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了石家庄正定民航机场出现的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风速最大的强雷暴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云图监测中小尺度天气时应配合各物理量场和动力场的分析结果,方能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的预报能力,而雷达回波可及时地跟踪即将发生的中小尺度天气,使之预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柯磊 《民航科技》2006,(4):47-49,110
2005年5月3日,重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雷暴、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FY-2云图,雷达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为预报强对流天气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成都双流机场在2000年7~8月有35天内出现23次雷暴,经过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雷达图像的综合分析,发现该次多雷暴天气中局地性热雷暴和系统性雷暴各占一半左右。两者在云图和雷达图像上表现出的外形特征、时空分布、演变过程以及生成机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热雷暴发生在比较弱的天气形势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孤立的一片云块或云粒,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分散的、分布没有规律的数个小回波单体。系统性雷暴的发生往往与高空或地面一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尺度较大的带状云系或云团,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有系统的多个单体回波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济南飑线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和WI大风指数的方法对2002年8月5目的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快速移动的冷锋与前倾的高空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雷达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WI指数对预报雷暴大风风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济南1960-2000年的天气、气候资料,分析了济南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其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和预报指标,经2000年试报,预报准确率90%。  相似文献   

6.
92年7月,济南开始启用遥墙机场,统计分析机场92的-2000年夏季的气象资料,用统计学和天气学对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出现雷暴的天气形势特点;利用国外对雷暴的预报技术,寻找机场雷暴的预报参数;寻找卫星云图和雷达云图的雷暴回波特征。使2001年雷暴预报的准确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资料TB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3年5月14日黄花机场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TB=-32℃是对流开始发生的阈值温度;雷达回波图上对流性降水开始发生的阈值是:基本反射率强度20—25dBz,回波顶高达6—8km;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上,云顶亮温越低、基本反射率越强、回波顶高越高,其产生的降水也越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风云一号卫星红外云图观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对2004年6月16日洛阳机场飚线过程的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及回波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飚线天气及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分析预报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3年6月13日青岛地区冷涡雷暴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活动、区域地面流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大尺度环流的主要特征,截断低压形成的东北冷涡是触发雷暴的天气尺度系统,Ekman边界层中正涡度的动力强迫对垂直运动和水汽的垂直输送起着主导作用。而雷暴的空间分布又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中尺度云团和中尺度雨团,它们与物理量的有利配置是产生此次雷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晔 《民航科技》2008,(1):33-35
2007年5月27日新疆伊宁机场发生了一次降雹时间长、范围大、危害严重的强雷暴天气过程。作者尝试从常规的气象资料入手,分析其天气形势、能量场、水汽场特征,并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伊宁机场强雷暴的天气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这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对流性超级单体和飑线交替出现,雷暴过程是在较为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由中尺度对流云体激发产生,其中的超级单体风暴引发强降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发生在福州机场的雷暴风切变进行了分类,并就导致这一天气现象的天气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卫星云图显示的云状和云顶的TBB,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供短期预报参考。其中将雷暴风切变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锋面型雷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型雷暴、热力型雷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97年1月至2004年10月发生在厦门机场的雷暴风切变进行了分类,并就导致这一天气现象的天气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卫星云图显示的云状和云顶的TBB,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供短期预报参考。其中将雷暴风切变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锋面型雷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型雷暴、热力型雷暴等。  相似文献   

13.
韩韡  王爽  王鑫 《民航科技》2007,(5):16-19
雷暴及伴随其出现的恶劣天气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破坏地面设施。本文分别从常规气象资料、散度场、比湿、高空急流、垂直风切变、不稳定能量、逆温层的作用以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对这次雷暴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预报雷暴的一些指标,希望对以后的雷暴预报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钟伟  赵凯 《民航科技》2008,(1):42-46
本文对哈尔滨机场2007年6月27日的暖区雷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常规天气资料分析和本场雷暴系统对定性预报雷暴的发生有一定提前量;雷达回波图上低层风场扰动、风场切变及逆风区的出现,是判断雷暴持续时间长短的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岛机场2001年初雷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7日至8日东北,华北地区在阶梯槽天气形势影响下,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青岛出现了初雷暴,本文在对该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天气演变过程中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为机场日常业务预报提供了一参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速度回波图像,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从雷暴发生的机制出发,对2005年5月31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EC数值预报产品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的演变,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和通过对雷达回波图像的实时跟踪监视,在雷雨天气的预报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报和对外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锡东  陈涛锋 《民航科技》2003,(4):24-26,40
本文利用GMS-5红外逐时Tbb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分析2002年夏季海口美兰机场一次强对流天气产生的云图特征和相应大尺度环境场特征。指出该强对流天气是由中-β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该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在合适的西风槽前的大尺度环境场背景下,在有利的水汽场、涡度场、散度场中发展起来的。它单独起源于海南岛中部陆地上空,其生命史约为11小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资料和广州多普勒雷达资料(风场分别用VAD、VAP等方法反演),对今年春天发生在白云机场及其附近的一起由阵风锋引起的雷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单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反演出的风场中不仅展示了锋面两侧的风向切变,而且也展示出气团内部风场中存在的中尺度结构。多普勒雷达资料可清楚地揭示雷暴的维持、减弱全过程的特征,为今后更准确地预报台对流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烟台机场1992年-1996年地面观测资料,对强对流云和雷暴的年分布特点,日分布特点以及雷暴的初终期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气象因素是影响空域容量的主要不可控因素之一。为了探讨强对流等恶劣天气的识别结合空域容量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并完成容量预测工作。采用引导滤波方法对葵花8气象卫星云图降噪处理,判定中尺度对流云团,依据网络最大流理论建立空域容量模型,使用动态阻塞系数表示中尺度对流系统对容量的动态影响,结合湖南管制空域及其气象信息对模型进行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