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航天》与我”征文启事自今年第一期登出后,我们收到了读者的大量来稿,这一篇篇真情流露的故事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在此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这些热心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你们能继续关心并支持《航天》,与我们共创《航天》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返航中的A340     
多数宇航科幻小说将人类征服空间的浪漫过程展现在读者眼前,而另一类科幻作家则争辩说,在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上,根本没有浪漫可言,因为你所做的每一桩事情都可能严重地威胁着整个航程的安全。《返航途中的A340》就是后一种观点的突出体现。一个宇宙航行者因为无法忍受孤独和寂寞,他擅自打开飞船的货舱,擅自开动了其中的货物,于是,整个飞船的灾难由此产生。 江渐离,197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长期旅居北京进行科幻文学创作,与星河、杨平、严蓬四人被戏称为中国先锋科幻小说的“京城四少”。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科幻小说《星空的诱惑》等。  相似文献   

3.
科幻文学作家比所有其他人更加关注航天,这是因为,科幻面对人类的未来,而航天技术属于未来。 早在科幻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航天技术就已经成为科幻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公元1643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发表的小说《梦》中,就曾形象地阐明宇宙飞行中的种种奇异状态:超重、失重、如何战胜空间的冰冷以及如何度过  相似文献   

4.
也许会有一天,我们能真实地叙述像15年前前苏联《劳动报》上的一篇题为《事件恰好发生在凌晨4时10分》这样的异常事件。1984年,记者法斯特罗辛在《劳动报》上发表的《事件恰好发生在凌晨4时10分》中所提到的事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在探寻大气异常现象的领域里最不可思议、最带戏剧色彩的一次事件。就事件的整个过程及细节的描述方面,所有目击者的证词完全一致且十分清晰,不存在任何疑点和矛盾。这一报道至今仍在引起读者的思考,就像在读一本有趣的侦探小说,正读到引人入胜的章节时,突然终止了一样,人们渴望了解事件的…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梦     
《航天》是一座科普园。她的总体风格,应该有明显的航天特色,她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画,应该是一朵特型花,有鲜艳的颜色,有浓郁的芳香,有独具特色的花粉,可观、可赏、可采酿营养丰富的蜜;她应该扩大篇幅;她应该缩短周期,她应该常办常新。这是读者的托付,也是编者的梦。  相似文献   

6.
读者园地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探索俱乐部”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及会员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新一年开始之际,“探索俱乐部”推出一个新栏目——“异想天开”,主要刊登一些科幻短文及对未来航天、宇宙探索的设想,希望大家踊跃投稿,与我们一起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7.
郭季 《国际太空》2007,(8):27-27
应中国宇航出版社和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关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博士于2007年6月28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和著名宇宙探险科幻小说《星际迷航》的签名售书活动,并且回答了《国际太空》杂志记者等人提出的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黎明 《飞碟探索》2007,(8):48-49
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喷泉"让我们先回到1956年。那时候NASA都还没有创建,更没有完成登月飞行的壮举,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些远距离观察后揣摩得到的假设。当时,著名的科幻作家哈尔·克莱门特发表了一篇名为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18年2月7日凌晨4时45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研制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成功,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强大的运载火箭。此前,只有专门用于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以及苏联的能源号火箭可以与之比肩而立。这一天,几乎所有航天从业者都在热议这条新闻。就连一些原来对航天一点都不关心的人,或者那些原来认为航天和科幻没有区别的人,都在疯传这个热点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读者服务窗 一、航天书刊 如果您想了解当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妨看看以下书目: 《世界航天运载器大全》390元,《航天邮票目录》44元,《世界航天发射系统》50元(原价80元),《中国空间事业一瞥》24元,《邮票与航天》16元,《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13.5元,《太空世界大进军》15.2元,1989、1991~1996年《航天》合订本7册(原价  相似文献   

11.
读者心声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从小就向往深遂的太空,心怡那里的广大和神秘。十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我在邮局里发现了《航天》这本杂志,如获珍宝,她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新知,让我的心在无限的太空中飞驰。自此以后,我就离不开这本杂志了,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由于学习、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地质学家阿卡捷米克·杜加尔·吉克索恩的《人类之后,未来的动物》一书,把读者带到了5000万年之后的地球——动物世界中去……就其体裁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接近科幻小说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作者根据今天科学研究的结果,对人类因某种原因突然消失后.未来地球上动物的进化情况进行的一次颇为有趣的描述。 这位地质学家预测,在将来的某个地质时问,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域会逐渐缩小,最终将在海洋中露出一条宽大的峡带,把亚洲与大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李主编:您好! 今天收到第5期《航天》,非常激动,尤其读了您的《航天》15周年致辞,更感《航天》贴近了“发烧友”们的心房。 正如您所说,《航天》这位翩翩少年还有一些不足,但我觉得,她毕竟是一个唯一:国内唯一全面介绍宇航及航天的科普杂志。《航天》面临的困难,我想正如人们对航天的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事世界、本期视点、宇航巡礼、热点焦点、技术沙龙、科普园地、会议传真和航天档案等栏目。读者对象  相似文献   

15.
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水星的名字来源于神话中的罗马使者墨丘利(Mercury).他是为众神传信并且掌管苘业、道路等的神,水星是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但是我们了解却最少的类地行星。它距太阳5800万千米,最亮时目视星等达-1.9等.但正是由于它离太阳太近了,只在黎明或白天的天空出现,因此在太阳的光芒下观测水星是件很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6.
星星工作室     
历时半年的读者意见调查活动结束了,我们收到了很多热心读者的来信,坐在办公桌旁拆开一封封读者来信,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言喻的,面对读者的真知灼见,编辑部的全体同仁纷纷表示,只有把《航天》办得更好,才能无愧于广大的航天爱好者们。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29日,我国发表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其非常公开透明地展示了中国未来5年的航天规划,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每五年发布一次的中国航天白皮书,是国内外了解中国航天领域政策方针、已有成就和未来规划的重要渠道.今年也不例外,但与以往相比,1 月28日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天强国.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还需要在很多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岁末,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继2014年底《星际穿越》之后,再一次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全球观众奉上一道以探索太空为原料的科幻大餐,并掀起了航天科普热。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首次火星登陆后遭遇巨型风暴,火星之旅被迫提前结束,航天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  相似文献   

20.
众议院     
李必成;我这里有两篇文章,有意在贵刊发表。一篇是《直角转弯运动方式客观存在但难以应用》,另一篇是《航天飞碟,自己推自己也能走——论惯性拉动原理》。这两篇文章,是我过去十几年研究思考UFO现象、飞碟现象而得的成果。意义可能不大,但愿能够公开出来,以便抛砖引玉,实实在在地促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