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航天》2014,(5):28-30
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中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开始了空间碎片领域的研究。今年5月1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北京主办IADC第32次会议。本刊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静介绍空间碎片问题的国际环境及应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4,(6):8-8
2014年5月12日上午,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14个国家及组织的机构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我国空间碎片研究的进展情况与后续工作考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背景情况空间碎片是人类有意或无意丢弃在太空中的废弃物,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空间碎片滞空时间相当漫长,碎片之间相互碰撞或爆炸又会产生新的、体积更小的空间碎片,从而加大了对空间飞行器特别是载人航天的潜在危害。因此,西方航天大国及俄罗斯等国家十分重视空间碎片研究。1993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空局发起成立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这一国际组织,以加强各成员机构间的交流,协调行动,控制空间碎片的产生,保护空间环境。二、参加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  相似文献   

4.
<正>第33届IADC(the 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于2015年3月29日—4月2日在美国休斯敦市举行,会议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主办,由约翰逊空间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承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乌克兰、日本、印度、加拿大、韩国、ESA等13个国家和航天机构的120多位  相似文献   

5.
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简称为IADC)第18届会议于2000年6月13日至16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召开。本届会议主席美国航宇局之所以将会址选择在斯普林斯,是因为举世闻名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心脏——空间跟踪与控制中心就座落在市郊夏延山地下的深处。  相似文献   

6.
根据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和欧空局(ESA)的空间碎片减缓要求,在建立航天发射、爆炸和碰撞模型,以及碎片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常规发射(BAU)、禁止在轨爆炸(NO-EX)和全面减缓(MIT)三种空间碎片减缓策略条件下,对2000~2100年空间碎片环境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禁止航天器在轨爆炸、对失效的卫星和火箭上面级实施离轨操作,以及在航天器的发射和运行中不产生或抛弃分离物等减缓措施是限制空间碎片数量增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09,18(3):92-92
据新华网2009年4月2日报道,第五届欧洲空间碎片大会于3月30日一4月2日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召开。这是空间碎片领域的最大型会议,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航天局以及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和国际宇航科学院(IAA)联合举办。由于不久前刚刚发生了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因此空间碎片如何处理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发言者阐述了空间碎片研究结果,参与定义未来研究,巩固碎片环境模型,确定碎片缓减和补救的办法,评估碎片相关的风险及其控制,制定保护措施,并讨论政策、规章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大会在多个组织中进行讨论,包括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和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委员会科学与技术分委员会(UNCOPUOS)。  相似文献   

8.
第29届IADC(The 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于2011年4月11日~15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议由德国航天局(DLR)主办。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空间碎片领域起步较晚,1989年才开始涉足此方面的研究。1995年6月,我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但鉴于资源的匮乏,当时所开展的工作仅限于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空间碎片国际联合观测、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减缓方案、空间碎片数据库与环境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解析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分析了各种摄动源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弃置轨道近地点高度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近地点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二阶日月引力摄动可造成GEO卫星弃置轨道近地点升高的特点,提出新的卫星离轨策略,在不满足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空间碎片减缓指南"中,GEO卫星弃置轨道偏心率小于0.003要求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卫星不再进入GEO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11.
郑军  陈宏 《上海航天》2007,24(3):38-41
根据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1997年的建议,提出了一种采用多次两脉冲霍曼变轨对寿命末期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实施离轨控制的策略。分析了剩余燃料充足时变轨中燃料消耗的计算,以及剩余燃料不足时应采用一次两脉冲霍曼变轨使卫星尽可能离开GEO的对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离轨控制策略可行。  相似文献   

12.
经国务院、中国科协批准,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IAC已连续举办63届,是世界航天界的盛会.IAC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具有商业价值,每年都吸引大约3000名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人员、学生和媒体人士参加会议.会议同期举办航天展览会,世界知名航天企业和卫星公司、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机构等将参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2月2日,国际空间探索协调小组(ISECG)发布了最新的第三版《全球探索路线图》,其以持续完善未来全球深空探索战略为目标,参与制定的14家航天机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以说,第三版《全球探索路线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国深空探索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0月12日-13日,第五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4家单位近百名嘉宾出  相似文献   

15.
王彬若  付娆 《航天》2011,(11):6-7
10月3日~7日,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和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主办的第62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本届以“非洲航天之光”为主题的大会由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NFIF)承办,这是国际宇航联大会首次在非洲举办。大会讨论内容包括如何从太空监测非洲水资源、南非和非洲太空活动等,吸引了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航天机构或企业约3000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6.
刘洁 《中国航天》2008,(5):19-20
由中国宇航学会与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航天发展高峰论坛”4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马来西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和韩国共15个国家的航天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共150名代表出席会议。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航天界的对话,探讨政府间开展国际航天合作的框架以及如何在多边航天合作中达成共识,以促进全球空间探索活动的协调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正>各有关单位:第十四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会议将于2014年5月28日至30日在中国西安召开。该会议是由中国宇航学会、美国宇航学会和日本火箭学会三方联合举办的区域性空间会议,会议旨在促进和加强太平洋地区国家在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航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Space technolog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会议内容丰富,包括主题报告、技术分组、学生论坛与竞赛等,涵盖空间应用与操作、空间技术、空间基础设施、空间科学与探测、空间与社会等领域。大会将提供平台以加强航天科技工作者与同行的广泛交流。大会将吸引来自环太平地区的科技人员、企业家、学生和政府官员参加会议以推动环太平洋地区航天工业界的广泛合作:促进环太平洋地区航天组织、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各有关单位:第十四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会议将于2014年5月28日至30日在中国西安召开。该会议是由中国宇航学会、美国宇航学会和日本火箭学会三方联合举办的区域性空间会议,会议旨在促进和加强太平洋地区国家在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航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Space technolog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会议内容丰富,包括主题报告、技术分组、学生论坛与竞赛等,涵盖空间应用与操作、空间技术、空间基础设施、空间科学与探测、空间与社会等领域。大会将提供平台以加强航天科技工作者与同行的广泛交流。大会将吸引来自环太平地区的科技人员、企业家、学生和政府官员参加会议以推动环太平洋地区航天工业界的广泛合作;促进环太平洋地区航天组织、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1 概况第27届iadc(the 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和第5届欧洲空间碎片会议(the 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pace debris,ucsd)于2009年3月24日至4月1日在德国达姆斯达特市的欧空局(esa)空间运行控制中心(the european space operations centre,esoc)举行,会议由esa主办,由意大利航天局(asi)、英国航天局(bnsc)、法国航天局(cnes)、德国航天局(dlr)、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和国际宇航学会(iaa)协办,由esoc承办.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3,(9):6-6
本刊讯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我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8月9~10日,国防科工委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空间碎片专题研讨会。来自财政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以及军队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国家拨专项经费支持空间碎片研究以来我国空间碎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