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07,(10):45-47
美国在2001年阿富汗实施的“持久自由行动”中动用了包括卫星在内的一切手段来搜寻拉登,确定打击目标,检验打击效果,其中电子侦察卫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用于截获拉登的电子邮件和窃听电话。2003年初,美国又故伎重演,用“军号”等电子侦察卫星对萨达姆进行了全方位侦听。  相似文献   

2.
迄今 ,美国已经确认本·拉登系“九一一”袭击美国大爆炸案的顽凶 ,并对其进行军事报复打击。为此 ,美国动用了包括卫星在内的一切手段来搜寻本·拉登 ,确定打击目标 ,检验打击效果 ,其中有军用卫星 ,也有民用卫星。俄罗斯、法国和印度等也有卫星参与。1美国大动干戈美国西部时间 2 0 0 1年 10月 5日 ,1枚大力神 - 4B火箭升空 ,随之进入轨道的是锁眼 - 11(KH- 11)侦察卫星。“政府以外的专家”告诉美联社说 ,这颗卫星上很可能安装了一台新型数字相机 ,所摄取的图像上可以分辨出仅有 10 cm大小的地面物体。与此同时 ,路透社从美国首都华盛…  相似文献   

3.
即将升空的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昊 《国际太空》2007,(3):10-12
□□德国军民两用雷达卫星--"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TerraSAR-X,也译为"土合成孔径雷达-X")将于2007年由俄罗斯第伯聂-1火箭发射.该卫星是德国航天局(DLR)和欧洲阿斯特留姆(Astrium)公司联合研制的首颗卫星,其中德国航天局负责卫星数据的处理,阿斯特留姆公司负责提供研发、建造和部署卫星的经费,Infoterra GmbH公司负责卫星商业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4.
□□截至2005年12月,日本已发射的陆地卫星包括"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和"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系列,它们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能.但遗憾的是,ADEOS-1卫星因太阳电池翼故障而完全失效,在轨寿命不到1年;ADEOS-2卫星于2002年12月发射,但在2003年10月24日突然与地面站失去了联系,这对日本的地球观测计划可谓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CSIC)寄予厚望的2颗"情报收集卫星"(IGS)在2003年11月29日发射时,由于火箭故障导致星箭俱损.因此,即将发射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据称,日本的"月女神"(SELENE,又译作"月球学和工程探测器")探测器是阿波罗时代之后最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 该探测器包括主轨道器和2颗子卫星[Rstar中继卫星(即RSAT卫星)和Vstar卫星(即VRAD卫星)].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51区"     
2000年4月19日,美国航空图像有限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布了由俄罗斯卫星拍摄的五张美国绝密空军基地"51区"的照片.这颗俄罗斯卫星是1998年为了扫描地球表面而发射升空的.这个秘密空军基地虽然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但直到最近,美国国防部才承认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行标 《国际太空》2006,(9):15-15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将3颗北斗-1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图1为"北斗"导航卫星星座.  相似文献   

9.
张晨 《太空探索》2022,(2):61-67
雷达天线未展开 作为美国上一代,也是第一代战略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卫星, LACROSSE(长曲棍球)卫星是一个神秘的代名词.不过其真名并非"长曲棍球",而是"ONYX"(缟玛瑙).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优势是可以穿云穿水,相比光学侦察卫星可以无视云层的遮挡,同时获得一个不低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庞丹  潘晨 《国际太空》2016,(4):10-11
1 我国第一颗专门的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实践-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是为开展多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而专门量身定做的返回式卫星.卫星的承载能力、微重力水平、实验载荷服务支持能力等较以往返回式卫星均有进一步提升,是我国新一代具有安全回收、适应中长期在轨试验、应用灵活和成本低廉的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在结构布局上,它充分继承了以往返回式卫星的结构特点,外形是一个圆柱圆锥组合体,内部则是由4个舱段构成的仪器舱及返回舱.根据任务要求,实践-10卫星在轨道设计上也进行了调整,由以往返回式卫星的椭圆轨道变为圆轨道,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微重力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2007年6月15日10:14,德国军民两用"陆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卫星系统的首颗卫星--TerraSAR-Ⅹ,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拜科努尔顺利发射升空,这是德国继2006年12月19日发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1(SAR-Lupe-1)之后的又一颗雷达成像卫星.  相似文献   

12.
22位"乘客"享受头等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此次搭载的22颗卫星连同卫星支架总重约2.6吨,卫星分别来自国内7家商业航天企业,最重的"乘客"是一颗重约340千克的小卫星,最轻的一颗微卫星重约15千克.  相似文献   

13.
闻斋 《国际太空》2006,(3):32-32
2006年1月24日,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又叫"大地"(Daichi)]由H-2A F8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向太平洋上空飞行约16min后,卫星与火箭分离.之后卫星进入高约700km、轨道倾角为98.16°的太阳同步轨道,并展开太阳电池翼.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次推迟, "地球观测系统"(EOS)中的2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音译为"卡利普索"),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了.它们可对地球的云层和浮质进行新型的三维观测,解决云和浮质如何形成、发展,并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天气、空气质量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尽管2005年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曾经面临预算超支,进度推迟,运营特许经营权谈判进展缓慢,以及欧洲主要大国因"伽利略"系统主导权和利益之争而陷入困境,但经过协商谈判,目前困扰"伽利略"计划的主要障碍大部分已被排除,在轨验证阶段超支4亿欧元的经费基本落实,德国主张的利益也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在轨验证阶段的2颗试验卫星GIOVE-A、B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6.
2000年4月1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面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中宇通信),举行了中国移动通信"全球通"网与中宇通信"全球星"网网间互联互通及结算协议的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3日,俄罗斯用闪电-3火箭发射1颗质量2吨的"眼睛"(Oko)导弹预警卫星,以加强轨道上军用航天器部署.  相似文献   

18.
"全球星"(Globalstar)低轨道卫星移动电话星座,于1999年11月22日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组网发射,使在轨工作卫星的总数达到48颗.  相似文献   

19.
西昌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而出了名了.在发射"嫦娥"的那几天里,成群成群的记者簇拥在那里,每天发回连篇累牍的报道,其中有两个词汇是最抢眼的:"嫦娥"和西昌.  相似文献   

20.
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系列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