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以双重封闭后的铬酸阳极氧化膜代替传统的涂漆保护,作为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的遮蔽层。利用极化曲线、阻抗谱(EIS)和点滴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双重封闭后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行为,并与重铬酸钾封闭、水封闭后氧化膜进行比较。与重铬酸钾封闭、水封闭相比,双重封闭后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2个数量级,氧化膜多孔层电阻R_p值提高500倍以上,氧化膜点滴试验时间提高2倍~5倍。结果表明,双重封闭技术能有效提高铬酸阳极氧化膜的封孔质量,增强了耐腐蚀、耐电压性能,可作为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遮蔽层。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局部硬质阳极氧化膜均匀致密,厚度可达60μm,平均硬度可达360,满足设计要求(厚度≥40μm,硬度≥329)。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硫酸阳极化膜层颜色不均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合金经硫酸阳极氧化后膜层出现颜色不均匀的现象,严重影响批产质量和进度;对影响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颜色不均匀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氧化膜颜色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2A12热处理工艺对于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不同消应力退火温度及固溶温度条件下阳极氧化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及膜层裂纹扩展.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膜组织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消应力退火可减少阳极氧化膜裂纹密度及宽度,未进行消应力退火的氧化膜多为穿透性裂纹;阳极氧化膜裂纹...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棕红色印迹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棕红色印迹的成因,通过模拟生产加工过程和贮存环境等试验研究,认为阳极氧化膜棕红色印迹的形成与氧化膜被酸性物质污染、氧化膜封孔处理后清洗不彻底、氧化膜受到溶液浸泡等因素有关。提出了清洗、防污染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铝合金硬质阳极化的常见故障现象较多,常见的是零件局部烧损,膜层上出现斑点等。现就这些故障现象、性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7A04壳体零件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后,模锻表面存在黑斑现象。本文采用S-3700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对表面黑斑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模锻表面粗糙,存在大量凹坑,模锻过程中的润滑剂或氧化皮等外来物残留于凹坑处,影响阳极氧化膜层的生成而形成表面黑斑;黑斑底部阳极氧化膜层均连续,厚度比正常区域薄,仍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在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通过严格控制表面质量和模锻工艺,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以超硬铝合金棒材加工的加强接头零件,在阳极化处理后发现阳极化膜层呈木纹状形貌,为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及对产品造成的影响,综合运用力学性能、化学分析及金相组织分析手段进行分析试验,并得出铝合金纵向强化效应是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草酸阳极氧化新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草酸复合阳极氧化工艺,即在草酸阳极氧化前在硫酸溶液中氧化若干分钟,以避免零件发生烧蚀现象,同时能够提高草酸溶液的耐氯离子能力,而且适用于含铜铝合金。草酸溶液中添加1~5mL/L甲酸,可以消除氧化膜中的小白点现象。  相似文献   

9.
铝及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及铝合金表面强化方面的应用;分析了铝及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膜层性能;并展望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铝及铝合金阳极化染色—电解着色技术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阳极化着色技术种类,并对铝合金阳极化工艺参数及染色—电解着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使其工艺过程稳定,着色色调丰富,制备出的染色—电解着色膜经耐磨性、耐腐蚀性、耐光性试验证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常天海 《上海航天》2002,19(6):51-54
对氧化铟锡(ITO)薄膜在光学太阳反射镜(OSR)抗静电放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Drude理论分析了ITO薄膜的表面方阻等对OSR的太阳光谱吸收比的影响,测试了光学太阳反射镜充电电位,讨论了薄膜接地状况对OSR表面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TO薄膜应用于OSR表面防静电放电时,需合理设计表面方阻和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圆草捆缠膜机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圆草捆缠绕式青贮的原理,以及发展圆草捆缠膜机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圆草捆缠膜机进行合理配置及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RFI工艺用环氧基树脂膜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RFI工艺用环氧树脂基树脂膜低温成膜性、高温流动性和浸渗性的技术性能要求,设计了在一定温度内具有低反应活性的GY6010型高粘度液态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HT907型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和DY062型苄基二甲胺树脂膜制备体系。根据等当量反应计算理论和浇注体的力学性能,确定了树脂膜制备体系的最佳混合比例,利用加热聚合、流延成膜和快速冷却方法,制备了具有低固化度的BS-1型环氧树脂基树脂膜。经测试该树脂膜成膜性、弯曲性良好;在80℃的融渗温度下粘度为645 mPa.s,低粘度区域宽度(粘度小于1 000 mPa.s)达25 m in,凝胶时间达56 m in。采用该树脂膜制备的RFI叠层板试件空隙含量(0.8%)极低,与模压试件相比,RFI试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4.57%、6.26%和21.88%。  相似文献   

14.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亮  李平  周立新 《火箭推进》2020,46(1):1-12
液膜冷却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重要的冷却方式,具有冷却结构简单、冷却能力强等优点,一般与其他冷却方式结合,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液膜冷却对发动机的热防护可靠性和发动机比冲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追踪国内外液膜冷却研究现状,从液膜的形成、中心气流对液膜的夹带作用、液膜冷却分析模型以及液膜冷却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液膜冷却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冷却剂注入结构、中心气流对液膜夹带特性、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计算方法和推力室冷却结构/技术方案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硅氧烷原子氧防护膜工艺及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是对低地球轨道航天器构成重要影响的空间环境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航天器在轨的安全运行。文章重点介绍了制备工艺对六甲基二硅氧烷原子氧防护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防护膜的聚合原理,并对其结构、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从而获得了防护膜的工艺参数。最后对防护膜进行了原子氧辐照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制备的原子氧防护膜具有很好的耐原子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弧--磁控溅射多功能离子镀膜设备在氮化钛掺金离子镀(IPG)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对复合式离子镀膜设备的结构及特点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空间领域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材料发展是推动航天器发展的动力之一。聚酰亚胺薄膜被誉为新一代的“黄金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封装、新能源等重要领域。文章以航天器特殊环境用薄膜材料需求为背景,重点介绍几种新型聚酰亚胺薄膜特性及其在航天器中的应用,给出了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在空间领域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在空气和氧气气氛下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CoxO2 (x =1 ,0 .8,0 .5,0 .2 ,0 ) ,用X射线衍射 (XRD)测定晶格结构和晶胞参数 ,并用CR2 0 2 5扣式电池及 1 8650型电池对材料充放电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LiNi1-xCoxO2 中钴含量增加 ,晶胞参数a和c值依次减小 ,晶胞体积收缩。同时烧结气氛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极大 ,氧气气氛有助于LiNi1-xCoxO2 (x >0 )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