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于喜海 《卫星应用》2001,9(1):23-26
阐述了法国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就,分析了法国在对地观测卫星方面的一贯政策和成功因素,指出研制小卫星已经成为法国卫星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模式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关于小卫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世界航天领域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小卫星及其应用研究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小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卫星的编队飞行技术也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小卫星应用模式的必然趋势。正因为如此,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包括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美国空军和欧空局在内的多家著名航空航天研究机构都斥资开展了多个编队飞行任务,小卫星编队飞行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现代小卫星与大众化空间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论述现代小卫星技术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技术发展水平并举出现阶段的典型应用实例,讨论小卫星未来的发展方向,论述大众化空间与现代小卫星的关系,总结现代小卫星技术服务于大众化空间的各项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世界民用卫星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遥感卫星领域收获最大,美国和欧洲发射了多颗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欧洲和印度分别发射了各自的新一代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领域遭受了严重损失,欧洲2颗重要的通信卫星发射失败;导航卫星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和欧洲大力发展各自的导航卫星系统,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都有较大进展;微小卫星技术稳步发展,美国轨道快车计划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各国又有多个小卫星计划面世。  相似文献   

5.
国外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及测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晨曦  焦雯 《上海航天》2004,21(5):48-52
介绍了国外现代军用小卫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计划,分析了小卫星的未来发展方向,论述了军用小卫星发展所需的新型测控体制及相应的关键技术。最后,就我国小卫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要未来5年美国民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将进行全面更新换代,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介绍了下二代卫星系统组成、系统概念、遥感器配置、技术进步点等,分析了下一代卫星系统发展策略,总结了美国下一代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于20世纪发射的航天器中,对地观测卫星占一半左右。通过这类卫星的研制,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尤其是卫星光学遥感技术已由胶片回收型发展到光电传输型,从可见光遥感发展到可见光-红外遥感。本文将从中国于20世纪发射的光学型对地观测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以及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这三个方面,回顾中国在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卫星应用技术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在卫星应用领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测绘卫星技术总体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绘卫星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日新月异。文章分析和总结国际测绘卫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并简要介绍中国的首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设计及地面应用情况。最后根据现阶段中国国内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中国未来测绘卫星及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小卫星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布式小卫星系统是现代小卫星的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它能充分发挥小卫星的优势,同时也能克服小卫星的缺点。分布式小卫星系统包括星群、星座、编队飞行等。小卫星编队飞行将在空间遥感、深空探测、通信导航等方面带来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文章论述了小卫星特点和分布式系统概念,介绍了分布式小卫星系统技术发展水平和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我国已发射的光学型对地观测卫星和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 ,展示中国在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成就 ,并展望新世纪卫星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叶飞  曹琼  杨勇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12,29(4):7-13,26
介绍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现况。提出了由风云三号(FY-3)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测量卫星组成的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网构想,给出了三种卫星的主要仪器性能指标。讨论了多载荷综合观测,利用微波波段实现全天候探测,提高光谱分辨率,提高空间分辨率,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定标精度,发展无线电(GPS)掩星探测,以及发展主动遥感等极轨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对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给出了气象卫星向对地综合观测发展、遥感探测技术向"四高两全一多"发展、探测方式向主动与被动结合方向发展、遥感应用向高精度定量化发展、发展专用卫星或小卫星阵列等建议。分析了转动部件与太阳阵耦合抑制、高指向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高数据率数据传输、颤振对高光谱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减振、主动微波及可见、红外、紫外谱段高精度地面及在轨定标等实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微纳卫星发展现状及在光学成像侦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前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感知、新技术空间演示验证、空间科学试验、通信与数据传输、对地或对空间目标进行光学成像观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形态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采用微纳卫星实施光学成像侦察的优势,给出了应用实例,并提出在航天侦察应用中大力发展光学成像侦察微纳卫星的相关建议。从而为后续微纳卫星在航天光电侦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平  杜永浩  姚锋  谭跃进 《宇航学报》2019,40(2):127-138
针对现代卫星载荷能力与机动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卫星任务需求多样化与复杂化程度持续增加的现状,阐述了敏捷成像卫星调度问题的基本特征,给出了敏捷成像卫星调度问题的一般化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协同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敏捷卫星自主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面向未来卫星技术发展需求,指出了敏捷成像卫星自主调度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zes an example of a three-dimensional constellation of debris removal satellites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constellation using a delta-V analysis that discusses the advisability of rendezvousing satellites with space debris. Lambert?s Equation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means of analysis to construct a constellation of debris removal satellites, which has a limit of delta-V injection by evaluating the amount of space debris that can be rendezvoused by a certain number of removal satellite. Consequently, we determine a constellation of up to 38 removal satellites for debris removal, where the number of space debris rendezvoused by a single removal satellite is not more than 25, removing up to 584 pieces of debris total. Even if we prepare 38 removal satellites in their respective orbits, it is impossible to remove all of the space debris. Although many removal satellites, over 100 for example, can remove most of the space debris, this method is economically disproportionate. However, we can also see the removal satellites are distributed nearly evenly. Accordingly, we propose a practical two-stage strategy. The first stage is to implement emergent debris removal with the 38 removal satellites. When we find a very high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between a working satellite and space debris, one of the removal satellites in the constellation previously constructed in orbit initiates a maneuver of emergent debris removal. The second stage is a long-term space debris removal strategy to suppress the increase of space debris derived from collisions among the pieces of space debris. The constellatio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hich consists of the first 38 removal satellites, can remove half of the over 1000 dangerous space debris among others, and then the constellatio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the following removal satellites in steps. At any rate, an adequate orbital configuration and constellation form is very important for both space debris remov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hough the size of constellation of debris removal satellites would be small originally, such a constellation of satellites should be one of the initial constellations of removal satellit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future orbit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低成本、可自主展开的气球卫星是未来卫星技术的应用方向之一,而日益增多的空间碎片是低轨航天器,包括气球卫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为满足气球卫星的生存力分析以及在轨被撞击产生空间碎片的评估需求,开展球形气囊超高速撞击试验与仿真研究,获得了不同材质气囊的撞击损伤特性,并初步揭示弹丸贯穿球形气囊过程的破坏细节以及碎片云团特性,...  相似文献   

17.
陈川  杨武霖  余谦  李明  龚自正 《宇航学报》2019,40(2):156-163
在众多空间碎片移除技术中,天基激光烧蚀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移除技术,特别是针对移除海量的、尺寸在1~10 cm的危险碎片而言,更是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这一技术对高能激光器单脉冲能量、光束质量、发射镜口径等要求很高,目前的硬件水平还达不到实用指标要求,制约了其天基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硬件技术障碍,本文另辟蹊径,利用小卫星概念,提出了由不同轨道高度小卫星平台组成小卫星星座,通过在每个小卫星平台上的激光驱动接力来逐步降低碎片轨道高度,最终达到移除空间碎片的小卫星接力移除星座的构想。基于现有的激光器性能参数,根据激光烧蚀驱动碎片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单个卫星平台的移除能力,结果显示,10 J单脉冲能量激光器和0.5 m直径发射镜,能够对20 km范围内、尺寸小于10 cm碎片进行有效驱动。进而,针对空间碎片密集度高而应用最广的800 km轨道高度区域,设计了由分布在不同轨道高度的30颗小卫星组成接力驱动移除星座系统方案,通过仿真模拟计算验证了星座系统的移除碎片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目前热门的小卫星星座,降低了天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技术对硬件的性能要求,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所提出的小卫星接力驱动星座系统方案也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少范 《上海航天》2000,17(6):49-53
简要介绍了国外对地观测卫星研制开发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和研究了对地观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及这类卫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所达到的控制精度。同时展望了未来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返回式卫星现阶段在经济与军事等方面有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它也为航天高技术的核心——建立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两个先决条件——裁人技术与在轨技术提供试验条件,因此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我国返回式卫星具有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其潜力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尽早地安排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统筹兼顾主战场任务与航天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将使返回式卫星在发展我国航天高技术的总体规划中立新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