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计人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布雷顿循环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借助于数值计算,研究了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和工质与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对功率最大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优化了恒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Braysson热机的功率密度.指出了其兼顾较高功率和较高效率时压比及高温侧热导率的取值范围,并发现功率密度较大、同时也使热机相应的功率和效率较高时.高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要大于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实际Braysson热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计人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和回热器的热阻损失、压气机和涡轮机中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及管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恒温热源条件下实际回热式布雷顿循环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借助于数值计算,研究了高、低温侧换热器和回热器的热导率分配对最大功率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密度特性,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及压气机、涡轮机的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导出了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将对应于最大功率密度时的一些参数与对应于最大功率时的同样参数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功率密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密度特性,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及压气机,涡轮机的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导出了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将对应于最大功率密度时的一些参数与对应于最大功率时间的同样参数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功率密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回热式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密度特性,计人工质与高、低温测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压气机、涡轮机的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和管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导出了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将对应于最大功率密度时的一些参数与对应圩最大功率时的同样参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不可逆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功率密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在给定总热导率的情况下,以功率密度为目标,通过数值计算,对恒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和中间压比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可逆性对循环功率密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实际循环性能,计入工质与高、低温热源间换热器和回热器的热阻损失和压气机、涡轮机中的不可逆压缩、膨胀损失,导出变温热源不可逆闭式燃气轮机回热循环的功率输出和热效率与循环压比间的解析式,给出了详细的数值算例说明各项损失对循环参数的影响特点。计算与分析表明,回热对循环功率输出有影响,高、低温侧换热器和回热器的有效度之间存在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9.
研究定常态恒温热源热机循环性能,导出内可逆卡诺热机和布雷顿热机的最佳功率、效率关系和最大功率及相应的效率界限,并对这两种热机循环的最优性能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只有当工质的热容率趋于无穷大时,布雷顿循环才能达到卡诺循环的性能。数值计算显示,当布雷顿循环的工质热容率为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总量的1.5倍时,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已为卡诺循环功率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定常态恒温热源热机循环性能,导出内可逆卡诺热机和布雷顿热机的最佳功率、效率关系和最大功率及相应的效率界限,并对这两种热机循环的最优性能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只有当工质的热容率趋于无穷大时,布雷顿循环才能达到卡诺循环的性能。数值计算显示,当布雷顿循环的工质热容率为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总量的1.5倍时,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已为卡诺循环功率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性能。导出了无因次功率及效率的解析式,由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最优功率和最优效率时的最佳中间压比分配。并研究了中冷度,回热度和高低温侧换热器的有效度,循环热源进口温比以及中冷源与低温侧热源进口温比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优化了恒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闭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中间压比分配和高温侧换热器、低温侧换热器、中冷器及回热器热导率分配,得到了循环最大热效率;通过进一步优化总压比,又得到了双重最大效率。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一些重要参数对循环优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部件热防护以及热管理问题,针对CCA(cooled cooling air)技术,采用高孔隙率泡沫金属替代传统管翅式换热器金属翅片,设计一种轻质、高效、紧凑的小尺寸S型泡沫金属管翅式换热器。换热器芯体为3D打印的钛合金制作,重129 g,由S型管束以及泡沫金属翅片组成,翅片安装在管束直管段处。流动传热实验模拟航空发动机机匣外部的空-油换热器,冷侧为水,热侧为高温空气,测定两侧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及压力。结果表明:泡沫金属作为换热器的翅片,传热系数增大43.94%、换热量提升21.7%、综合换热性能增加25.43%,功重比平均提升17.26%,可达14.61 kW/kg。这说明泡沫金属能够提升换热器的整体性能,可用于未来航空发动机相似结构换热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