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的味道     
<正>年味儿,不仅是鞭炮声声响和串亲拉家常,还有家家户户做的传统美食。"腊月二十七,把面发",春节前几天蒸花枣糕,是北方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节回家,远远地看到一缕炊烟从小院升起,刚迈进小院,就被花枣糕的气息和浓浓的年味"包围"了。原来家里在做花枣糕,街里邻坊都过来帮忙。做花枣糕是个细致活,从发面、和面、醒面,哪个环节都不能少,一不留神面软了,就前功尽弃。大家一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每个国度都有一个"主题色",例如埃及的"金"、墨西哥的"土黄"。那么对于枫叶之国加拿大而言,它的主题色又是什么呢?如果你探访了位于加拿大西部边陲的落基山脉,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至少,落基山脉呈现出的"蓝色物语"是你无法抗拒的。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07,(3)
鱼翅的渊源:至迟在元代时,鱼翅已与燕窝、海参、鲍鱼等在高档席面广泛入馔。明朝中叶,在京城招待科举人士的"鹿鸣宴"的菜单上就有"鲨鱼翅六两"的记载。清代的宫廷饮食和官府饮食中,鱼翅作为山珍海错中的珍品,备受推崇。在清代以前,鱼翅以鲜品为贵。在使用鲜品受局限的情况下,中国人还懂得用极其复杂的加工手段,去制作干鱼翅。干品加工后的滋味,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资质,是鲜品无法比拟的。旧时,食肆有句老话,叫做"响堂哑灶"。就是说,堂口招呼客人,报菜名(两次,进门是告诉厨房,出门是知会账房)要响亮,中气十足。大抵是穿着体面的长衫、上了年纪的男子,里面的衣衫雪白的袖子翻在外面,察言观色,大方得体。而灶间,除了勺子碰着锅子,不能有说话声。如今翻了个个,除了门口"迎宾"小姐嗲溜溜,软绵绵的(或齐声,或单音)"欢迎光临"外,堂口说话都要轻声细语,上菜时报名听都听不见。如果大声说话,客人要"翻毛腔"(有意见),因为干扰了他的"窃窃私语"或静静品菜。而灶间却大声嘈杂,催菜声,对讲机声,大哥大声,不绝于耳。而"厨头"出入多自备车,穿着上、下皆名牌,还绝少下厨,甚至"领军"少则三四家、多则几十家餐馆厨房,俨然"厨老板",不少老板也是仰其鼻息,坦言"为厨头打工"。  相似文献   

4.
《航空港》2008,(5)
古时候,有一些勉人勤学有恒的故事,如《汉书》有"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为此唐朝李商隐留下"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的名句,以喻勤奋好学。另古传有"映雪读书"的故事,谓:"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同样留下了"丈夫富贵自有期,  相似文献   

5.
《航空港》2008,(6)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说:"一个有头脑也知道自己有头脑的人,往往能战胜十个没有头脑而不知自己没头脑的人。"上海民间收藏走过了20个年头,这20年大潮汹涌,日新月异,面对纷至沓来的收藏热潮,是时候总结回顾、冷静思考了。海派收藏,是独树一帜的收藏文化,绵亘百余年。历史上的"海派收藏"是变化发展的,譬如在清末时,"海派"  相似文献   

6.
《航空港》2007,(5)
最初的"创新"造就了未来的"经典";对经典的突破,又成就了更多的"创新"……纵观卡地亚的百年发展史,几个含义类似的词总是频频出现:创新、革新、先锋、先驱、潮流制造者……这些词所体现出的精神,和"经典"一样,已成为卡地亚不可磨灭的烙印。而这位先行者在攀登过一座座高峰之后,并未有任何懈怠,仍在突破自我的创新之路上领航前行。  相似文献   

7.
《航空港》2012,(4):126-129
茶飨养人是有根据的。以茶入馔,不是现在才有,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原料里包含了茶的糕饼点心统统叫做"茶食",用茶做的菜叫"茗菜",加了茶的粥叫做"茗粥"。茶是君子,成"菜"之美,春天里来一道养人的茶菜,身体最欢喜。  相似文献   

8.
厦门航空公司经过20年风雨历程,如今已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创出了"安全、优质、诚信"的优良品牌,成为我国民用航空体制改革中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9.
航天智能控制技术让运载火箭“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为民 《航空学报》2021,42(11):525055-525055
高可靠和智能化是未来智能航天器的主要特点,本文聚焦航天器高可靠、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梳理了中国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术从航天器的可靠性做起,航天器的可靠性从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从"会学习"的火箭做起。围绕航天智能控制技术如何使运载火箭"会学习"的发展架构,进一步探索了"边飞边学"和"终身学习"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支撑中国"会学习"运载火箭高可靠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阿土 《航空港》2011,(9):80-81
陕西陇县马社火表演,地方特色浓厚历史悠久,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目前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共有"社火会"300余家。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陇州社火游演大赛",传承发展了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