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徐菁 《国际太空》2005,(6):28-32
美国航宇局(NASA)的“自主交会技术演示”(DART)卫星于2005年4月15日由“飞马座”空射火箭发射。其主要任务是在轨道上与1颗名为“多波束超视距通信微小卫星”(MUBLCOM)进行一系列自主交会、逼近和绕飞操作,验证DART所携带的遥感器、计算机、推进系统及软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据2005年9月9日报道,美国空军实验卫星系统-11(XSS-11)成功完成了一系列轨道交会机动。试验都是围绕着“人牛怪”(Minotaur)火箭(该火箭在4月发射了XSS-11卫星)抛掉的上面级进行的。该项目经理称,7月末XSS-11卫星首次在距离Minotaur火箭上面级1.6km的位置与其进行交会,此后又进行了几次交会,以后的交会距离最近将达到0.5km。  相似文献   

3.
航天简讯     
实验卫星系统-11首次通过关键性系列试验□□据2005年9月9日报道,美国空军实验卫星系统-11(XSS-11)成功完成了一系列轨道交会机动。试验都是围绕着“人牛怪”(Minotaur)火箭(该火箭在4月发射了XSS-11卫星)抛掉的上面级进行的。该项目经理称,7月末XSS-11卫星首次在距离Minotaur火箭上面级1.6km的位置与其进行交会,此后又进行了几次交会,以后的交会距离最近将达到0.5km。未来几个月内XSS-11卫星还将进行多次交会。每次交会试验都有几个确定的演示目标———使用不同的遥感器、不同的制导算法等。XSS-11卫星最初的飞行是由人工控制,依靠…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1997年1月20日至26日的《空间新闻》报道,1月17日,一枚德尔他-2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台上空爆炸。该火箭的制造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原打算在1997年创造成功发射17枚“德尔他”火箭的记录。这次爆炸可能会对使用该公司火箭的许多用户的计划造成影响。首先感到压力的是“铱”卫星公司,该公司曾指望回月20日用一枚德尔他-2火箭发射其头一批3颗“铱”卫星。因空军需调查火箭事故原因,这次发射只能推迟。摩托罗拉公司的“铱”卫星全球移动电话服务系统预订了今年用“德尔他”火箭的7次发射,每次都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  相似文献   

5.
徐菁 《太空探索》2005,(8):32-33
飞船和航天飞机要想停靠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或地面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复杂的操作方能实现。那么,什么时候这种手动式交会对接能够有质的飞跃呢?2005年4月15日美国航宇局发射的“自主交会技术演示”卫星,第1次在轨演示了这种技术,但由于出现燃料问题,不得不遗憾地提前结束了这次被寄予厚望的任务。而俄罗斯人在多年以前就已掌握并使用了自动对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颗重仅6.5千克的小卫星最近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注意。这颗卫星名为“快照一号”,是以研制微小卫星著称的英国萨里大学的成果。不展开时,该卫星的高度和直径仅为330毫米。星上装4台照相机,每台相机比一枚两便士的硬币还要小。萨里大学在“快照一号”上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其中包括使用冷气推力器的微型推进系统、小型化姿态控制技术和先进星载计算机。正是这些技术可以让这个“小机灵”与其他卫星交会并迅速为交会对象拍摄特写。2000年6月28日升空后不久,“快照一号”就在距一颗俄罗斯卫星2.2米处为其拍了照,并将图像传回了地面。 萨里大学的本意是打算通过“快照”的近距拍摄能力判断在轨卫星的“健康状况”,找出卫星存在的问题,为卫星保险界和工业界提供信息。然而美  相似文献   

7.
1996年6月4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第一枚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后爆炸,与火箭一同化为灰烬的有欧空局的4颗相同的名为“克勒斯特”的太阳风观测卫星。6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12时33分,高51.4米、通体银白的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刚开始时一切...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航天活动大放异彩,不仅发射次数多,还把天链-1的02星、海洋-2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等先进卫星送入轨道,并且首次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洲用户出口卫星,以及首次为欧洲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中国在2011年最重要的航天活动是圆满完成了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童兴 《国际太空》1998,(11):1-1
1998年8月26日,泛美卫星公司的银河-10(Galaxy-10)通信卫星用波音公司制造的第一枚德尔他-3火箭发射升空,但起飞后刚一分钟,火箭发生爆炸,卫星亦被炸毁,致使泛美卫星公司为缓解转发器紧张而做的努力受挫。自1998年5月19日银河-4卫星...  相似文献   

10.
师谷 《国际太空》2011,(9):19-22
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由于技术复杂,航天器之间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交会对接技术不成熟,例如,自动交会对接测量失灵、对接机构故障等在1960—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中,一共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飞船,其中空间交会对接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最大的1次空间交会对接事故是1997年6月进步M-34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相似文献   

11.
魏欣群 《国际太空》1998,(12):20-21
1998年9月10日,“全球星”(Global-star)移动电话星座进行第3次组网发射。这次发射使用一枚乌克兰南方设计局(Yuzhnoye)研制的天顶号(Zenit)火箭,共携带12颗Globalstar卫星。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后...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08年8月1日14日,“嫦娥1”号卫星已正常工作9个月零9天,绕月飞行3042圈,卫星曾经安全度过2008年2月21日的月食,目前整星剩余燃料量约270千克。按计划,8月4日,“嫦娥1”号卫星将由现在约正飞姿态转入侧飞姿态。8月16日,“嫦娥1”号卫星将迎来第二次月食。有关专家表示,根据前一次度过月食的经验和对目前卫星状态的确认,“嫦娥1”号卫星能够安全度过第二次月食.  相似文献   

13.
9月21日,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一颗军事卫星。卫星代号“宇宙”2473,据悉是一颗静地轨道军事中继卫星,称为“捕鲸叉”1。“捕鲸叉”系列卫星用于接替“急流”系统中的“喷泉”系列卫星。这是质子M/和风M火箭8月18日发射俄“快讯”AM4通信卫星失败后的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14.
“铱”卫星星座部署大功告成□□从1997年5月5日头5颗“铱”卫星进入轨道起,至1998年5月17日止,在短短一年零十几天的时间内,铱卫星公司创纪录地完成了“铱”卫星星座的部署工作,为“铱”系统在1998年9月23日正式提供商业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侦察轨道器”(MRO)于2006年3月10日与火星交会。举足轻重这次飞行任务价值7.2亿美元,是美国航宇局二十一世纪头10年内发射的最后一个火星轨道器。其成像系统分辨率是以往其它系统的6倍。该探测器能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技术试验卫星-7(ETS-7)拟于1997年夏天发射至轨道。该卫星将具有交会对接(RVD)试验和机器人(RBT)试验这些新的技术试验的特点。两项试验均需在地面进行,但因用于试验的仪器是按照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动作而设计的,所以到地面1G环境下使仪器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做好这两项地面试验,在筑波空间中心,专门研制了“RVD实验系统开发试验设备”和“RBT实验系统开发试验设备”,以便通过运动模拟器完成地面试验。其试验概况如下:1.RVD实验系统开发试验在RVD实验时,使追踪卫星与靶卫星分离,…  相似文献   

17.
10月7日,加拿大卫星运营商电信卫星公司宣布,其“兄弟”F2卫星在此前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关机状态后已恢复工作。电信卫星公司称,卫星10月6日进行了一次“例行机动”,但随后进入自动应急太阳捕获模式。此次机动“引发卫星自行进入安全模式,导致卫星自动关机并指向太阳,以保持电力供应”。导致此次异常的软件错误似乎是由卫星制造方近期提供的一项软件升级引起的。“兄弟”F2发射于2004年7月,设计寿命15年。卫星由波音空间与情报系统公司建造,采用702型平台。波音公司正在协助用户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18.
航天简讯     
截至1998年5月17日,“铱”卫星系统部署完成,共有72颗“铱”卫星进入了轨道,但其中有5颗卫星已完全失效。7月份,又有2颗“铱”卫星停止了工作,这使失效卫星的总数达到7颗。目前,在“铱”卫星星座的6个轨道面上,只有65颗能工作的卫星,其中,有3颗...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ISRO)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将本国资源卫星-2(ResourcSat-2)及其他2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遥感卫星”(IRS)系统又增新的成员。此次发射也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第18次发射。  相似文献   

20.
“铱”卫星已成功发射11次“铱”卫星自1997年5月首次发射成功以来,截至1998年3月26日,已成功发射11次(见表1)。1998年3月26日凌晨,一枚中国制造的长征-2C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把2颗“铱”卫星送入轨道,使星座中可工作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