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2.
漫话海中飞碟高明强海洋中出现的飞碟,有人直呼为“海中飞碟”,也有人称之为“USO”。据世界海中飞碟协会统计,截至1995年,全球已经发现1000多个案例。其实,这一类水中飞碟在我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例如,南北朝时代的《拾遗记》就有这样两则轶闻:尧登位...  相似文献   

3.
凭借着新的证据,弗莱德曼和飞碟研究人员唐·伯利纳于1992年合作出版了《科罗纳坠毁事件》一书。他们在书中得出结论说:“1947年7月,政府方面发现的飞碟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此外还有七具外星人的尸体以及一个幸存的外星人。”他们声称,第一架飞行器在空中发生故障后,于科罗纳附近坠毁,其残骸大量散落于福斯特牧场。而第二架飞行器,显然就是安德森看见的那一只。1994年,兰德尔和施密特两人又合作出版了《罗斯韦尔飞碟坠毁事件的真相》一书。书中介绍了更多的被他们称为“目击者”的证人。其中一个是罗斯韦尔的居民弗兰…  相似文献   

4.
拜尔德日记     
地心有飞碟基地,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曾是美国海军少将的拜尔德却在不久前公开了他驾机探访地心飞碟基地的神奇经历,使外星人和飞碟再次成为美国人谈论的热门话题。拜尔德的日记说,他曾于1947年2月率领一支探险队,从北极进入地球内部,并发现了一个庞大的飞碟基地和地面上已绝种的动植物,在这个基地里还居住着拥有高科技的“超人”。但这一信息却一直被美国政府长期封锁着。拜尔德飞行日记所载,探险队驻扎在北极地区某一基地内。1947年2月19日,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朝北方进行飞行探测。圆形六分仪和指南针均经…  相似文献   

5.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6.
《洪水:一万年前的劫难》、《 UFO:防御与进攻》、《月球,我们神秘的近邻》、《失踪与失踪再现之谜》、《大金字塔的奥秘》、《科学家谈“世界末日”》是飞碟探索编辑部于 2001年向读者奉献的飞碟探索丛书英汉对照系列。本丛书第一辑共六本,内容详实,逻辑清晰,例证丰富,文字流畅,汉字部分由长期从事科普创作及 UFO研究的专家完成,英文部分由从事多年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资深译者完成,预计将于 2001年 10月出版,详情请见《飞碟探索》 2001年第 6期飞碟之友读书会推荐的新书目录。捕捉远古的讯息──《洪水:一万年前的劫难》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西方的《圣经》中,有诺亚方舟的故事;金字塔中发现的千行铭文,写道:“天域发生的大洪水”;古苏美尔的黏土板上,写着:“暴风之神将白昼变成了黑夜”──究竟在远古时期地球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使我们的先民这样念念不忘、反复吟唱 ?  在北美洲海拔 150多米高的山中,有一层夹杂着众多史前动物遗骸的奇特软泥层;在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上,有显而易见的被水侵蚀过的遗痕;在西伯利亚厚厚的冰雪之下,人们发现了猛犸等古生物遗骸;在南极洲寒武纪和晚白垩纪的地层中,科学家发现大量热带动物及植物的化石──地层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俄罗斯飞碟专家卡诺瓦洛夫披露了一项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外星人在俄罗斯境内至少建立了3处UFO基地。诸多事实证明,前苏联的军方、科学院和特工机关,将天狼星系中“仲湟尔”行星上存在地外文明的客观事实隐瞒了长达55年之久。俄军中校科尔欣在《特异报》上...  相似文献   

8.
UFO信箱     
广西逸宇:本人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看了其他一些有关UFO的书籍。在读了《飞碟探索》1999年第2期中刊登的《UFO照片的魅力与困惑》一文后,发现其中的“迈耶的UFO记录片”一节与本人在《光年》一书中看到的内容出入较大。《光年》一书的内容简介如下,“从1975年开始,瑞士农民爱德华·迈尔(即迈耶)遭遇了一系列接触外星人的经验,在这些年中,他积累了为数众多且完整的接触证据,包括相片、录像带、录音带、着陆痕迹、金属样本等。这些证据被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及美国地质学会等单位的…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怀念     
“中国土地辽阔,中国的天空上也一再出现过不明飞行物,中国应当有自己的UFO学家,中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U FO学家——这是我衷心的祝愿和期待。”这是一位老人在《飞碟探索》杂志1981年创刊号上留下的话语。25年后的今天,《飞碟探索》迎来了自己的25周年华诞,老人却早已溘然辞世,  相似文献   

10.
众议院     
您好!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现想向您询问一下三件事:①贵杂志在最新一期上刊登有订购《飞碟探索30年》一书之事。请告知通过何种途径汇款订购?是通过邮局汇款向编辑部邮购,还是银行汇款?另请告知汇款具体地址。  相似文献   

11.
1871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名叫约翰.马丁的农民在丹尼森附近耕种,偶然抬头,看见天空中有一碟子状的圆形物体在缓慢飞行。次日,《丹尼森每日新闻》等报刊的报道中出现了“飞碟”一词。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13.
UFO信箱     
李珍贵: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看过1999年第5期的《飞碟探索》后,认为该期发表的孙凤武《UFO:假说中的矛盾》一文,有的地方略感不妥,与作者的看法稍有分歧。现逐条说明,仅代表本人意思。就其假说中的内容我基本同意,但对于孙凤武同志提出的“矛盾”有些不同看法,同时深信UFO的存在。假说一中的“出入:1.流星随时(晚上)出现,并非流星雨中的流星能产生灼烧现象,不是所有的流星都具备形成“UFO’的条件。2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周围的空气变热,不能排除大量的“热空气”所产生的强大浮力,使因灼烧而减少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也说《圣经》与UFO●徐耀明1996年4期《飞碟探索》有一篇“UFO:“圣经”如是说”的文章。读后给人的感觉这不是在探索UFO,而是借题发挥的现代布道。UFO现象不是某家某派的专利,各种学说都有发言权;不论什么体系,包括宗教神学,只要在经典、传说中确...  相似文献   

15.
UFO信箱     
江苏扬州王玉林:我是一名《飞碟探索》的忠实读者,近来读到邵瑞琦先生的《UFO的疑惑》(《飞碟探索》2002年第1期)一文,对邵先生的某些观点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谈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从邵先生文章的前半部分看,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在没有弄清UFO的来源之前,任何科学的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邵先生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派往地球的使者”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浪漫的科学幻想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的理由是:从1000多年前宋代就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1000多年了这些…  相似文献   

16.
张生 《飞碟探索》2012,(6):19-21
一般来说,飞碟报告的历史总是“鱼龙混杂”。很多时候,研究人员过于渴望有一个重要发现,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一个“重大”案件中,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细节而且证据也缺乏可信度。这里最好的例子便是弗兰克·斯库利飞碟案(上文《阿兹台克UFO事件》)。受一些飞碟坠毁事件启发,斯库利没有仔细检查信息来源,这一错误使得他最后饱受困扰。而《旧金山纪事报》的卡恩也没有对斯库利的信息来源仔细核对,于是他们两个人后来都被认为是骗子。实际上,斯库利是骗局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组织认为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组织,但美国人还在竭力保守这一秘密。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守秘密,而且这种“保守”已远远超出了“保守”所应有的界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公布这些秘密将导致人类的恐慌”,这已间接地说明飞碟不只是“大气物理现象”,还是一种能导致人类恐慌的可怕东西。   有证据表明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美国人就与飞碟“乘员”有了接触,至少美国人已经掌握了飞碟存在的证据。   举证一: 198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费尼克斯召开不明飞行物研究会。一个…  相似文献   

18.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8):28-28
Grace:您好!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从小便对自然科学、宇宙奥秘充满了憧憬与好奇!小女曌翼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近日“网上冲浪”时,在新浪博客中发现了两篇好文,觉得很适合《飞碟探索》的风格,便贴于此,望编辑老师审阅。小女因不知贵刊是否接收荐稿,又因自己的几篇拙文还难登大雅之堂,所以迟迟没有给贵刊投稿。  相似文献   

19.
UFO是英文不明飞行物的缩写,但由于多呈碟状,所以统称为飞碟。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报道,美国爱达荷州伊西城的商人肯尼斯·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经过华盛顿州的喀斯特山上空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九个碟状闪光的飞行物。它们边前进边自转,时速大约在2000千米左右,飘忽不定,转瞬间就不见了。这就是现代确切记录飞碟最早的时间和大体的经过,从此飞碟一词开始传遍世界。但是,我国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的画册第十二集上册里面有一幅《赤焰腾空图》,图中配的原文是:“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城南隅忽见火球一团,…  相似文献   

20.
猜图秀     
《飞碟探索》2009,(7):5-5
《飞碟探索》杂志社官方网站和论坛隆重推出,加入就可享受三重大礼: 一重礼:《飞碟探索》官方网站重装上线! “E.T.网”作为杂志唯一官方网站正式上线,是杂志之外为大家互相交流提供的又一个开放性平台,并同时提供各类电子书下载服务。大家快快注册网站会员,可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