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1987年8月5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是用“长征2号”火箭,在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卫星按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五天,开展了科学探测,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下的技术试验。8月10日下午2时半、卫星再入舱按预定的时间准确地降落在预定的区域。这样,我国已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九颗人造卫星、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2.
1957年10月4日,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揭开了人类航天活动的序幕,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新纪元。这颗被称为“伴侣1号”的人造卫星重83.6千克,近似球形直径58厘米,由铝合金制成,以每秒8千米的平均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于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途中烧毁。下面是各国发行的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3.
高歌 《太空探索》2006,(5):22-23
1957年10月4日,莫斯科时间21时28分34秒,一枚巨大的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时隔不久,莫斯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的运载火箭名为“卫星”号,是在SS-6洲际导弹的基  相似文献   

4.
图为马绍尔共和国1989年发行的航天探索的里程碑套币中的一枚,钱币背面正中为马绍尔国徽图案,上部为英文“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左侧为$50,右侧为1989字样,下部为马绍尔土著文字“分割国家岛屿的辽阔海域”,重量为31.100克(1盎司),成色为0.999SILVER(纯银),发行量为25000套。正面图案为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轨道,上部为英文“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字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于1957年10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卫星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的成功发射揭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序幕。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在“神舟”号试验飞船的诞生地——北京西郊唐家岭,由曾经为中国空间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几十位院士,评选出20世纪中国空间科技可以永载史册的十大成就。一、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揭开了新中国空间活动的序幕。二、1975年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三、1984年发射成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四、1999年“神舟”号试验飞船首飞成功。五、1999年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六、1988年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  相似文献   

6.
1980年7月18日,印度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利用自制的SLV-3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自制的人造地球卫星。这颗被命名为“光明” (RS-1)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印度经过十年的努力而成功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据报道,这次发射已获得圆满成功,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之后,星上各分系统的工作都令人满意。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在当天发射成功后说,今天是我国的大喜日子,由于今天的发射成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0月4日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60周年纪念日。1957年10月4日,人造地球卫星-1(Sputnik-1,又称斯普特尼克-1)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它是苏联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其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1卫星概况人造地球卫星-1于1957年10月4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主要用于获取高层大气密度、无线电电离层传输等方面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8.
□□2007年的世界航天活动总的来讲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也遇到一些挫折,但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尤其是在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方面,发射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新型航天器,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美国继续领跑2007年,美国在人造地球卫星方面呈现出一些新亮点,如发射了分辨率达0·5m的全球观测-1(WorldView-1)商业遥感卫星和首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卫星等。1·1人造地球卫星2月17日,美国5颗相同的“西弥斯”(THEMIS,又译作“磁亚暴事件历史进程与大规模交互作用”)微型卫星由德尔他-2(7925)火箭成功发射。这组卫星用于全方位研…  相似文献   

9.
肖昊 《国际太空》2010,(4):17-18
1970年4月24日,年仅38岁的孙家栋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太空中唱响了悦耳的《东方红》乐音。  相似文献   

10.
宗河 《国际太空》2010,(4):28-30
1970年4月2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4月24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名记的日子. 4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3类,即科学卫星、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前2种卫星对科学研究和卫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1971年3月3日,中国第2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2010,(4):1-1
<正>4月24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4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文青 《国际太空》2010,(4):40-40
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之后,各国报刊电台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对世界的影响。因此,本刊特别转载了当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些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5月份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人的飞行成功,已经在太空方面取得一席之地……中国人在寻找火箭发射时机方面做得很出色……”;1990年4月7日我国用  相似文献   

16.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4-16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作为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专家,89岁高龄的王希季院士为我们回顾了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回顾了充满着光荣与理想的12年。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 0 0 0年 1 0月 31日和 1 2月 2 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 ,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18.
欧阳 《国际太空》2016,(9):17-26
众所周知,航天器是开发太空资源的利器,目前主要有3种,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它们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自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能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这3种航天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30周年(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际,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1987年10月4日~7日在苏州召开。出席这届年会的,有来自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所属研究院所、高等院  相似文献   

20.
空间物理现象的特点是参数多、范围广、变化大、相关性强,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综合性观测。为此.1971年3月“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以后,我国就着手考虑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的研制。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用干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七机部责成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和空间物理研究所对“实践”二号卫星的探测任务。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技术途径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由于航天技术发展规划的调整,发射“实践“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又几经变动.“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也经过多次演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