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希舜 《国际太空》1991,(5):21-22
目前,美国已掀起研制小型卫星的热潮。据美国航宇局调查,美国已有3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小型卫星。预计到2000年可能将发射300颗小型军民用卫星。据推测,在今后10年内,小型卫星每年约能占有1亿美元的市场。小型卫星现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说来,发射重量在500公斤以下,研制费用少于2900万美元的卫星即可称为小型卫星。其最显著特征是费用低。今后,随着小型卫星批量化生产的出现,它的费用还会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的专用火箭,装有推力器和陀螺仪的卫星  相似文献   

2.
在空间时代初期,由于受运载火箭技术的限制,美国曾发射过1~15公斤的小型卫星。这种濒于灭迹的小型卫星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今天的小型卫星已不是当初那种小型卫星的重复出现,而是在空间技术高度发展以后派生出的完全新型的卫星。和当今普遍发展的大中型卫星相比,今天的小型卫星,确切地说,应称为微型卫星。微型卫星概念美国把具有独立卫星功能的,重量在10公斤量级的小卫星定义为微型卫星。根据当今的空间技术,10公斤重的卫星已有可能用  相似文献   

3.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4.
秋风 《国际太空》1994,(10):15-17
1994年6月27日,在法国比阿里茨召开了一次“小卫星系统和服务”的国际会议,约有来自30个国家的350名专家参加。小卫星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美国航宇局不久前与TRW公司和CTA公司签署了价值1.08亿美元的合伺,由他们分别制造Lewis和Clark(Qmallsat系列)两颗小型观测卫星,它们重量为317公斤和272公斤,拟于1996年底用飞马座火箭发射。出席会议的欧空局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费弗里指出:“小卫星的特点之一就是费用低。因为空间工业和其它工业一样具有经济效益。”应把小卫星的发射费用降…  相似文献   

5.
纪实 《国际太空》1989,(1):13-14
美国将在今后几年里发射十多颗小型军事卫星或科学卫星,以论证可以使军事空间活动在90年代里发生较大变化的技术。去年,美国防务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海军和航宇局(NASA)在实施轻型卫星(Lighsat)计划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度。目前正研究的卫星有: 1.DARPA的8颗超高频实验通信卫星准备用飞马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发射。 2.4颗海军卫星,这是按照特殊廉价卫星(Spinsat)计划研制的。其中一颗称“普罗费尔”(Profile),或“被动射频干扰定位实验  相似文献   

6.
各国军方对于微小卫星用于军事目的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赞成 ,认为微小卫星除费用低外 ,还有军事上的分散性和生存能力强 ,紧急情况时 ,微小卫星能迅速适应战术的要求 ,是可以快速发射的卫星 ;而另一种否定的意见是 ,微小卫星能否完成现在大卫星所承担的任务 ,令人置疑 ,也就是说 ,到目前为止 ,现在的军用卫星大部分仍是大型的 ,它能搭载复杂且高难度技术的有效载荷 ,而微小卫星不能获得完成长期任务所需的充足功率。美国和前苏联都曾利用过许多小卫星来实现其军事目的。小卫星除用于通信外 ,在信号侦察、照相侦察等重大任务上也有相当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已发射和正在研制的三种小型卫星及日本小型卫星的特点和实现小型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小型对地观测卫星针对经费紧张、遥感应用迅速扩大的形势,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利用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低费用、高效率、大众化的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模式,使用户能够通过简便、廉价、快速的方式利用卫星获得有关资源、环境、灾害甚至于军事活动的信息,因而受到普遍欢迎,成为目前小卫星发展中新的热点。目前小型遥感卫星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向是:()许多中小国家将发展小型遥感卫星作为起点,进而推动国家卫星遥感和应用的发展,例如韩国、南非、巴基斯坦、智利、泰国等;(2)美国等空间大国集中力量发展高性能小型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9.
美国家海洋大气与管理局(NOAA)正研究用小型卫星替代执行某些任务的大型卫星。NOAA的官员说,新的小型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新型小卫星的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搭载或发射有效载荷的机遇,它的成本效益可能更高。但需要考虑的是,小型卫星技术能否有效地降低各种气象卫星探测器的研制和发射成本,进而节省大量费用。因为,小型卫星功能不多,需发射较多的卫星,所以,控制和操作的复杂性相应增大。现在,NOAA已投资20万美元进行快速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小型卫星和小型运载工具的迅速发展,小型卫星制造商与发射商呼吁政府对卫星许可证制度和火箭输出程序进行改革。小型卫星系统大都是以星座的形式出现,如莫托罗拉公司的天基网络式电话通信系统,就是由77颗小型卫星组成的,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办理卫星许可证时,无论卫星大小,都收取相同的费用,这对小型卫星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陈道明 《国际太空》1998,(10):18-18
韩国空间研究所(KARI)负责的一颗小而轻的“多用途卫星”(KOMPSAT)计划于1999年发射,卫星由美国TRW公司设计,它是这家公司为美国军、民用和国外用户已发射和正在制造的10个轻型卫星之一。韩国发射这样一颗小型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训练一批自己...  相似文献   

12.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现代小卫星有多少优点,同样也存在某些缺点。比如:单颗小卫星有效载荷质量和功率有限;对单点故障敏感;短期运行寿命和高风险;难以找到廉价可行的发射工具(相对大卫星而言,每千克发射费用高)。如何扬长避短呢?在应用上,通过采用分布式空间系统,就能克服小卫星的种种弱点,让小卫星应用焕  相似文献   

13.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地理空间卫星图像与服务供应商数字地球公司正在同沙特政府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将建造至少6颗小型光学对地观测卫星,作为其现有的大型高分辨率卫星编队的补充。这些小卫星分辨率优于1米,拟在2018和2019年发射,将利用数字地球公司现有的地面基础设施来运行。数字地球公司未透露该项目的预算以及双方经费投入比例。沙方合作伙伴是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所属的TAQNIA航天公司和阿卜杜勒  相似文献   

15.
黄海元 《国际太空》1994,(10):14-15
1994年6月27日至7月1日,来自30个国家的35名代表参加了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召开的小型卫星系统与服务会议。与会代表认为,需要利用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的发射服务将造价最多为数百万美元的小型卫星送入运行轨道。瑞典政府已定于1995年利用俄罗斯的“宇宙”运载火箭发射瑞典自行研制的用于科学研究的微型卫星。这些卫星将从俄罗斯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瑞典将帮助俄罗斯改进该发射场的通信与基础设施。瑞典拟发射的“阿斯特里达”(Astrid)卫星重25公斤,是按1992年利用中国长征-2C运载火箭发射的重25…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国际太空》1996,(10):4-5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测,今后10年中,可能有200多颗重量小于3000千克的卫星需要发射,其中,大多数卫星的起飞重量将小于1000千克。这些卫星中的2/3将用于通信,主要是低地球轨道话音和数据通信星座的卫星,它们将由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成组地发射。但...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初军用卫星技术及市场发展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 ,竞相发展军用卫星。90年代以前 ,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1 990年全世界发射军用卫星超过 1 0 0颗 ,是发射军用卫星最多的一年。冷战结束后 ,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 ,到 1 996年~1 997年这两年 ,降到了谷底 ,年发射仅 1 0颗左右。未来的军用卫星将如何发展 ?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全球军用卫星的发展动向 ,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思路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 ,从而加快我国军用卫星的发展。1 影响军用卫星市场的两个因素冷战结束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大国调整航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卫星发射费用和运载器制造成本的增加,人们开始注意到小型卫星及其运载工具。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只有180磅。从那时起,世界卫星的发展趋势是增加卫星的尺寸、重量以获得经济效益。例如,最近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6,它的外形尺寸高约12米,在轨质量约2000千克。很显然,要将这么巨大的卫星发射入轨,需要大型运载工具。而运载工具越大,制造成本就越高。另外,制造和发射周期大约也要持续三四年。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是早期发射的卫星的好几倍。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动态     
正Space X公司进一步降低发射费用8月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宣布将把面向小型卫星运营商的发射费用进一步降低到225万美元。Space X公司的猎鹰-9火箭的单次发射费用已经降低到了5000多万美元,并且通过"一箭多星"发射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每一个卫星公司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0月30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发射了第二代国际海事卫星中的第一颗,这是德尔它系列火箭的第200次发射。11月4日,卫星进入静止轨道,同时展开太阳翼;5日,星上天线对地定向;9日,卫星定点在东经30°赤道上空;12日,卫星在轨测试;12月中旬,卫星投入使用。国际海事卫星-2共制造4颗,由英国航宇公司主承包,合作伙伴有法国马特拉公司、荷兰霍克尔公司、加拿大斯派尔公司、美国休斯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