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谢幕演出,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航天飞机正式与人们告别。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看到它在太空中遨游的雄姿,而只能在博物馆里追忆它往昔的辉煌。别了,航天飞机;别了,航天飞机时代。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在  相似文献   

2.
正除了要提防载人航天器在轨工作期间,仪器设备和航天员可能遭受微生物的侵害外,在航天飞行中,人们还需要提防另一种形式的微生物风险——将地球上的微生物带到其他天体上,或者将其他天体上微生物带回地球。这两种风险来源,分别被称为行星际污染的正向和反向污染。针对这两种污染,航天探测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加以防范。正向污染从地球带到其他天体原本不存在的微生物,不但会严重破坏那些天体先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月29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展览工作部承办的"从火药到火箭"航天科普展在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航空航天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4.
小行星来袭     
<正>编者注:本篇是小行星作为太空武器威力的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根据科学资料和事实将抽象的数据用艺术的手法如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一个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印象。情景模拟不是科幻,它完全以事实为依据,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1世纪的某年某月,美国部署在月球轨道上的一颗编号为13的小行星武器失控,原因是两名潜伏在美军月球武器控制中心的俄罗斯特工借小行星武器检修之机,偷偷爬到13号小  相似文献   

5.
在服役了30年之后,美国航天飞机舰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35任务结束后,航天飞机将被运往博物馆收藏并对外展出,以展品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在向航天飞机说"再见"前,美国太空网盘点了航天飞机的8个应该被人们记住的事实。1.最高时速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12,(10):2-F0002
<正>9月17日,"奋进"号乘坐改进过的波音747客机飞往加州科学中心。这是最后一架航天飞机告别蓝天,开启与公众亲密接触的博物馆生涯。去年4月12日,在美国航天飞机首次执行任务30周年之际,美国航宇局局长博尔登宣布了4架航天飞机退役后的归宿,他们将分别被安放在全美4个博物馆,供民众与游客参观。第一架测试用航天飞机"企业"号从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转移到了在纽约的无畏号航空母舰海  相似文献   

7.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地球环境及航天空间环境中存在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微生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微生物检测方法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凭借其快速、灵敏的检测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地面及航天环境的微生物检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洗洗刷刷处理化石——许多化石猎人和博物馆研究人员常用的传统手段,大大降低了人们在化石上发现古代DNA的几率。法国巴黎贾奎斯·莫诺研究所的盖利和同事们研究过一些埋藏了3200多年的骸骨化石。这些化石都属于同一种牛--欧洲野牛,都是在法国的同一地点出土。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具有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繁殖快、便于搭载等优点,被作为生物模型用于空间环境下的生命现象研究、地外生命探测以及开展以微生物为重点关注对象的行星保护任务研究.随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临近,微生物空间实验技术开发以及相应的实验装置研制需要加快部署.本文以已实现空间应用的微生物技术为基础,从微生物空间培养、保存、检测技术及用于地外生命探测中的微生物识别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空间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微生物实验的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们最熟悉的一部阿兹特克历书,陈列在墨西哥城西奥达德博物馆,是在挖掘该城大教堂时发现的.它以一块完好的整石出现在人们面前,周边长4米,被称为“太阳石”.那些得到宗教教义传授的教士们所使用的历书,则用金子和银制成,圆盘形状,重  相似文献   

11.
末路哀曲     
季文 《飞碟探索》2008,(4):54-55
这个遗址是尤卡坦地区(10世纪~15世纪)玛雅—特尔托克文明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包括中美洲建筑中一些最著名的例证,综合了玛雅人的建筑技巧和特尔托克人的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人只是从书本和杂志上接触到UFO学,但是,最近这一领域最具吸引力的人工制品被推上了展台.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城的奥特尼迷兹飞碟博物馆,参观者可以观赏到人所共知的1947年飞碟坠毁事件的重现,同时展出的还有直径2.4米的飞碟和外星人雕像.馆长约翰·布瑞斯说,该博物馆展示了自1940年以来,每10年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让不少人失去了健康,也给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然而大家或许有所不知,在载人航天飞行中,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也给航天员生命健康和航天器设备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多麻烦。为了保证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科研人员和航天员也要同这些微生物"斗智斗勇"。威胁航天员身体健康在美国"阿波罗7号"的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任务开始后同时患上了感冒。在后续的任务执行过程中,被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柯克·约翰逊是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20年来,约翰逊一直在搜集不同时期有故事的物品,远至恐龙骨骼化石,近至各类豆荚。作为一名博物馆馆长,他有较强的能力与影响力:吸引了500名馆员、无数同事与科学家,博物馆年访问量高达700万人次(游客访问量在全球博物馆中排名第三)。我们采访了约翰逊馆长,聊到了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代博物馆丛书》航空航天册108元,艺术册98元,天文册、地理册、动物册、水陆交通册、海洋册、社会历史册各78元,植物册67元,体育册60元。 △航天书刊 《世界航天发射系统》每册100(90)元《中国空间事业一瞥》24元,《邮票与航天》15.20元,《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12.20元,《太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11,(12):8-10
爪哇岛喀多盆地的中央是片不见天日的椰子树海,婆娑椰影深处,似乎永远静寂,却耸立着佛教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婆罗浮屠。  相似文献   

17.
蒙昧时代,南非大草原时有严寒肆虐。一天,两个婴孩大概是为了避寒,钻进了一个岩洞,可他们发现在这个岩洞里并不只有他们两个,一只吃人动物已呆在这里了……显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这件事情的存在。尽管如此,由法国人和南非人组成的考古小组在巴黎宣布的在南非发现了两具婴孩骨化石一事,却使人们完全可以想像上述那件事情是可能存在的。法国全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多米尼克·戈梅里和波尔多第一大学的若泽·布拉加在约翰内斯堡维特沃特桑德大学的安德烈·凯泽领导下,于1998年7月~8月对距比勒陀利亚30千米的德里默伦地方的…  相似文献   

18.
<正>题图讽刺漫画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基督徒对"人类与猿类具有共同祖先"这个观念的反对。转到克伦威尔路上,老远就看到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门前弯出一条长长的人龙,我加快脚步,递补上长龙尾巴。队伍移动得很快,不一会儿,我已来到门前石阶上,回头望,人龙长度不减  相似文献   

19.
火星人通常只是人们假设或虚构的火星上居住的生物,虽然现在没有找到坚实的证据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历史上关于火星生命的假设却是常有的事.有些科学家推断ALH84001陨石中有矿化微生物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微生物严重滋生现象表明:在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LDIR)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大大增加,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前期调查和具体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本研究首次提出LDIR能够使微生物群落中的物种产生不同程度的生长延迟效应,从而减小了物种之间的竞争排斥,诱导并维持了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基于经典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将生长延迟时间环节引入其中,得到LDIR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获得LDIR下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的动力学机制,得到结果可为认识低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