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员》2010,(4):9-10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7月3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任务控制人员在3月22日最后一次成功与“勇气”号火星探测车取得联系后,再也没有接收到其信号。该火星车正面临着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努力熬过这个严酷的火星冬天。  相似文献   

2.
截止到5月6日,经过长途跋涉,“机遇”号火星车已驶到一个露天足球场般大小的火星陨石坑边缘。这一陨石坑的潜在科学探测价值对火星车构成了“诱惑”,但该不该命令“机遇”号下到坑里去,目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们还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3.
陈曦 《航天员》2012,(5):29-33
自2011年11月26日“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到成功着陆火星,共历时8个多月。它是“勇气”号和“机遇”号成功登陆火星后,NASA科学家开始研制的新型火星探测器,有望在火星探测方面迈出更大的一步。然而,从2004年“好奇”号火星科学实验室立项至最后登陆火星,共花费了8年多时间,“好奇”号火星车的诞生过程漫长而艰难。那么,NASA为何花25亿美元的巨资如此倾心于“好奇”号?它又是如何集各项先进技术最终应运而生的呢?  相似文献   

4.
令飞 《航天员》2012,(1):34-37
“好奇”号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 Curiosity)即将于11月25日从卡纳拉威尔角升空,预计在2012年8月到达火星。“好奇”号的长度约为“勇气”号火星车的两倍。重量是后者的5倍,大小与吉普车相当。“好奇”号继承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的很多设计元素,比如都是6轮驾驶设计,  相似文献   

5.
肖择 《上海航天》2004,21(1):9-9
2003年6月10日发射升空的“勇气”号火星车,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长途飞行后,于2004年1月4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上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古谢夫环形山”区域,并向地球发回了第一个信息,随后首次向地面传回了火星照片。在登陆后至离开登陆舱前,“勇气”号在登陆舱平台上逗留了12d,进行设备自检并拍摄了  相似文献   

6.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7.
王小一 《航天员》2013,(6):35-36
2012年8月6日,NASA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盖尔陨坑,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好奇”号不断向地球传送着这颗红色星球的信息,从首张火星地表图片的传送到古河床的发现,“好奇”号不断勾画着人类登陆火星的美梦。最近,“好奇”号对火星表面土壤加热发现了丰富的水资源,这一惊喜发现是否也在预示着人类的火星旅行计划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8.
宙彤 《航天员》2009,(1):42-45
链接:2008年在火星上获得重大发现的几个探索任务有:1.NASA的“凤凰”号火星登陆器自从5月25日在火星、北极降落以来,直到11月2日耗尽所有能量为止,一直在对火星北极平原表面进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10.
左永亮  章园 《航天员》2012,(5):14-18
2012年8月6日,“好奇”号在经过8个多月的星途旅行后,成功登陆火星,开始火星探测工作。作为美国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好奇”号开启了一个新的火星探索时代。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2,21(4):99-99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6月11日消息,NASA的“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一个反作用轮的读数异常,但探测器仍然安全,于6月8日正式进入保护性待机模式。“奥德赛’’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当年10月24日抵达绕火星轨道;2002年2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是迄今工作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将“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用作信号中转站,为好奇心号火星漫游车在2012年8月登陆火星时传输信号。据该网站7月27日报道,“奥德赛”已成功调整了轨道位置,且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
欧洲空间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轨道器及“搭车”同行的“猎兔犬”2着陆器6月2日在哈萨克萨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始了飞往火星的旅程。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是俄罗斯联盟-弗雷盖特运载火箭。此次发射是由俄欧合资斯达西姆公司推销的联盟号火箭的第11次飞行。该公司还打算到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设在南美的发射基地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联盟号火箭。这次发射使火星这一地球的近邻再度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射的一些空间探测器已取得了大量有关这颗红色星球的数据,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是什么力量导致火星…  相似文献   

13.
谢懿 《航天》2009,(3):22-25
撇开火星北部平原不谈,如果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州土桑的标准,纽约的宜瑟佳岛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但是冬天就要来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彼得·史密斯正大步走向康乃尔大学的校园,此时道路两旁的秋季观叶植物已经过了它们的最佳时期。他此行的目的是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年度会议上做一个关于美国航宇局(NASA)“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目前状况的报告。史密斯是“凤凰”号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他也是以“学院派”身份执掌整个火星表面探测计划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3,(1):41-41
2013年1月9日,荷兰一家非盈利机构公布了2023年前往火星执行“火星一号”计划的航天员的条件要求,并将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全球真人秀电视节目来挑选首批火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1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6):61-61
2011年11月26日。美国迄今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这个由一名华裔小女生命名的强大“火星车”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3日晚11时35分许,美国航宇局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旅行,成功地降落在火星赤道以南15度的古谢夫环形山处。十几分钟后,它向地球发回了第一条信息。几小时后,它又传回了10多张着陆区附近的清晰照片。这标志着勇气号为期3个月的探测使命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7.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76-76
2007年9月29日,NASA公布了机遇号火星车于2006年9月28日和29日拍摄的照片。照片呈现的是当时“维多利亚”坑侧面图。据介绍,机遇号火星车首先降落于火星“鹰坑”,行进了9.28km后于2006年9月27日到达“维多利亚”坑。当时距离机遇号登陆火星已经过去了950天。“维多利亚”坑直径达800m多,深约60-70m,坑壁布满锯齿状的凸起,坑底则是厚厚的岩石层,是机遇号迄今遇到的最大的坑。从图片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坑左侧有6m高的、分层而突出的“佛得角”的南面部分。而坑内墙的右侧,可以看到15m高、称为CaboFrio的岩石层的北面部分。拍摄地点距离“佛得角”50m远。2007年9月11日,机遇号出征这个深坑。  相似文献   

18.
庞征 《航天》2012,(9):16-19
经过约5.7亿千米的长途跋涉,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凌晨1:31(北京时间13:31),美国于2011年11月25日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所携带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山脚下着陆。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盖尔陨坑的土壤和岩石,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可展开为期一个火星年(约687个地球日)的探测。 继续寻找火星生命迹象 总投资达25'f7_,美元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由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管理,波音和洛马公司为主承包商。它是美国火星生命计划的一部分,将挖掘火星土壤、钻取火星岩石粉末,对岩石样本进行分析,探测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具有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确定火星是否具有可居住性。为了描述火星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确定火星上是否有过生命,为载人火星探测做准备,“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具体科学探测目标是:了解生物学效应的特点;研究火星岩石和土壤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探索火星大气长时间以来的演变过程;确定目前火星上水和二氧化碳的状态、分布和循环情况,以及有机碳复合物的特性和储量;勘测火星表面的化学、同位素、矿物质复合物和火星近表面的地质情况;分析火星表面辐射的光谱特征,包括宇宙银河射线、太阳质子效应和次级中子等;掌握构建生命的物质的含量,如碳、氢、氮、氧、磷和硫。好奇号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护火星不受污染。其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的过去或现在是否可以作为生命的“避难所”。这就意味着探测器一定不能带有任何的地球病菌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航天》2012,(9):F0002-F0002
“好奇”号登陆火星的方式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到“好奇”号的轮子触及火星表面,需要七分钟时间。这是生死攸关的七分钟。  相似文献   

20.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4,(8):38-41,44
2003年12月25日,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顺利进入火星轨道;2004年的1月3日和24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又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6分钟降落过程之后,分别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不久,它们相继传回了令人惊奇的高清晰度照片,“火星快车”还首次在火星表面直接发现有水的证据。这一系列火星探测活动引起了轰动。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还陆续宣布了各自的火星探测新计划,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狂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