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低压差分信号导线的设计与环境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压差分信号(LVDS)导线是新研制的专门用于传输高数据速率信号的导线,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器数据传输任务。文章介绍了LVDS导线的材料特性,进行了环境适应性分析,也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均满足导线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阳彪  徐军  刘晓 《航天器工程》2014,23(5):77-81
基于双绞线结构及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的周期特性,运用数值评估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模型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多个分叉的LVDS线缆辐射干扰强度。之后,提出了LVDS线缆辐射干扰的抑制工艺措施。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采用多导体传输线法分析LVDS线缆的辐射特性,并证实了在总装工艺过程中采取屏蔽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可为优化航天器LVDS线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了气浮轴承在航天器质量特性综合测试设备中的应用情况及测量原理,之后对一种球面气浮轴承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仿真计算,得出了承载力与不同参数的关系及提高承载力的方法;最后总结了航天器质量特性综合测试设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星载相机电子倍增CCD(EMCCD)高压驱动电路的设计。该设计基于FPGA,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实现正弦码数的发生,并能接收卫星指令信号进行在线调幅和调相;然后通过低压差分信号(LVDS)总线和高速大幅值运放技术,把正弦信号转化为EMCCD所需的高压倍增驱动信号。利用仿真与计算进行电路参数设定,并研制了实物样机。试验结果显示:电路生成的驱动信号相位调整步长为π/8,幅值调整精度优于0.01V。该设计可为国内后续EMC-CD卫星相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在遗传算法框架内实现再入航天器配重布局优化的方法,获得的配重分布,可以尽可能小的配重重量代价使再入航天器满足复杂的质量特性要求。该方法将再入航天器可安装配重的区域离散为大量小面积配重区,使每个配重区对应固定质量的配重块,从而对配重布局设计变量进行离散编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再入航天器配重布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对某再入航天器示例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优化配重布局方案,以小的配重用量同时满足了质心位置、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复杂质量特性约束,配重布局显示出复杂空间分布的特点。文章的结果可为各类航天器的配重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继电器实现50~900MH宽带信号传输时,通过对相邻信号线间的串扰信号的实际测量,发现元器 件的布局布线直接影响串扰信号的大小。通过对实测结果的进一步分析看出,如果布局布线合理,在使用通用继电器实 现50~900MHz宽带信号传输时,可以将相邻信号线的串扰控制在-42dBm以内。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由航天器姿控发动机等带来的羽流热效应问题,文章通过仿真得到了在不同的发动机布局下航天器表面的羽流热流密度分布情况,通过增大发动机的推力线角度和安装点高度,可以使得发动机羽流核心区远离航天器表面,从而降低喷流对航天器表面的加热效应。综合考虑控制力矩及推力损失、布局包络和发动机支架设计等因素,对某航天器发动机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及羽流热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天器上LVDS接口电路无规范测试方法的现状,对LVDS接口电路进行测试方法研究,以当前LVDS接口电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利用"夹具"进行实时测试的方法,并据此仿真设计了LVDS接口电路,搭建了其测试平台,验证了夹具在实时性测试中的可用性。专用测试夹具可为航天器测试中LVDS链路故障定位提供有效的实时测试方法,并可提高故障定位及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9.
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是一种新型的再入航天器,可实现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任务中的行星大气再入,具有系统简单、质量小、气动加热低和可适应不同外形的再入载荷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国际发展现状,并对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参考俄罗斯的充气再入与降落技术(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technology,IRDT)设计先例,提出了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构型方案,并针对该构型进行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气动力和热仿真分析。计算采用了迎风格式的层流模型,基于密度进行求解。文章还基于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开展了再入轨道的设计,最后对再入气动特性分析、柔性热防护材料、布局与折叠包装和充气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郎啸宇  张锦绣  曹喜滨 《宇航学报》2015,36(11):1235-1241
针对失效航天器大型天线进行再利用过程中的多细胞卫星(Satlet)布局问题,推导基于Lagrange方程的多Satlet天线动力学方程。通过分析天线振动对Satlet布局位置的影响和Satlet对天线系统的扰振,提出Satlet布局规划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给出Satlet在天线系统中的最优布局,并采用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CMAES)对结果进行校验,以保证Satlet最优位置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失效航天器系统采用由上述优化算法给出的最优位置对Satlet进行布局,可以使得失效航天器的大型天线完成再利用过程中的姿态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为提前识别单机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超标情况对于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单机试验结果的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即在单机EMC试验结果基础上,考虑安装位置影响,与系统级传导、辐射的敏感度限值和接收机灵敏度进行比较,获得安全裕量。对直立姿态两舱结构航天器的典型设备(包含非射频类产品、射频类产品和供配电产品)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单机EMC试验超标结果对于整个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电磁兼容性的影响。与实际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利用单机EMC试验结果对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不足,阐述了航天器射频设备频谱兼容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并通过2个实际工程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使用该方法进行频谱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应对电磁干扰裕度留有余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采用s参数法结合CST-MS软件进行航天器屏蔽度仿真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在航天器舱体结构内的发射天线和舱体结构外的接收天线处分别设置端口,通过计算端口间的s参数来分析计算舱体结构的屏蔽度,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验证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充分验证了采用s参数法结合CST-MS软件对屏蔽度仿真分析,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航天器设备级和系统级,能够显著降低航天器电磁兼容性(EMC)分析的难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航天器前期设计中EMC试验验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电磁干扰的产生及PCB设计中的抑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兼容性(EMC)常是制约设备间匹配性和正常性能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电磁兼容性设计也是航天器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介绍了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并从合理布局与布线、电容的设计、逻辑电路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过程中减少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15.
对于某些装配有高灵敏度设备的卫星,其舱内设备的非期望辐射发射通过穿舱电缆、过孔等耦合到舱外,被高灵敏度设备在卫星舱外的天线接收,可能干扰高灵敏度设备对正常信号的接收。文章提出了抑制卫星穿舱电缆电磁泄漏的包覆及过孔封堵的方案,同时进行了包覆方法研究和效果分析,验证了该方案可以减小穿舱电缆和穿舱孔的电磁辐射泄漏对接收系统的影响,使卫星的电磁兼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LVDS技术及其在高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LVDS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并结合实际设计经验,重点对设计中的考虑因素等内容进行阐述,介绍其在雷达侦收、高速数传等领域的应用。最后给出LVDS在某宽带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一种航天器电缆网精确质量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电缆网质量特性计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精确质量特性计算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航天器电缆线型库,快速计算出线束的线密度并赋予三维模型;同时精确计算出三维电缆网模型的长度,建立导线束线规库,实现了电缆网质量计算。该方法可解决长期困扰的电缆网质量特性计算的精确性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