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起源、生命起源和宇宙起源,是人类一直关注的三大问题.达尔文学说认为,人是由猿进化来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考古科学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多数人也就接受了这两位伟人的观点.但是,近代生物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生活习性更接近于海豚,这就促使我们开始了对人类起源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龙夫 《飞碟探索》2008,(1):24-25
提起外星人,我们都感到很神秘,外星人到底是啥模样呢?实际上,谁也没见过外星人,谁也说不出外星人啥模样。但是生命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宇宙的任何地方,只要条件适宜,就会产生生命。原始生命的进化,最终会产生有智慧的生物人。如果外星球上有智能生物存在,它们会和地球人类一样吗?  相似文献   

3.
火星生命探测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外生命探索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深空探测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对火星表面形貌、生命迹象等进行科学探索的旅程.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火星带给人类无穷的遐想.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未来人类是否可以移民火星,磷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磷酸盐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命标志物,为火星生命探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我们会开玩笑说,不吃不喝。但“不吃”跟“不喝”是不等价的两件事情。我们可能参加过饥饿三十,但绝对没有听说过“口渴三十”;人可以两个月不进食仍然存活,但不能绝水超过两周。水约占成人体重的七成,水母体内含水量甚至高达九成以上。虽然一吨水的价格还远远比不上一克拉钻石,但能够维持生命的终究是水而非钻石。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不能脱离水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5.
甲: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人类今后进化方向的问题.由于我们今后将进入的是一个宇航时代,因此,许多关于似乎已进入宇航时代的“外星人”的目击报告就很有意义了.这些报告相当大部分都将“外星人”描绘成身高1米左右,没有毛发,头大手长的绿色小侏儒.“他们”的外形是有其合理性的.他们身材短小是为了适应宇航生活,因为宇航器不会有太大的空间.毛发是生物处于原始落后时期用的御寒的产物,当文明发展了,毛发也就会随之逐渐退化.头部大是因为大脑高度发达,身体呈绿色是含有叶绿素,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恒星的光能.而人类今后进化的方向也应该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体感官的同一性和进化观点剖析人体特异功能的“非眼视觉”现象,指出它是普遍潜在于人体的功能,亿万年前曾作为人类始祖的视觉方式,在后来的进化过程中让位于眼目视觉.一、“非眼视觉”现象及其特点考察大量实例,“非眼视觉”现象有如下特点:1.与接收可见光在视网膜  相似文献   

7.
人在宇宙间     
人在宇宙间●伍光明人类所代表的地球文明,对于宇宙有何特定的意义?人类目前尚无法洞悉。然而,作为地球生物史上最伟大的杰作,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仍发展着的环节,人类生命进程的轨迹与地球生态、缔造地球生态的天体,以及拥纳生命的宇宙,毋庸置疑地存在着本质意义上...  相似文献   

8.
人类是宇宙中惟一的智慧生物吗?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与我们同样具有智慧的生物到底在哪里呢?自古以来,这个谜就吸引着人们.与伽里略同时代生于17世纪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以及19世纪的天文学家约翰·赫舍尔均曾考虑在外星存在有智慧的生命.那么,如何用现代的技术来搜寻或许躲在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呢?  相似文献   

9.
正斑马鱼因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而得名。这种鱼的基因和人类有87%的高度同源性,早期发育与人类极为相似,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因此,常被用作研究相关疾病基因的模式生物。斑马鱼的繁殖为体外受精模式,受精卵两三天就可以孵化。  相似文献   

10.
模拟生命     
纵观热带雨林这一地球上最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一直在思考,40多亿年来,覆盖我们这个荒芜星球表面的众多化学物质是如何从原始混沌态转化为连贯有序的生化态的.研究化学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倾向于下述观点,即出现史前生命并非是不可能的.使用计算机实验手段,通过模拟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化学物质是如何首次搅起古老地表的生物潮,并逐渐发展进化为复杂的生化态,由此产生从微生物直至人类等一系列生命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祥 《飞碟探索》2003,(5):38-39
生命源于天地,天地演化着生命,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应追溯到宇宙诞生之初。从最新的宇宙学研究推论看,宇宙的年龄至今约有130多亿年的历史。在这极其漫长的岁月中,不知有多少重大天文事件发生,影响着生命的演化进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各种变化因素的综合,才使人类进化为高智能生命成为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庆幸宇宙间曾发生过的种种事件。假如没有这些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事件发生的话,宇宙生命又将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我们不妨从宇宙的起源到宇宙未来的演化过程中,选择出已经发生的和将来可能发生的若干事件加以证明和假设,探究天地生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诞生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有水存在,水是溶解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极佳溶剂.在各类化合物中,以碳化物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在一连串反应之后便建立了生命的分子系统.现今的火星是一颗既冷又荒凉的行星,表面温度一年平均在零下60摄氏度左右,即使有水存在,还是保持永久结冻的状态.不过,从地质学上的种种证据来看,有人认为火星曾经是气候暖和、空气充足又有大海的星球.因此,火星自诞生到35亿年前这段期间,或许与地球走的是同样的路线.火星上的生命应该不是突然出现.复杂物质必由简单物质合成,形成有秩序的系统.最初的生命诞生前,火星上应处于一个化学演化时代.原始火星的化学演化中,生命的材料为覆盖火星的大气所带来.推动反应的能源是阳光、海底热水喷孔、宇宙线等.  相似文献   

13.
探索“外星人”是科学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外星人”总是和“飞碟”联系起来,这是一个思维上的经验性圈子。另一方面,地球生命的发展证明了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宇宙中生命是否表现在地球这一唯一之点,在实践上是要探索的。在实践上没有实证之前,应当对宇宙中生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首先,地球人类,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也是宇宙中的产物,是宇宙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从这一点如何认识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呢?外星人,如果存在,不管其文明发达到什么程度,也是宇宙进化的产  相似文献   

14.
茫茫宇宙,星空浩瀚。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无数先行者扪心白问:在这个无边的世界中,哪里还有其他生命?人类文明难道是唯一的?就人的智慧本质而言,在逻辑上很难推出人是唯一的这个结论,从感情上也不甘心承认人类生命的孤独。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视野的开阔,人们开始从数学概率上认知其他形式的生命及文明存在的可能。生命是如此美妙,更是如此神奇,人类至今也无法完全了解自身、感知生命。  相似文献   

15.
我的随想     
亿万年前,地球表面被各种形态的水所覆盖,是一个水的世界。经过亿万 年的演变和进化后,地球表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统治了这里并在不断改 变着它,只是不知将来命运如何。综观地球历史,总之水是少了,出现大陆,有了山川盆地 、平原和荒漠,一些植物相应为了适应环境几乎不需要水便可以存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它 们的生活在某一天会完全脱离水;氧气也减少了,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氧气在大气层中 所占比例日益变小,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和扩大时刻威胁着地球生命,然而厌氧生物对此却无 太多忧虑,因为它们的生命不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巴斯德与普歇就生命能否自发产生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引发了生物学上另一场更为重大的辩论。这场有关生物是否进化而来的大辩论也包含了有关自发发生说的辩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许多人认为替自发发生说提供了支持。进化论本身并不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但是如果生命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有个起点,那么,最初的生命要么是神创的,  相似文献   

17.
在茫茫宇宙中,除太阳系之外,何处还有智慧生命?如何才能找到他们?这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人类对探索外星生命已做了不少的工作.例如:1974年美国向武宣座球状星团M13发射地球信息,前后共3分钟,希望该星团的生命能收到并回电.M13距地球约2.6万光年,约有30万颗恒星,中心部分恒星密度约每10立方光秒差距500颗,为太阳周围空间的500倍.70年代发射了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它们带着地球的信息,以每小时约5万公里的速度分别奔向金牛座和大犬座,希望地外生命能获取它们并据此与地球人联系.前几年发射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日夜监视着宇宙的深处,观测任何可能出现的生命迹象.去年开始大规模搜索外星生命的信号,以期获得外星生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对外星生命一直非常感兴趣。不明飞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简写为UFO),比如飞碟的消息之所以非常吸引人,就是因为那可能是外星人访问地球的证据。如果能够证实它们的存在,就有可能实现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接触。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极其巨大的——至少,能够访问地球的外星生物,其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一定超过人类。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20.
卓然 《飞碟探索》2010,(10):1-2
<正>关于广袤太空是否存在智能生命,科学界始终存在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浩渺宇宙的普通成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特殊的存在,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角度到大气层与水的获得、释放,都是无数特殊条件下生发出无数巧合使然,才使地球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