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卫星应用》2004,12(2):23-28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NASA发表了重要演讲,宣布了美国重返月球、进军火星的宏伟蓝图,引起全世界航天国家和组织广泛关注。2004年3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召开了“布什新航天计划与欧美航天政策”研讨会,孙家栋、梁思礼、杨嘉墀、王希季、童铠、叶培建和吴宏鑫等两院院士以及其他空间技术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五院科技委主任徐福祥主持。根据录音整理了各位院士和专家的讲话摘要,予以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航天工业总公司七○八所主办,七○七所、航天档案馆及一、二、三、五院图书、情报和档案部门参加编制的《航天科学技术叙词表》(以下简称《航天表》)于8月中旬通过部级鉴定评审。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任新民、梁守槃以及庄逢甘、梁思礼、张履谦、宣平、钱维松等专家参加了这次鉴定评审会。  相似文献   

3.
经上级领导批准,《航天工艺》编辑部于1991年2月22日就办好《航天工艺》期刊和调整并组建第三届编委会事项进行了讨论和座谈。参加会议的有部科技司曹中俄司长、预研处汪川腾同志。交流中心负责人刘序功、一院技术部李志积副部长、二院技术部王克刚处长、三院技术部于澄海副部长、张宝明副处长、五院技术部郭志诚副部长、五院工艺技术处宋文娴同志。座谈会由主办单位尚育如副厂长主持,《航天工艺》常务副主任兼主编站立德同志汇  相似文献   

4.
孙丁玲 《中国航天》2011,(11):23-23
神舟八号飞船到底怎么设计的,与神舟七号飞船有什么区别呢?在神舟八号飞船飞天前夕,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主任设计师石泳。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月28日,《航天器工程》期刊组织召开了编委会常务会议。会议由编委会主任、主办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部长林益明主持,审定并通过了第五届编委会组成人员,至此《航天器工程》编委会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编委会暨第五届编委会正式组成。第四届《航天器工程》编委会成立于2006年12月30日,为期刊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一届编委会聘任了35位航天领域的领导和专家担任顾问,80位国内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新一届编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     
1997年1月16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军用标准《航天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预审会,航天总公司一、五院,军标中心和二炮一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和航天可靠性标委会部分委员共15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1,(9):45-45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伟大成就、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经过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的精心打造.日前由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7月15日,《丛书》首发式暨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29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举行仪式,“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这里挂牌建立。挂牌仪式降重热烈,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航天总公司、五院的领导及航天领域的著名专家(中科院四位院士)等应邀参加。使总体部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培养人才的动力是: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下个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我部把加速培养跨世纪人才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现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航天电子对抗》第五届编辑员于1998年5月18日在北京云岗召开,航天总公司科技局电子处和707所有关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航天电子对抗》主办单位陆伟宁副所长主持。各院、所的部分编委和航天导弹武器系统电子对抗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开了2006年度“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委会暨航天第十信息网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一院702所、二院二部、八院509所、五院的研发部、总体部和控制与推进系统部、兰州物理研究所、以及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14个单位,共有70名代表。大会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向树红研究员致开幕词,对与会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一年来在运载器、航天器…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11月 2 6日~ 11月 30日 ,在河南洛阳召开了《星载轻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技术TDICCD相机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总装备部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八所承办。来自总装备部、总参二部技术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苏州大学、成都光电所、西安光机所、西安电子科大、中国建材院、国防科大、五院五○八所等 10个单位的 4 0位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由总装卫星有效载荷专业组成员、航天五○八所遥感副总师王世涛主持。五○八所所长童旭东致欢迎词。到会的领导有总装电信部副部长李纪南…  相似文献   

12.
2003年7月2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武器部联合召开了《航天型号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下称《选用目录》)发布会。为扩大发布会的效果,会议设立了主会场和分会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许达哲副总经理、科技委王礼恒主任、徐强总工程师、首席电子元器件专家朱明让、武器部龚波部长、宇航部孙为钢部长、科技质量部庞海涛副部长,供销总公司奚为政副总经理,七○八所郭瑞霞所长莅临了北京主会场。出席一院、四院、五院、六院、八院、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和○六二基地分会场的有院级主管领导、部门领导,“两总”系统总师、厂所领导和设计师、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  相似文献   

14.
<正>杜善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1938年,他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80~1982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杜善义被派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力学和材料科学。他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岁末年初之际,杜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中国航天》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一位老航天工作者多年从事连接器的验收、失效分析和可靠性筛选等工作的经验总结。作者杨奋为先生怀着对航天事业的特殊情感和责任心,本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和理念编写了本教材。其目的:一是总结经验教训,将这份从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财富留给后人;二是尝试和探索,因为在国内连接器行业,特别是航天连接器行业,至今还没有一份能提供给检验人员作为培训资料的教材。 本刊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连载,共七讲:第1讲《航天电连接器的选用》;第2讲《航天电连接器的验收》;第3讲《航天电连接器的外观质量检查》;第4讲《航天电连接器的电性能检验》;第5讲《航天电连接器的力学性能检验》;第6讲《航天电连接器的失效分析》;第7讲《航天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分析与试验》。其中第7讲的内容已在本刊2005年第5期和2006年第1期刊登。  相似文献   

16.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五次航天电子对抗工作会议于1988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部科技司主持,8511研究所主办。国防科工委、总参四部,部内各研究院总体部和有关厂、所,以及原航空部三个研究所等40个单位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报告和讨论的内容有四项: 1.航天电子对抗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航天工艺》1999年在京编委扩大会6月4日召开。总公司工艺专家组长、编委会主任徐乃明主持了会议。总公司机关领导、在京各院编委会付主任、委员、总联络员主办厂领导及编辑部全体出席了会议。孙柱宗常务副主任代表主办单位作了工汇报,刘春飞主编代表编辑部汇报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27—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研质量部在贵阳联合组织召开了2008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会议由专家组组长、专业委员会主任、航天七〇八所所长卿寿松主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质量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宇航学会的有关领导,专家组部分成员,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于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长沙召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载人航天》杂志社及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参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运载器力学环境工程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50年来,航天科技工作者对运载器发射飞行过程中的力学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带动了相关基础理论、预示方法、分析工具、试验技术和试验设备的不断发展。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运载器等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火箭经受的力学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火箭力学环境预示与试验技术研究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文章综合分析了力学环境预示与试验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重点总结了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50年来为解决航天工程中的诸多力学环境问题所做的具体工作。最后,结合新时期航天项目的工程需求,提出了今后在航天运载器力学环境预示与试验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