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菁菁 《航天员》2008,(5):30-31
张瑶的笑容和刘伯明的极其相似,安静而活泼、踏实又幸福,俨然成了舒服的自处。自得其乐的人说起话来也娓娓道来,慢慢的、淡淡的,不经意间,已然是篇美好的故事:"我们俩是老乡,又是一所中学的,他比我高两届。我母亲当时是中学校长,刘伯明高二时,母亲代过他们班语文课,当时他就给母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考上飞行员也是我母亲送他去的。从那之后的五六年间,他一直和我母亲保持通信,汇报学习和工作,谈人生、谈理想。有一次,我母亲就问他有对象没,想找个什么样的。他说还没有,找个能独立理家的就行。"说到这儿,张瑶的脸上多了一抹灿烂。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2,(9):48-51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起口袋而没有灾难,是因为谨言慎行,所以没有灾害。洞穴生活和夜行性哺乳动物在幸运地度过了“撞击冬天”,随即大量繁殖,一支迁居到树上的哺乳类,成为原始的灵长类,形似松鼠。45.5岁(5000万年前)~现在。随着地球气温的逐渐上升,原始灵长类逐渐大型化。大约在4800万年前,出现最早的猿类——假熊猴。它们的嘴脸很长,朝前的双眼能看到立体事物,容貌酷似现在的狐狸,长长的尾巴可缠绕在树上,体重约5千克,与大猫差不多。主要分布在北美。当时的北美与欧洲是相连的,而欧洲与非洲也是相连的。不久后,不知什么原因,地球的气温开始下降,猿类向非洲迁移,身体也变得更大。为了增加生活空间,逐渐到地面生活。出现了黑猩猩。  相似文献   

3.
子衿 《航天员》2008,(6):70-71
所谓经典,就是嵌入岁月的纹理,经得起一遍遍的翻拣摩挲,光华依旧,从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当我们摊开人类航天的卷轴,点点星光,仿若永恒。这期,我们继续经典出舱之旅,继续做个在历史长河边搜集贝壳的孩子,顾盼,然后生辉。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伴随人类社会而产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产物。对一个团队而言,文化不仅是这个团队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一种规范和行为,而且代表了这个团队的精、气、神。古有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粮,民信之。"于斯三者,逼不得已而去之,孔子留"信"。放之今日的企业形象、企业管理中,此"信"可属文化,其地位即是那"可载舟,可覆舟"的汪洋动力。由此可论,成功的普遍特点应该是有意识的对内部文化进行创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已走过40光辉历程。在她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今天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巡天文化。作为中心管理另一只无形的"手",巡天文化在思想上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200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员中心迎来40华诞,本刊记者特约采访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书记董重庆。  相似文献   

5.
郝宇华 《航天员》2008,(4):72-75
日全食,日月台璧,天地混沌,稍纵即逝,比宝石更稀少,比昙花一现更短暂,比电闪雷鸣更精心动魄。它以罕见、惊人的壮美景象,吸引了无数的学者和天文爱好者。2008年8月1日发生的日全食是本世纪我国境内首次可见到的日全食,引起了国内外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共同关注。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苇子峡乡作为本次日食的最佳观测地点,在这一天迎来了成千上万从异国他乡远道而来的观测者。大家在这里一起见证了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天象奇观。  相似文献   

6.
陈钦丽 《航天员》2008,(3):26-27
他们对着国旗庄严宣誓,他们在志愿者精神的大红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从那一刻起,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爸爸、爸爸的儿子、妻子的丈夫,他们还成为了一诺千金的战士!他们要遵守的不仅是一个成熟男人的信义,更要承担一项伟大事业参与者的责任。无论身体有多么苦痛,无论日子有多么难熬,承诺,这背后的道德基石和品质力量让他们在自我控制和调节中顽强坚守。这是一场隐忍的战斗,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战火硝烟,而他们的敌人在他们的心里,在漫长的枯燥时光里,时刻准备着突击。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让心中的爱,心里存满的挂念化作勇气和力量。你会相信:在和平或战争的年代,他们都是一支精锐之师。  相似文献   

7.
士元 《航天员》2011,(2):12-17
2011年4月12日,世界载人航天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加加林代表人类搭乘"东方一号"第一次飞出地球进入太空。举世瞩目,万众欢呼。50年过去了,"东方一号"飞天前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神秘内幕呢?50年风云变化,50年沉稳举步,50年身姿翱翔,50年视野开敞。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纷繁复杂,我们道之不尽,但我们尽量把最贴近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让您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载人航天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朝阳产业,它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特殊而无法估量的价值。过去的50年,是航天事业起步和发展的50年,更是探索改变世界的50年。载人航天的半世纪,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的半世纪,而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半世纪。世界各个航天大国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通过或大或小的不同形式,表达了对太空探索开拓者们的纪念。中国的"神舟"英雄们曾经身赴太空,是太空探索的真正实践者,他们最了解太空和太空探索的意义。在这一特别时刻,他们向人类载人航天事业送上了祝福,表达了希望。天上半世纪。我们和亲爱的读者您,一起来回顾,一起来展望,一起来纪念,一起来期待。  相似文献   

8.
“暴政”这个词语有时被用来形容君主的统治,也有时被人用来形容大自然的魔力。大自然的规律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就好比一个封建帝王一样,对于他的旨意,我们只能遵守,抗拒则死。因此,规律就代表了人类对这些无法控制的力量的理性认识。在人类试图制造出机械,让人类挣脱地球的束缚,走向太空的时候,亦是如此。如果我们想进入太阳系,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规律,并想出办法来利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印迹四十年     
王德汉 《航天员》2008,(2):70-75
弹指风云四十春,载人飞天事业新。航宇战友喜同聚,创业征程齐攻坚。科坛驰骋灿奇果,奋进迎来丰收讯。托起神舟惊寰宇,竞写华夏盖世篇。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作为其中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曾经参与中心的创建、载人航天医学科学研究、"神舟"飞船的论证和研制等任务,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回想起这40年走过的漫长岁月,记忆犹新,感慨无限。没有虚度年华,更让人感到幸福万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谈一些陈年旧事,以示后人。让他们更好地前进。这也算是我们老一辈给中心的献礼吧。  相似文献   

10.
又见体验营     
贺佳 《航天员》2008,(4):34-34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虽然还来不及慢慢回味,就坐上返家的火车,但闭上眼睛,过去四天里的每一秒都像一段美妙的音乐,回响在我的脑海。这不是梦。太多的记忆值得慢慢品味,太多的故事值得慢慢讲述。  相似文献   

11.
肖志军 《航天员》2008,(3):58-59
作为《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的孙锦云老师一直热心航天科普事业。多年来,她总是不辞辛劳,辗转全国各地,举办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很难想象,她的听众里有七、八岁的儿童、有中学生,大学生,有战士,有教授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超过百场的讲座打动了十几万的受众。有人说,她的讲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2008年4月14日,被湖南大学聘为校长顾问及兼职教授的孙锦云老师,应邀去湖大参观。在那个细雨漾漾的晚上,她照例走匕讲台,为湖大的莘莘学子进行了一场精彩动人的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嫦娥,让月球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2.
天浪  彭志约 《航天员》2009,(4):70-71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无极限,遥远得难以观望,深邃得不可想象。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想象的宇宙,不过都是在那银河横贯的星空,所延伸出来的想象罢了。而系外行星,隐藏在漫天星墨的背后,同样有如这浩瀚的宇宙,深邃邈远,难以观测,也无从想象。但后来,高度智慧的人类,  相似文献   

13.
洪菁菁 《航天员》2008,(5):24-25
九月二十二日。北京航天城已经戒严,周边多了警戒岗位,俩人一岗,军绿色的头盔显出他们的特别,不容侵犯。一阵微风拂过,气息浩然。张淑静短发、一袭长裙,神清气爽,像极了这天气。漂亮,毋庸置疑。一开口,却又是爽直的招呼一"大家好!"标准的东北腔瞬间在空气中漾起一股子亲切。"温情的丈夫"、"可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与丈夫多年的相处,张淑静总结出这三句评价。简洁的语句背后有着更丰沛的故事,在对话中,一幅幅真切的场景渐次展开,平凡的生活有着最真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水客 《航天员》2008,(4):50-51
雨后酒泉,天气清新。东风航天城,那远远就可看见的,是高耸入云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载人飞船发射塔架。在这里,人群汇聚,个个喜笑颜开。2008年6月28日,是东风航天城的"城民",以及所有酒泉人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东风航天城进行了2008北京奥运火炬的点火和传递。  相似文献   

15.
水客 《航天员》2008,(6):59-59
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黑人奥巴马大获全胜。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全民性的大选。在众多的选民当中,除美国本土民众外,还有众多海外选民,虽远隔千里万里。但也积极参与了选举投票。更为难得和新奇的是,远在地球350千米外的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6.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所具备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艾尚辉 《航天员》2008,(1):44-50
寂寞了,可以叫很多朋友来闹,一闹寂寞就会跑掉。而孤独与寂寞不同,孤独的滋味很苦,像不放糖的咖啡,孤独是闹不走的,因为孤独就住在心灵深处。当火星航天员组前往火星的时候,寂寞可以排解,可孤独就像沙漠里的一棵草,会让人绝望。怎样消解火星航天员的孤独,这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只是"火星之旅"的众多问题的一个而已。  相似文献   

18.
易林 《航天》2012,(1):26-27
高且瘦,头顶华发,精神矍铄,面容含笑,这是张履谦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多次为了青少年科普的事拜访张老,挤占他早已安排得满满的时间。可是,即便张老脸露倦容,每次还是部亲切接待,毫不怠慢。  相似文献   

19.
黎成龙 《航天》2009,(8):46-49
“井蛙之见”留下的陷阱 在秋高气爽的中秋之际到泰山看日出,宾馆服务员提前把人们叫醒,迅速穿好衣服,急匆匆地赶到观日站到有利的位置上。其实,这时离还早,但人们不忍将目光从日出的移开。清晨的山顶,寒风瑟瑟,尽着大衣,仍不禁发抖。但观日出的胜过寒冷。渐渐地,东方的地平线了起来,然后越来越亮,急性的人耐不住性子,发出“怎么还不出来的埋怨。  相似文献   

20.
天浪 《航天员》2010,(1):70-72
木卫二,人类想象中,也是科学家追寻中,一方迷人的生命净土。 人类最早发现木卫二,已是整400年前。1610年,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和马里乌斯首次望见了它的身影。在已知的63颗木星卫星中,木卫二是直径和质量第四大,其直径略小于月球。木卫二距离木星670900千米,距离木星排位第六,因发现时间早于木星的其他四颗内侧卫星而编号木卫二,此后仍然承袭了这编号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