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浮动断接器安装精度体系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系统各安装环节的误差源及影响, 并建立了单项误差模型, 采用多环节极限误差累积的方法分析了最大误差传递链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对接机构坐标系下直接控制液路浮动断接器安装精度的优化控制方法;可依据此方法确定对液路浮动断接器浮动能力的要求。最后通过液路浮动断接器实际安装和地面插合/分离试验, 验证了浮动能力指标确定方法与精度控制措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浮动断接器作为在轨补加接头,是两航天器液路和气路的连通和断开的接口部件,可以实现两航天器之间的燃料、氧化剂的传输。浮动断接器一般安装在航天器的头部或尾部,外热流条件严酷,为保证其合适的工作温度,有效的热控制措施非常关键。以推进剂补加用浮动断接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浮动断接器物理模型,分析了其外部极端热环境,采用传热学的辐射以及热传导理论,形成热控设计方案。根据边界温度以及宇宙空间的外热流极端条件,应用IDEAS/TMG热分析软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热分析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热控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主动热控和被动热控相结合的热控措施可以满足浮动断接器正常工作的温度指标要求,热控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的空间断接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空间断接器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模拟空间断接器的对接、浮动、退让等一系列过程及技术分析,给出了空间断接器的运动特性及对接参数,可为空间断接器优化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一种在轨补加用浮动断接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的在轨补加用浮动断接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轨补加用浮动断接器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浮动断接器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确定了其工作方式、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并进行了初步的原理验证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浮动断接器原理可行,方案合理,通过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可应用于在轨补加。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软件平台,对气路膜片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气路膜片等效应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气路膜片材料、几何结构以及结构尺寸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的气路膜片通过了火工品专用试验台考核。试验结果还表明,气路膜片破裂压力范围为9±0.5 MPa,试验系统氮气加载速率≥100 MPa/s,气路膜片满足设计要求。气路膜片已应用于火工品试验台气体快速加载装置,以模拟药柱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快速充填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银勇  吴剑  李向党 《火箭推进》2012,38(6):20-23,51
为研究某推进系统气路启动特性,找到造成影响减压阀建压稳定性的原因,获得稳定的减压阀出口压力建压过程,依据系统仿真方法及相关试验,对该推进系统气路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压阀阀后压力稳定性与阀后的管径及阀内的N_M~L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靳爱国 《火箭推进》2005,31(5):11-14,50
对某一发动机地面热试车液路固有频率及低频振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集中参数模型,对地面试车时和飞行时的液路一阶、二阶纵向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际试验数据吻合.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动机低频振动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与分析表明:蓄压器参加发动机地面热试车会造成试车系统液路纵向固有频率的改变,由于改变了的液路纵向固有频率没有经过大量的实际试车考验,因而不能够排除引起低频耦合振动、并且导致试车故障的可能性.建议对于蓄压器参加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应该慎重考虑.如果确实需要蓄压器参加发动机地面热试车,从安全角度出发,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试验工作.本文的数学模型对低频振动特性分析以及安全分析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补燃循环发动机起动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小平 《火箭推进》2003,29(3):18-21
对补燃循环发动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的仿真模型主要包括液路、气路、涡轮泵、流量调节器的数学模型.最后,介绍了试车前的仿真结果和实际试车数据的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空间推进系统的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在国内首次研制了运载火箭辅助动力系统气氧/煤油发动机。以推力150 N的气氧/煤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给出了点火、喷注器及身部冷却、阀门等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研制中突破的小姿控发动机电脉冲点火器、气/液组合的有效混合、发动机稳态工作时的烧蚀,以及高空真空点火等关键技术。计算了气液两相流稳态燃烧流场并进行了氧化剂路气流试验。地面热试车和高空模拟热试车的结果表明,电脉冲点火器可实现发动机的可靠点火,采用同轴离心式内混合喷注、铌合金液膜辐射冷却方案的该气氧/煤油发动机真空比冲可达2 800 N.s/kg,脉冲工作大于3 000次,但真空中发动机的冷却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遥感卫星的数传系统中,采用虚拟信道方式对多路遥感数据进行数传合路,形成标准帧格式信息流以适合空间物理信道传输。针对缓存容量受限的条件,提出了两种数传合路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将全部虚拟信道同时数传合路到I帧和Q帧;第二种方案是将其中一半虚拟信道数传合路到I帧,将另外一半虚拟信道数传合路到Q帧。采用仿真技术对两种数传合路方案的缓存容量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第二种方案时缓存容量需求更低,只须采用地址空间深度为8K的缓存器即可满足数传合路处理需求。第二种数传合路方案已应用到某卫星工程项目的数传系统产品中,通过了地面测试、试验以及在轨飞行验证。文章提出的技术途径可为后续航天器更多种类遥感数据的数传合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天器推进系统,分析了氦气在气路上的工作过程,研究了氦气节流效应及其对减压阀阀体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航天器气路正常工作的温度与压力范围内,氦气经过减压阀节流后的温升在65~68 K之间,并随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差的增大而增大。氦气温度变化引起减压阀阀体温度的变化,因此了解阀体温度特性是减压阀热控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载人航天器不同物质间的气液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材料吸湿性和皮托管气液分离技术、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及毛细作用气液分离技术的原理、设计形式、性能,以及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及"国际空间站"上的应用情况。结合中国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情况,对上述3种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比较。其中:材料吸湿性气液分离技术处理量小;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要多消耗电能,且产生振动及噪声;毛细作用气液分离技术不产生振动及噪声,有一定的优势。最后,介绍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气液分离技术,即溶解式气液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杰伟  李斌 《火箭推进》2004,30(6):26-31
根据涡轮氧泵内流路的工作特点,对其进行节点划分,建立了完整的内流路拓扑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主泵、节点特性、流阻元件变形、轴向力和轴向位移等模型,对影响其工作可靠性的内流路,进行静、动态过程研究,并初步探讨涡轮氧泵起动过程中,转子的装配位置、轴承游隙和刚度对轴向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空间飞行器对轨控发动机控制阀体积及重量的要求,统筹考虑气液路供应、4台发动机、氧化剂及燃料贮箱的安装要求,设计了新颖的电磁气动阀四机集成结构。经仿真分析及试验实测,结果表明:电磁气动阀四机集成结构具有设计巧妙、性能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分析,根据遥测系统要求对多路变化规律不同的信号进行采样和在计算机遥测系统中要求便于和计算机接口的特点,介绍了实现数字遥测系统高速和灵活分路数据采集的可行方案。给出了不需要采—保电路的条件;着重分析了满足对多路不同变化规律信号分路对策,提供了硬件实现和固体-微程序实现两种方案,并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由此可实现全总线结构,采样率超过6Mbit/s的高速、多路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6.
五路方位关节是某型号雷达中的一个重要结构件 ,其结构复杂、体积小、制造精度高。文中阐述了五路方位关节的结构工艺特点 ,选用了真空钎焊工艺方案 ,使用化学镀金新工艺 ,采用数控精密加工、数控线切割及电火花加工技术 ,提高了产品质量 ,改善了器件的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空间激光通信网络接入节点多路激光链路传输需求,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参量效应,并结合色散控制,开展全光合路处理技术研究。采用VPI 10.0模拟平台构建了时间透镜全光合路系统,验证了4路速率为10 Gbps的差分相移键控DPSK(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信号光以及通断键控调制OOK(On-Off Keying)和DPSK混合制式信号光的全光合路可行性,并对全光合路技术实现中色散、光功率等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所提出的全光合路技术具有数据处理带宽大、通信制式兼容且系统复杂度低等优点,可有效降低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的资源需求与载荷成本,为下一代空间激光骨干网的发展与全面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液气动量比对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Gerris的VOF方法和自适应加密算法,对不同液气动量比下的两液相孔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雾化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Gerris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射流柱从变形、弯曲到雾化为液滴的全过程细节特征,雾化过程图像与实验拍摄的基本吻合,获得液滴空间分布,计算得到的全场液滴SMD为50~60μm。当液气动量比较小时,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的射流不发生相撞,雾化机制为气动破碎。随着液气动量比的增加,两股射流破碎长度和穿透深度均增大,射流发生相撞,雾化机制为气动破碎和撞击破碎。  相似文献   

19.
在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超外差变频接收技术,并且大多数地面站为固定本振变频。如果在变频技术中引用多路可调变频技术,使变频器本振频率灵活,能够在接收的频段内调谐,即可大大扩展系统接收能力。本文系统介绍多路可调变频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技术适用于一站多星和多路载频下行数据信号接收的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尤其是极轨卫星(太阳同步)地面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认识气液针栓喷注器破碎过程,采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CLSVOF(coupled level-set and volume-of-fluid method)方法和SBES(stress-blended eddy simulation)湍流方法对气液针栓喷注器液束撞击气膜破碎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获得了液束破碎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