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宇航学报》2008,29(6)
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宇航学会曾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和第二届学术年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08年12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航天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年会将云集我国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就中国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将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
国际宇航联大会举办中国专场本刊讯10月9日下午,作为国际宇航联第47届年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活动,中国航天技术专题报告会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在这个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王礼恒向国际宇航界表示,在40年的中国航天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宇航学会将于2018年4月24-25日在哈尔滨组织召开"首届中国航天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航天高峰论坛"(原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学术年会)。大会将结合"4·24"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活动,通过"大会报告+专业论坛+主题交流"的全新模式,充分发挥学会各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9,18(1):F0003-F0003
1概况 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获得国家民政部、中国科协批准,是中国宇航学会所属的一个技术委员会,在中国宇航学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宗旨是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理论与技术发展,为大型航天工程提供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化技术支持,促进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技术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培养提供服务,提高航天及相关领域的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15年9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德航天企业对接会"和"中荷航天企业对接会"也将于年会期间举行。年会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云集我国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学者,探讨航天发展的难点、热点及关键技术,内容将涵盖空间技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宇航学会拟于11月12日-13日在北京(暂定)组织召开"中国宇航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年会将云集我国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年会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内容将涵盖空间技术、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等相关领域。两院院士、航天及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将就航天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二月十日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万寿宾馆隆重举行九一年春节茶话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二炮、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航天活动爱好者学生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佳节,并祝贺中国宇航学会成立十一周年。  相似文献   

8.
《宇航学报》2015,(4):489
<正>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15年9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德航天企业对接会"和"中荷航天企业对接会"也将同期举行。年会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云集我同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学者,探讨航天发展的难点、热点及关键技术,内容将涵盖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16~17日,中国航天(宁波)新材料产业化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指导,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巴日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崑声和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共同出席了开幕式。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了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二届三次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办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二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报告会于1998年4月7~8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空军、海军及有关部门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学会理事长刘从军在会上就...  相似文献   

12.
序言     
正中国航天大会是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行业盛会。自2018年起,在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共同指导下,中国航天大会已成为每年"中国航天日"活动重点打造的主场活动。大会通过与《航天标准化》等多家国内航天领域知名期刊合作,搭建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发布平台。"航天标准化论坛"作为中国航天大会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三届,逐步成为航天先进理念、技术和服务的发现者、引导者和推动者。2020年航天标准化论坛活动聚焦"标准·智慧",于9月19日在福建福州成功举办。航天标准化论坛活动由中国宇航学会标准化分会承办,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和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大会向《航天标准化》推荐了 12篇优秀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4,(6):56-57
5月27~28日,《中国航天》杂志理事会2014年年会暨“航天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航天》理事会成员单位和部分市县企事业单位代表1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航天》杂志的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航天》理事会为航天企事业单位之间和航天协作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8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祖国不会忘记——献给共和国的脊梁们》大型画册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了首发仪式。该画册是"群星灿烂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献礼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的重要作品。画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已故的、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和航天领域的院士的风采;记录和宣传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15.
杨键  薛涛 《宇航学报》2012,(1):2+145
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宇航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总装备部、中科院、有关高校等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当前航天发展的热点、难点及关键技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宇航学会将于2019年4月23—25日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航天大会"。大会将结合"4.24"中国航天日开展涵盖政府、国际、学术、教育、科普、商业、展览和文艺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其中"第五届小卫星技术国际交流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时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系统工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开创和发展过程中,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探索形成的具有航天特色的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理念、体系和方法,并在中国空间事业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创新。文章从系统工程的起源和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航天器系统工程发展历程及应用实践,提出了新时期坚定系统工程理论自信、推动空间事业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宇航学会成立于1979年10月,是由钱学森、任新民、张震寰发起,国务院、中央军委、民政部联合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性机构和法人社会团体。学会由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其宗旨是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中国宇航学会下设38个专业委员会,拥有179个团体会员单位和3万余名个人会员。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国内、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活动,与众多国际航天组织、机构以及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组织建立了双边或多边关系,在促进航天学科发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和推进和平利用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活动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系统院)是我国最早、最主要的从事航天系统工程研究、航天发展咨询研究和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的单位之一。系统院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的原创单位之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实现全国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通了北京—维也纳卫星数据线路,成为我国首家开通国际互联网的单位;首次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宇航学会发射工程与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成立,为中国宇航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之一,是负责开展火箭发射工程及其地面设备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的学术组织。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组织实施经中国宇航学会批准的本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计划,每年组织召开委员工作会议及学术交流年会。负责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的评选和表彰,向中国宇航学会推荐优秀论文和科普作品,向相应刊物推荐文章,如“航天发射技术”,向有关部门提供科技政策方面的建议,承接有关单位和部门委托的咨询工作。组织参加宇航学会组织的有关活动,承办宇航学会交办的其他事务。发射工程与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由来自29个单位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热心学会工作的科学技术专家组成,挂靠在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和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设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25人,学术秘书2人。各委员单位包括中国航天系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所、厂、基地以及有关高等院校。本专业委员会主要专业技术有:发射方式研究、发射系统工程、发射设备、地面工程设施、吊装运输、推进剂加注、液压伺服随动、供配气、供配电、瞄准系统、发射控制、推进剂防护、废气废液处理、气象保障和环境保护等等。本专业委员会在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