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受载机干扰资源和对抗系统自动化程度的限制,干扰方式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可以提高反导对抗的成功率,充分发挥栽机作战效能。针对机载红外对抗的主要手段是红外诱饵弹和红外干扰设备.提出人工投放、自动投放和红外定向干扰三种干扰方式。通过对光电对抗系统、干扰方式的分析和对抗包络区域的解算,给出了载机相对地空红外导弹的方位与三种干扰方式切换的对应关系,提供给飞行员一个量化的干扰方式选择的依据。为深入研究对抗决策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的需求,研究了红外场景生成技术。主要通过对场景的建模、目标及场景的红外特性分析,开展了基于可见光图像调制生成红外图像技术的研究。同时对飞机、地面背景及红外诱饵干扰的建模技术进行了探讨,完善了红外场景的生成方法。利用该红外场景生成技术为基于电阻阵列的红外图像转换器提供输入信息,驱动电阻阵列产生红外辐射,经热像仪观测,生成的图像细腻、真实度高,为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提供了更为逼真的红外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3.
箔片型红外面源诱饵扩散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邹涛  王超哲  童中翔  贾林通  童奇 《航空学报》2016,37(9):2634-2645
目前红外面源诱饵已成为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重要方法。鉴于此,以箔片型红外面源诱饵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得到单个箔片和两平行箔片在不同迎角下的气动力系数。通过对箔片空中运动分析,特别是考虑到燃烧力作用的特殊性,将箔片的运动分为两个阶段:起燃阶段和完全燃烧阶段,并建立了两个阶段的运动模型。在单个箔片运动模型的基础上,设置上千个箔片初始姿态和旋转角速度的概率分布情况,同时对上千个箔片求解运动方程,即可得到整个红外面源诱饵的空间运动扩散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运动平台上垂直向上发射红外面源诱饵,其扩散形状近似为前部稀疏后部密集的锥形云团;仿真得到的面源诱饵扩散尺寸和运动位置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特别是面源诱饵在x轴方向扩散尺寸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4.
增强近距空中支援能力的多传感器瞄准吊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寒 《国际航空》2008,(9):46-47
下一代战斗机,诸如F-35将在机上安装老式战斗机和轰炸机所不具备的先进光电/红外目标捕获和指示系统。这类机载系统现已成为空军支援地面部队和海军作战部队必备的基本装备,但F-35还需要时间才能投入作战使用,因而目前一些正使用的对地作战飞机都必须依靠光电/红外吊舱来支援地面作战。  相似文献   

5.
作战飞机方案的评估,是现代军事和作战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飞机改进改型和方案优选的重要依据。根据确立的现代作战飞机方案评估的五个层次及相应的计算方法,采用VisualC++的MFC模块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通用的作战飞机方案评估和决策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解析评估法、专家评估法和计算机仿真等多种方法,能够进行飞机综合作战能力、综合作战效能、综合使用效能、综合使用效费和方案评估决策五个层次的量化评估,并可以提供数据文件和可视化图形两种结果形式。采用该系统对多个飞机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易于通用和拓展,能够提高了飞机方案评估的效率、科学性和综合性,对现代作战飞机及其他武器系统的方案评估和优选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多无人作战飞机(UCAV)协同干扰空战决策(MUCJAD)问题,在干扰效能评估指标量化方法的基础上为该问题建立了优化模型。为有效求解该模型,提出一种启发式自适应离散差分进化(H-SDDE)算法。在H-SDDE算法中,设计了包含4种候选解产生策略的候选策略池,引入了候选解产生策略及其参数的自适应学习过程。此外,结合实际问题为算法设计了基于威胁度的扩展型整数编码方案、基于威胁度的启发式个体调整操作、基于约束满足的个体修复操作。在12个测试实例上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H-SDDE算法与其他同类算法相比在求解质量和求解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多UCAV协同干扰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浮标布阵方案进行效能评估是有效利用浮标布阵规划进行搜潜的关键环节,是反潜战术辅助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了飞机执行应召反潜任务时布放浮标拦截阵的潜艇搜索概率模型和效能评估模型,确立浮标拦截布阵方案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最优解接近度排序法(TOPSIS)对某应召反潜任务下的浮标拦截布阵方案效能进行分析和选择布阵方案,结果表明该效能评估方法为如何选择浮标拦截阵方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对称机动能力多无人机智能协同攻防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灿  莫雳  郑多  程子恒  林德福 《航空学报》2020,41(12):324152-324152
协同攻防对抗是未来军用无人机的重要作战场景。针对不同机动能力无人机群体间的攻防对抗问题,建立了多无人机协同攻防演化模型,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理论,研究了多无人机协同攻防的自主决策方法,提出了基于执行-评判(Actor-Critic)算法的集中式评判和分布式执行的算法结构,保证算法稳定收敛的同时,提升执行效率。无人机的评判模块使用全局信息评价决策优劣引导策略学习,而执行时只需要依赖局部感知信息进行自主决策,提高了多机攻防对抗的效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多无人机强化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进化属性,赋予了无人机一定智能,即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演化,能自主学习提升协同对抗的决策效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Agent理论的飞机敏感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帅  宋笔锋  裴扬  程涛 《航空学报》2014,35(2):444-453
在以信息战为核心的现代战争中,各机种、多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成为影响战争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进行飞机敏感性设计时,应当置于信息对抗的环境中并考虑信息交互过程。本文阐述了网络中心战的理论,建立了基于Agent理论的战场模型以及飞机对抗模型,通过对Agent对抗过程中的3个阶段(探测阶段、信息交互阶段、作战阶段)进行建模仿真,研究了预警机探测能力、飞机雷达散射截面(RCS)、信息传输时延和红外电子对抗能力等因素对飞机敏感性的影响,得到了雷达特征参数、飞机RCS与探测概率之间的关系,传输时延与先敌发射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红外干扰弹的最优发射区间,为飞机的敏感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战术弹道导弹威胁评估诸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机理,提出了利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理论对战术弹道导弹威胁程度进行评估。文中给出了数学建模的方法、步骤,并针对具体事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所得的结果合理、符合实际,证明了这种评估算法对战术弹道导弹威胁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杨春玲  张振东  张潼奕聿 《航空学报》2020,41(12):123682-123682
红外(IR)诱饵弹是一种主要的红外对抗武器,建立一种准确的红外诱饵弹模型将对红外制导算法的研究起重要作用。目前,针对红外诱饵弹的计算机流体仿真(CFD)建模方法中,通常不考虑红外药剂的燃烧对红外模型产生的影响,这将从机理上直接导致建模精度下降。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在增强型离散相模型(DPM)红外诱饵弹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化学燃烧相,建立了准确性更高的仿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的模型相比,加入化学燃烧相后的新模型在图形特征的仿真精度上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针对弹道导弹中段目标和背景的动态红外辐射特性仿真方法。首先,建立了弹头目标^秀饵的三维模型,并结合其运动位置分析了影响弹头目标/诱饵红外辐射的因素,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弹头目标/诱饵红外物理模型;其次,基于红外星表数据对恒星大气层外的辐照度进行了计算,根据红外传感器视轴指向和红外传感器视场,确定了红外传感器视场中的可见恒星,并根据拟生成背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出这些恒星在背景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分布,对星空背景直接进行了动态图像生成;然后,对成像过程中红外探测系统的噪声效应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同时给出了噪声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最后,将生成的弹头目标,诱饵的红外图像与星空背景红外图像在灰度和空间2个层次上进行合成形成完整的弹头目标赝饵/星空背景的红外仿真图像,可为弹道导弹中段红外电子对抗突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Vega视景引擎红外场景生成方法,并应用于基于RT—LAB快速原型平台空空导弹红外导引系统快速原型仿真。设计了空空导弹红外导引系统快速原型仿真框架,根据框架建立了弹目6自由度运动学/动力学、红外导引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及目标等三维几何模型,采用Vega传感器模块和粒子系统模块实现目标各部件温度和干扰弹的自定义设置,同时针对快速原型实时仿真的要求设计了高精度的帧频控制方法。将红外场景生成软件与某空空导弹快速原型仿真系统进行联合仿真进行验证,对空空导弹导引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在战争中的运用;综述了假目标技术及作战运用研究现状;从 4个方面建立了假目标在防空中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应用蒙特卡洛法对假目标防空作战过程进行仿真,并对假目标的防空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评估编队歼击机超视距空战效能的多步裁定法。用损失交换比和剩余飞机数量作为效能指标,将最优火力分配与空空反导弹引入到多步裁定模型中。考虑了电子对抗与飞机生存力,计算了歼击机领先发射概率、空空导弹击毁概率和发射次数。算例表明,领先发射一方超视距空战效能通常较高,滞后发射一方若采用最优火力分配、空空反导弹、电子对抗及提高飞机生存力等措施也可提高超视距空战效能。此模型计算简便,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某典型战斗机在8~14μm波段范围内的红外积分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考虑了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计算了使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战斗机进行探测时的探测距离,并分析了该战斗机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后的红外隐身效果.战斗机的流场采用商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红外辐射特征及探测距离采用自开发的NUAA-IRSE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8~14μm波段,周向角一定时,俯仰角越大红外积分辐射强度越大;俯仰角一定时,周向角越大红外积分辐射强度越大.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后,战斗机在整个空间方向范围内,其红外积分辐射强度降低,战斗机红外隐身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