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在简述空间碎片环境现状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分析空间碎片减缓的主要策略,以及有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空间碎片减缓策略主要是"抑制增量",即尽可能减少新的空间碎片产生;国家层面、政府间组织、联合国等多个层级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为确保空间碎片减缓行动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了强制性保证;一系列的各层级标准为空间碎片减缓措施提供了可操作的、协调一致的、国际统一的经验做法,可直接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研究了世界有关国家、国际组织机构已制定的空间碎片减缓方面的标准、文件和手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航天行业标准《空间碎片减缓要求》的起草工作,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标准结构和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3.
都亨 《中国航天》2003,(11):13-15
一、前言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碎片与日俱增,已经构成了制约因素。空间碎片的探测、描述、防护和减缓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国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关注空间碎片以来,在载人航天和卫星应用的推动下,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前面的路还很长:虽然通过减缓努力,空间碎片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数量仍在继续增加;由于探测数据不足,空间碎片模式的精确度还有待提高;危险空间碎片的探测方法尚未解决;数据库还不完整;航天器的防护方法还在摸索之中;空间碎片轨道预测精度还不够高,使得空间碎片规避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十五"期间中国在空间碎片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空间碎片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碎片减缓三个方面;然后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空间碎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中国航天》2007,(8):43-43
《空间碎片研究》作为国内唯一的空间碎片研究专业性刊物,专门报道国内外空间碎片研究的最新计划和最新活动以及有关空间碎片减缓、观测、防护、空间环境保护的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空间碎片环境现状与主动移除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概述了空间碎片环境现状和对航天活动的影响,讨论了空间碎片主动移除对保持空间碎片环境稳定的必要性。空间碎片研究重心先从防护转向减缓,再转到主动移除,最终是清洁空间。评述了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技术现状,指出天基激光主动移除空间碎片技术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第36届COSPAR会议空间碎片专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下设空间碎片专题交流分会。为便于了解当前国际上空间碎片研究的动向,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专题会议的概况,然后将会议交流的26篇文章分为空间碎片观测与预警、空间碎片探测与数据库、空间碎片防护、空间碎片减缓4个部分进行了简要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联邦政府2019年12月9日发布了经修订的轨道碎片减缓指南,但空间安全界很多人对改动范围有限表示失望。这是名为《轨道碎片减缓标准做法》(ODMSP)的该指南2001年发表以来首次更新。该文件在序言部分说,"尽管最初的ODMSP当时对空间环境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但美国政府意识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增碎片  相似文献   

9.
根据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和欧空局(ESA)的空间碎片减缓要求,在建立航天发射、爆炸和碰撞模型,以及碎片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常规发射(BAU)、禁止在轨爆炸(NO-EX)和全面减缓(MIT)三种空间碎片减缓策略条件下,对2000~2100年空间碎片环境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禁止航天器在轨爆炸、对失效的卫星和火箭上面级实施离轨操作,以及在航天器的发射和运行中不产生或抛弃分离物等减缓措施是限制空间碎片数量增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航天》2014,(5):28-30
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中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开始了空间碎片领域的研究。今年5月1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北京主办IADC第32次会议。本刊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静介绍空间碎片问题的国际环境及应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卫星与空间碎片相撞的事故,发生相撞的卫星分别是美国的"铱"33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损害的发生正是相关国家缺乏完善的空间碎片减缓机制的体现,而损害的悬而未决,则归因于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空间碎片减缓国际机制的缺失。可见,构建一个系统的空间碎片减缓国家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冯铁惠 《航天标准化》2011,(3):39-40,43
简要介绍2010年ISO发布的有关空间系统风险评估、空间材料、空间碎片减缓、运载试验、卫星处置以及项目管理等12项国际航天标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现状与国内发展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回顾了近期国外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国内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若干进展;立足我国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航天器防护工程需求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研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空间碎片领域起步较晚,1989年才开始涉足此方面的研究。1995年6月,我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但鉴于资源的匮乏,当时所开展的工作仅限于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空间碎片国际联合观测、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减缓方案、空间碎片数据库与环境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义务、责任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碎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空间碎片减缓措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外空环境保护的需要,通过机械臂、电动系绳、激光等手段进行主动的空间碎片清除正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从法律角度看,“一国是否有进行空间碎片主动清除的义务或责任?”、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可以遵循何种原则(或)模式开展?”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空间碎片撞击所带来的威胁,文章针对某载人航天器进行了空间碎片撞击风险分析,并设计了空间碎片专用防护结构,制定了轨道规避策略;同时针对重点设备进行钝化设计,并采用寿命末期有控离轨制动方案。以上措施可有效实现空间碎片减缓。  相似文献   

17.
在调研国外碎片研究活动基础上,分析了空间碎片的类型、增长及空间分布规律,根据气体动力学理论,估算了航天器与轨道碎片的碰撞几率和碰撞速度,介绍了NASA的“PIB”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予示模型,关于空间碎片问题的对策,综述了国际上已采用的一些予防措施,清除空间碎片的各种技术方案正在深入研究之中,该文只作了一般概念性介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5-8日,第4届全国空间碎片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内容涵盖了碎片研究工作的3个主要方向:防护、减缓和监测。从本次会议来看,空间碎片研究的队伍正日益壮大,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  相似文献   

19.
空间碎片会对人类空间活动产生巨大的威胁和损害。空间碎片减缓国际机制的功能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这种损害.维护参与空间活动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此.构建一个系统的空间碎片减缓国家机制是必要的.这是构建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国际机制的前提。根据相关国家实践来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3,(9):6-6
本刊讯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我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8月9~10日,国防科工委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空间碎片专题研讨会。来自财政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以及军队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国家拨专项经费支持空间碎片研究以来我国空间碎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