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方斌 《中国航天》2000,(5):43-45
强盗(Apache)马特拉·英国宇航公司的强盗系列导弹有多种型号,其射程从140公里到数百公里不等。反跑道型强盗导弹是欧洲第一种采用常规战斗部的巡航导弹。它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由惯导系统进行中段制导,末制导为毫米波雷达。弹舱内的有效载荷是一种称为克利斯(KriSS)的跑道穿透子弹药。反跑道型强盛导弹的弹长5.10米,翼展284米,弹重1230公斤,射程140公里。AGM-142突眼突眼计划始干80年代初,旨在研制一种对付高价值陆地目标的电视制导空面导弹。目前突眼导弹至少有4种型号正在服役,它们采用的是电视或红外成像导引头和破片…  相似文献   

2.
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在未来战争中面临的主要是由软、硬杀伤武器组成的一体化威胁环境,软杀伤手段主要是各种有源干扰及舰艇发射的省条弹;硬杀伤手段主查舰载防空导弹,密集阵火炮及对制导雷达站进行攻击的反辐射导弹,飞航导弹要发挥优势,必须由整个作战体系提供信息,从战术和技术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3.
电磁脉冲武器对抗反辐射导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实战应用的电磁脉冲弹已经问世。电磁脉冲武器已成为诸多新式武器中的佼佼者 ,它是一种在爆炸时产生强电磁脉冲辐射的武器 ,微波弹是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一种实现方法 ,它可以装在炮弹、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中一次性使用 ,能产生宽带高功率微波。根据反辐射导弹 (ARM )的制导体制 ,探索用电磁脉冲武器对抗ARM。  相似文献   

4.
林金 《中国航天》1993,(4):30-32
引言 伴随着现代导弹技术的诞生,出现了“制导”的概念。为了引导导弹自动飞向预定的目标,需要有能反映飞行体运动状态参数的敏感器获取导弹飞行路线的信息,还要有手段获取目标的信息,然后对测量信息综合处理得出将导弹引导到目标的控制和导引信号,通过执行机构校正飞行弹道以完成飞行使命,这就是制导。它是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产生并迅  相似文献   

5.
对"人在回路中"末制导导弹的干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导引头弹载计算机处理能力有限,导引头对目标识别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导弹制导回路中引入了"人在回路中"的寻的方式.在分析这种制导方式的特点后,提出干扰数据 链系统和弹载GPS接收机系统的方法.并以对抗反舰导弹为例,设想了以舰载电子战直升机作为干扰平台对抗这种制导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梁小辉  贾坤浩  田煜辉  许斌 《宇航学报》2022,43(9):1257-1267
针对机动目标拦截过程中加速度信息难以获取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滑模拦截制导律,有效提高了导弹制导系统的鲁棒性能。首先,结合空间几何知识,构建了弹-目三维空间相对运动模型;然后,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拦截目标的未知加速度进行了有效估计,消除了制导设计对目标加速度信息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零化视线角速率的制导理念,分别在导弹俯仰平面和偏航平面设计了对应的自适应滑模制导律,同时采用连续高增益法削弱了系统的抖振现象,并给出更符合导弹制导实现的法向过载指令,利用Lyapunov定理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收敛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在三种不同的拦截场景下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滑模拦截制导律对目标机动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红外旋转弹制导时间短、精度要求高和高频正弦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体制旋转导弹的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给出了变结构制导律,并加入变结构项以保证系统对干扰的鲁棒性。为保证制导精度,采用幂次趋近律,通过设置合理的趋近参数保证视线角速度在弹目遭遇前的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为减小变结构控制产生的高频抖振,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增益变结构制导律,根据视线角速度信息对变结构项的增益进行自适应调整,以有效削弱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基于红外旋转导弹的目标信息获取能力,对变结构制导律的工程实现进行了讨论。以某红外旋转导弹为背景,仿真比较了比例导引律与变结构导引律,结果发现:变结构制导律的所需平均过载、弹道平滑程度、视线角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明显优于传统比例导引律;对机动和非机动目标,设计的增益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均既能保证制导精度,又可避免变结构项引起的抖振。  相似文献   

8.
前言     
现在通常使用的“导弹”这一名词有如下涵义:①是飞行器;②有动力装置;③起飞后能向目标作制导飞行;④能接近并杀伤目标.而本文则包含制导炸弹和制导炮弹等精密制导武器(PGM).尽管全人类渴望和平,然而从古至今战火连绵不断.在战争不断发生的同时,武器也在不断发展.具有上述①和④功能的武器有弓箭、火箭、枪支和大炮.进入本世纪后,在一次大战时期,开始出现有上述②和③功能的武器.至二次大战时,德国的V—2导弹已在实战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顾凯  金岳  刘新宇 《航天控制》2020,38(2):38-43,50
针对导弹制导系统中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目标机动信息难以获取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线性自抗扰(LADRC)制导律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捷联导引头弹目视线角为输入量,对控制对象模型已知部分进行前馈补偿,对控制对象模型的不确定部分和目标的未知信息通过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进行估计并予以动态补偿,对改造后的系统再利用比例微分(PD)控制,完成制导律的设计。该方法无需获取目标运动加速度即可实现对加速运动机动目标的打击。仿真结果表明,弹道末端需用过载小于导弹的最大可用过载,脱靶量满足指标要求,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海军将对“哈姆”反辐射导弹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哈姆”导弹可从卫星上获取数据 ,攻击非辐射目标 ,其射程更远 ,飞行速度更快。改进的内容是采用新型的制导装置和动力装置。制导部分是AARGM先进技术演示计划和“快速螺栓”先进概念技术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这两项计划均为“哈姆”导弹的改进计划。AARGM使用被动和主动双模导引头 ,采用GPS加惯性装置。“快速螺栓”具有双向传输链路 ,可以从卫星上直接获取情报信息 ,也可以通过卫星回传信息 ,用于武器效能的评估。动力装置将在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变流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远程导弹制导系统大都采用脉冲多卡勒雷达导引头的趋势和中远程防空导弹末制导实用对目标机动运动状态的需求,基于目标螺旋机动和蛇行机动的切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在目标轨迹活动框架上缓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目标轨迹活动框架上的运动状态方程和自适应Kalman估计算法,该方法克服了在直角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上估计目标快变加速度机动延迟大的缺陷,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有很好的跟踪稳定性和收敛性,为先进末制导律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三维球坐标系下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把目标加速度视为一类有界干扰,针对大机动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化导弹与目标视线法向速度的三维变结构鲁棒自适应末制导律,并根据Lyapunov方法设计了参数自适应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验证了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视线角速度最终趋向于零,验证了制导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空地一体化”和“数字化”作战理论在战争中的应用,以电视/红外制导武器为主的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成为空军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介绍电视/红外制导空地导弹武器系统末制导段的工作过程和图像跟踪原理的基础上,对电视/红外导引头的特点及其跟踪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电视/红外导引头光电干扰的实现方法。针对现有干扰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电干扰方法——镜面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音速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系统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操控员和超音速反舰导弹随机鲁棒自动驾驶仪数学模型,建立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仿真分析系统,并对某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电视末制导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给出在反舰导弹导引回路中人对制导精度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外/毫米波复合导引系统,针对空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强鲁棒性的非线性末制导律.基于弹目相对运动学的非线性关系,以相对距离作为状态,同时将目标机动作为系统有界扰动,建立了弹目相对运动的数学模型.基于红外和毫米波复合导引系统获得的测量信息,采用滑动模态控制方法,以优化制导精度为目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律.该方法利用Lyapunov稳定理论严格证明了制导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数字仿真表明,这种制导律对地面运动目标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并能获得良好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6.
直接侧向力控制导弹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宇  董朝阳  王青  张明廉 《宇航学报》2006,27(5):984-989
针对采用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敏捷性导弹,提出了一种适州于拦截大机动目标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由于采用了直接侧向力控制方式,提高导弹末段机动过载和快速响应能力的同时,也使得系统具有高度耦合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所设计的制导律在制导系统中不确定性函数为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能力以任意精度进行逼近,由此克服了模型小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引入目标最大机动加速度自适应算法,使得这种制导律中的变结构项具有变增益能力,能够适应目标各类机动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对大机动目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对各类机动目标均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7.
结合对目标和背景的红外特性研究,阐述了在复杂背景条件下防空导弹对目标的红外成像寻的制导的组成和原理。详细分析了地面杂散背景的辐射和散射特征。综合分析了军用飞机被防空导弹攻击时的红外辐射特性。其分析结果对研究防空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如何从复杂背景中将目标的典型特征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有效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动雷达导引头技术和直接侧向力发动机控制技术,对防空导弹精确制导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动雷达导引头给出预测脱靶量和脱靶方位信息,设计了直接侧向力控制方案,对导弹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姿态等因素对直接侧向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脱靶量,提高防空导弹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9.
求解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景伟  谭惠民  樊印海 《宇航学报》2003,24(2):198-201,209
起爆控制技术是装备定向战斗部的空空导弹的主要技术之一。综合利用制导和引信信息确定引信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是导弹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文在弹体坐标系下建立了任意空间交会条件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弹目交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起爆方位角的变化与弹目相对速度无关;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段,目标的方位可能发生象限变化。因此定向引战系统必须根据起爆方位角变化调整起爆方位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