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验流体力学》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本刊原名为《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7年更名为《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5年再次更改为现名。2010年前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主要刊载实验流体力学、特别是实验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在办刊指导思想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刊载论文的创新性、前沿性、实用性。本刊设有研究进展、流体力学基础及应用、测量技术、实验设备与方法及信息与简讯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2.
1.《实验流体力学》(原名:《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季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实验技术、实验研究、测试技术与  相似文献   

3.
1.《实验流体力学》(原名:《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季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实验技术、实验研究、测试技术与  相似文献   

4.
1.《实验流体力学》(原名:《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季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实验技术、实验研究、测试技术与  相似文献   

5.
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  相似文献   

6.
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  相似文献   

7.
《实验流体力学》2006,20(1):F0004-F0004
1.《实验流体力学》(原名:《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季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实验技术、实验研究、测试技术与设计、制造、使用、教学等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院校师生。内容包括:进展述评;实验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新技术;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验验证;工程估算;气动力、气动热及气流参数测量;流场显示;数据采集、处理与控制等。2.来…  相似文献   

8.
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  相似文献   

9.
《实验流体力学》2014,(4):112-112
《实验流体力学》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本刊原名为《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7年更名为《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5年再次更改为现名。2010年前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主要刊载实验流体力学、特别是实验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在办刊指导思想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刊载论文的创新性、前沿性、实用性。本刊设有研究进展、流体力学基础及应用、测量技术、实验设备与方法及信息与简讯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  相似文献   

10.
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内容包括:进展述评;流体力学实验理论、实验研究及实验技术(包括气动力、热等参数测量,流动显示,测控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验验证;工程估算等。  相似文献   

11.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滑移边界条件是流体力学研究中一个悠久而重要的科学问题,在微纳流控研究中备受关注。近年来,对简单流体(如水)在光滑液固界面的滑移长度的量级逐渐取得共识,而对复杂流体在液固界面的滑移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从简单流体扩展至复杂流体的研究过程中,滑移实验研究的新的测量结果以及理论描述方法。重点介绍了近期Charlaix教授课题组采用表面力仪测量高分子电解液的滑移结果,以从介观角度理解复杂流体在液固界面的滑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轴流风扇中的流场测量和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和激光片光流场显示技术在一轴流风扇转子叶尖附近流场测量得到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转子叶尖处的通道涡并不是叶尖间隙流卷起造成的,而是由于端壁附面层受到叶尖间隙流的横向冲击后从机匣壁面上脱落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间隙中充满流体的同轴转子可简化为经典的Taylor-Couette流动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对称度高和便于开展高精度实验测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本流体力学问题研究.涉及Taylor-Couette流动的转轴类结构在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开展Taylor-Couette流动特性与减阻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探索发生了粥样硬化病变的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规律为背景,利用流动可视化技术,从流体力学角度定性研究了局部狭窄刚性管中的振荡流场。发现振荡流场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旋涡要强于相应的定常流场,雷诺数、Womersley 数以及管子狭窄形状都对流场有较大影响。该项研究对于认识狭窄管中粘性流场特性,建立相应的物理、数学模型、以及发展流动可视化技术都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具有边界层分离和再附的后台阶流动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复杂现象,研究后台阶绕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后台阶流动包含了多种复杂的流动现象,如流动的转捩、分离、再附和非定常等流体力学基本问题。应用表面测压和粒子图像测速(PIV)对合成射流后台阶湍流分离流动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后台阶壁面压力系数分布、瞬态旋涡流场结构以及时均流动结构,揭示了合成射流对后台阶再附点长度和回流区的分离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台阶前缘施加合成射流可有效减小回流区范围,回流区涡结构被施加的合成射流扰动“锁定”。在实验状态下,合成射流的动量系数越大,控制效果越好。从时均效果看,当合成射流的动量系数为0.771%时,可使再附点长度减小50%。  相似文献   

17.
钛合金锻造模拟成形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变形过程导致金属微观组织发生一系列演变,并决定了产品的力学性能。根据预定的工艺参数,模拟产品的热成形过程并预报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是钛合金锻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 Frave 平均的 N S方程和 B/ L 湍流模型,采用了 Jam eson 格式和 M U S C L 格式,对外流在亚声、超声和零 M ach 数三种状态时矩形喷管的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内外喷流及喷管内的流动特征,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所使用的 N A P A 软件的可靠性,从而为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模拟具有两股来流的三维湍流流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大迎角三角翼旋涡运动及其破碎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利用Hall的涡核准柱假设,导出反映涡核运动的N-S方程。采用差分方法计算旋涡流场,进而分析三角翼上前缘分离涡的运动特点及其破碎机下。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旋涡的轴向速度向下游逐渐下降,且涡心处于降较快,外缘下降较慢,反映了粘性作用自涡心外缘逐渐下降的特点;涡核外缘的径向速度开始为负,说明开始阶段有流体流入涡核,随着旋涡向下游运动,径向速度有所增加,到一定位置后增加迅速,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平定向钻在市政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水平定向钻施工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评估。为此,对水平定向钻小直径管道施工过程引起的力学效应进行了讨论,重点探讨了拉力、扭矩和泥浆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沉降位移监测值,就具体施工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