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21年7月6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一号05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四颗装备星,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曾参加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他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近日,戚院士接受《中国航天》杂志  相似文献   

3.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宇宙空间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已经具有了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卫星的研制、总装和测试任务,确实是个奇迹,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第一页。1967年,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需要,北京科学仪器厂(七机部五院卫星总装厂)由生产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卫星发射并投入使用以来,"高分四号"卫星又于2015年12月29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高分重大专项的一次重大突破。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以及我国国内时间分辨率最高的地球静止轨道面阵凝视型光学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5.
正2月2日15时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张衡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6.
赵露华  费保俊  肖昱  姚国政 《航天控制》2012,30(3):29-33,44
讨论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应用于"夸父A"卫星的可行性。在"夸父A"卫星上搭载X射线探测器接收3颗脉冲星的脉冲信号,通过测量信号到达卫星和太阳系质心的时间偏差和频率漂移6个观测量,可以确定卫星的3维位置和3维速度。根据卫星状态与目标轨道的偏差采用小推力方法可以对卫星进行轨道控制。本文对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现有的技术下就可以将"夸父A"卫星控制在日地系第一平动点halo轨道的附近。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2月22日协调世界时14:17,一枚"猎鹰"9运载火箭B1038.2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SLC-4E工位成功点火,随后将两班牙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对地观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与这颗由空客公司研制的军用卫星一起进入太空的是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第一批自主研发的卫星"微卫星" 2A (MICROSAT-2A)和2B,也就是数量达1.2万颗卫星的庞大卫星星座"星链"的2颗技术验证先导星。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5月7日02时11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送入太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C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服役时间最长、用途最广、执行任务种类最多,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在西昌、酒泉、太原3个发射场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6月23日0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入轨,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航天领域完成收官的首个国家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高分四号”卫星观测能力与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中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地球同步轨道上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它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极高时间分辨率、多种谱段选择、广阔的观测范围等特点。为使"高分四号"卫星充分发挥观测能力,成为灾害监测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应典型遥感应用,总结归纳出了五种观测模式,分别是凝视模式、跟踪模式、巡航模式、签到模式、夜间模式,并分析给出各种模式下相应的观测策略。文中还以现有国产遥感卫星为例,讨论了影响"高分四号"卫星应用的两种重要因素,即数据连续性和数据稳定性,其中针对巡航模式对数据连续性的潜在影响提出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轨使用建议,针对数据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评价模型。该文对于有关方面应对多种观测需求、合理使用"高分四号"卫星在轨观测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曰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幵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该卫星由以钱^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吋逬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外形为直径1 m的近球状72面体,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由于其所处特殊的热环境,造成热控设计的复杂性,随之带来的是对卫星系统热控和真空热试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该卫星在2005-2006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整星、系统级及大部件的真空热试验,对现有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技术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文章分别从外热流模拟装置设计技术、热试验支架设计技术、数据测量与控制技术等方面所做的技术创新及其在"嫦娥一号"卫星系列真空热试验中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即插即用技术在快速响应的地位和发展,从结构、电子系统、软件和硬件组成几个主要部分解析了第一颗完全按SPA实施的飞行器PnPSat-1。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即插即用"卫星发展的意义及对卫星技术的启示,为快速空间响应微小卫星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人们总会提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王希季院士。王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与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主持我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系列的工作。1975年,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祁首冰 《卫星应用》2014,(11):52-54
2014年5月30日,韩国航天政策最高决策机构——韩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一次卫星应用综合规划——实现"卫星应用3.0"(2014-2018)》(以下简称《卫星应用规划》)。《卫星应用规划》由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以下简称"未来部")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在征求产、学、研、官相关专家意见后,提交韩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审议并通过的航天领域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此次《卫星应用规划》是韩国政府首次出台卫星应用相关的国家综合规划,提出了"卫星应用3.0战略",体现了韩国政府大力发展卫星应用及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天兵 《中国航天》2007,(9):37-39
经多次推迟,意大利首颗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地中海天宇"(Cosmos-Skymed)1终于在6月8日用美国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由泰勒斯·阿列尼亚空间意大利公司为意大利航天局和国防部研制,是由4颗军民两用卫星组成的星座中的第一颗卫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打造自己的军用卫星系统,以增强对本国及周边地区的防御能力,减少对美、俄两国的依赖,其中欧洲一些国家正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欧洲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2006年12月又由德国发射了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现在意大利又把自己的首颗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送上太空,所以引起了世界军事航天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大国的新征程。今年的4月24日是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请贵单位予以协助,现将事项函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承蒙各单位领导和专家鼎力相助,2011年第一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和业界的好评。为更好地促进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现拟于2013年10月召开"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议主题为"创新与未来"。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航天器工程》、《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协办,欢迎踊跃投稿。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于GNSS服务能力及低轨卫星导航服务需求,对国内外低轨卫星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其技术发展路径及效果,研究了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使能技术,结合服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增强、备份、独立"三步走的建议,并给出了地面段、空间段和用户段的相应配置.增强模式采用"信息+信号增强"的模式,多种手段综合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可采用统筹建设的方法,形成增强和备份能力.可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长征"二号C/SMA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简称"巴遥"一号)和科学实验卫星PAKTES-1A送入预定轨道。早在1990年,中国航天与巴基斯坦开展了第一次合作,"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首飞搭载了一颗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2011年,中巴航天再度携手,巴基斯坦1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