,随后上演了两个中国航天器的第二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8.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多项“首次”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首个具备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基础上研制的航天器,外形相同,但却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实现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首次应用推进剂补加技术、提前验证空间站技术,并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随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12,(4):1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全体同志:欣悉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  相似文献   

20.
正天宫二号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天宫二号任务的需要改装研制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天宫二号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电缆网)、资源舱结构及总装工作。天宫二号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无论配套设备数量还是安装复杂度均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所以,天宫二号资源舱虽然和天宫一号资源舱是"孪生兄弟",内涵却有所不同。为了满足任务需要,八院早在2012年初,就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